《青年报》报道称,中学任意更改考生志愿填写的密码,隐含巨大的法律风险,考生志愿容易被篡改。以往一些考生主动要求被老师或同学篡改时,发起者多以违反《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去年7月,胶州市第一中学的考生郭篡改了同学们不断增加的志愿。
张明这次有幸考上了北大,但不是每一个打到北大清华的尖子生都能考上——但大部分都考上了其他名校;如果有人因此而掉出名单呢?那么,快乐幸福的故事很有可能演变成鸡毛。这是在相关中学走钢丝。如果不小心,随时都有可能跌入深渊。
当然,也有一些像张明那样直接更改密码的情况;更常见的是,学校要求考生根据学校的意愿填写志愿。考生须交一份“志愿草表”并签名给年级主任;主任的签名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如果志愿者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候选人将没有资格进入最终的在线申报流程。一旦确认志愿者,学校将控制密码。考生自愿修改的权利被剥夺1空。
这些中学之所以志愿填报尖子生,即使密码是学校当局保留的,也有其自身的一厢情愿。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越多,越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宣传和吸引学生...
由此,考生的愿望被异化为学校的愿望。考生自愿的权益和梦想成为了相关学校校际竞争的牺牲品。考生的前途和人生走向成了学校的赌注筹码。当学校的利益与考生及其家属的利益不一致、冲突时,学校的利益几乎完全遮蔽了考生及其家属的利益。
其中一个例子是,有些女生希望去北大,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专业,但是不被认可。学校认为她的分数有望进入北大录取分数线较高的专业。如果她转到其他专业,分数稍低的学生将有机会利用她空提供的名额。
有两个例子:为了增加北大和清华的录取人数,学校鼓励尖子生填报两个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国防生和医学院;有家长在微信群里提出不同意见,建议大家综合考虑,几分钟之内从群聊中去除。
北大、清华虽然是国内一流大学,整体实力很强,但不代表可以分解到每个专业。
什么是教育?充分发展孩子的天性和能力,才是教育的真谛。毫无疑问,考生志愿高考要以成绩和个人兴趣为依据,任何人都不应该逾越障碍,乱干预。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有不同意见,都只能是“仅供参考”。各省年年发布通知,提醒考生妥善保管个人登录密码,并明确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或窃取自己的密码,不得干扰考生高考报名、密码设置和自愿申报”。但有些学校,基于自身在校际竞争中的利益,被利益蒙蔽,愿意承担巨大的法律风险,像走钢丝一样走在灰色地带,严重侵犯考生自愿填报自己的选择权等权益,将考生个人发展的无限可能压缩到学校设定的狭窄道路上。这种风一定要牢牢刹车!
1.《考生密码被“保管”:校际竞争的牺牲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考生密码被“保管”:校际竞争的牺牲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7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