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部首的文献学原理分析
张晓明
《说文解字》部首的文字学原理首先体现在表意功能上,明确且相对集中;其次,体现在等级属性上。作为直接成分,比基本成分与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更密切,区分同形异义词、不同字体的部首、不同部位的部首、派生符号也更细致;第三体现在是后世部首存废的主要依据,从领先表现即造词能力来说,分频清晰,正态分布合理;四是体现在字形结构上,象形占绝对优势,体现了部首作为表意文字的优势和汉字的特点。
关键词:文字解决方案中部首的表意文字
《说文解字》540篇,意义重大。清代段玉裁说:“字必有其首,540字可解天下古今字。这本史无前例的书,最初是徐俊之创作的。”陆宗达指出:“两千年前,许慎创制了第一部系统的汉民族大字典,发明了部首归纳法,为后来的汉字字典编纂开辟了道路。这是徐深最大的贡献。”王力指出《说文》的部首与后世的部首不同:《说文》的部首是文字学原理的部首,而后世的部首如214则是字典、辞典的部首。现在,我们将对此进行整理,以加深我们对《说文》偏旁的理解。
1表意功能
汉字有自己的形式和意义,是系统的,这一点在《说文》中有明确的体现。从物理上讲,部首是内部汉字的必要结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部首标志着内部汉字的语义范畴。《说文》的划分是汉字形义相似的结果。部首文字学的原理首先体现在部首对属字的表意功能上。这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1明确的职能
在这里,作用是明确的,也就是说部首是汉字的能指,而不是音标。例外的很少,比如《三部》中的“赋”,也被后人误以为是。
邱喜贵将汉字区分为能指、注、标三种类型,能指又分为形义两种类型。我们采取一种比较宽泛的分类方法,只能分为两类:意符和声符。只要部件的功能不是语音的,具象的、表意的、象征的部件都被认为是能指。象形字、能指字、会意字没有语音成分,自然属于有能指的部门。形声字也属于有意义符号的部门,不属于有声音符号的部门,即清代王俊在《说文解字》中说:“徐俊之杂文也,形声字必须遵循其所遵循的形式,以义为主。虽然认识这个词是双手的,意思肯定是有主有从,但一定要输入一个想法。这个通则也。”以“女性”为例,女性部收到的词,都是从“女性”中获得意义的,而从“女性”中获得声音的,不在女性部。如《第十一卷水部》汝:水,出红弄卢氏,归山,东入淮河,女音自水。“你”属于水利部,不属于妇女部。
后人批评浊字,如句与回。第三卷句部的“捕、禁、钩”三个字,都是“句亦声”。“卷九,后”属于“”一词,“声后”。后人往往误以为。根据《说文》还音规定的分析,“句”和“后”都是能指和声符,作为能指的部首归属于部是牵强附会的,也不违法。
另一个问题是,会意字或形声字有多个能指①,选一个属于系。或者像王军说的,选主的,或者选表意效果最大的,或者觉得应该选最常用的。比如“暴”属日系,“奴”属女系,“解”属角系,“寒”属糜系。比如第十二卷女部,奴隶:奴隶和婢女都是古代人,李周说:作为奴隶,男人属于里皮,女人属于谷歌,女人属于跟随,中国古代奴隶属于人。这就是说:奴隶是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女性”就是“人”的意思。所以古文“奴”写成了“”,能指“女”比“你”更有意义,所以属于女性系,而不属于其他系。再比如“争论”。陆宗达谈“诸”字:“如“诸”,从刀、声,《说文解字》列在刀部;‘瓣’,出自瓜,列在瓜部。以此为例,‘辩论’一词本应包含在演讲部,现在却在部里。“其实,《说文》把“辩”当成了会意字。”卷十四《诸部》认为,治国也要靠文字。从认识字选择相对重要的表意文字来表达意思的角度来看,“辩”入也随之而来。
1.2功能强度和顺序
功能强而有序,意味着部首功能是表意的,表意功能是有规律的。
王宁指出,构件具有表意、表音、表形、区分等功能。在本文中,我们还采用了一种广义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表意和音韵。上述部首词是能指,意思是部首字形是属词中的能指,而不是说部首词在所有词中只能是能指——部首词也可以是其他词中的音标。比如“女”在“女”字里是能指,但在“如”字里是音标。作为表意文字的部首,表意功能和音韵功能是分的。部首出现频率越高,主要功能越是制作表意文字,越是强调表意功能。此处引用李对《说文》形声字的语义、语音功能的研究进行说明:
本文从语义符号和音标的分工来考察高频语义符号。在72个高频语义符号中,有19个语义符号,分别是手、虫、眼、胃、胃、巾、宽、牛、牙、胃、瓦、车、走、胃、页、胃、胃、胃,当有11个语义符号时,构词量为一,即水、木、心、人、巢、火、狗、雨、弓、凿、欠,占15.28%。语义符号7个,音标2个,分别是女、皮、净、邪、场、尸、言,占9.72%。上述37个高频语义符号中,只有25个是无声时构建的,占8233个形声字总数的0.3%,3901个是语义符号时构建的,占形声字总数的47.37%。当72个高频语义符号全部沉默时,只构建了253个词,占形声字总数的0.31%。而作为语义符号的汉字累计数量高达7151个,占形声字总数的86.86%。统计表明,虽然大多数语义符号也可以作为音标使用,但高频语义符号往往功能单一,其主要功能是充当语义符号。
上面说的72个形声字也是540的前72个部首,所以结论适用。以此类推,540部首的出现频率与其表意功能密切相关。
唐兰、邱喜贵不支持多态性状。从那以后,很多人都在研究它。参见唐《多形多声理论研究》,《益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张素凤,《说文解字多形多音字研究》,河北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聂:《说文解字》“多形字”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二级属性
《说文》除了部首空外,各部分都有自己的文字。层次属性是指部首是汉字的直接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整个词的意义,具有明确的层次属性和特征。这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2.1直接组件
直接成分是直接构成整个词的成分,即第一次拆分得到的成分。直接成分既有意向符号,也有发声符号。整个词的意图乃至原意都是通过直接成分体现的。《说文》属于有直接表意成分的系,不是间接表意成分。
比如《浣熊部第一卷》说:拉出田浣熊,保存浣熊发出的声音。“比”的直接成分是语义符号“比”和音标“好”,“比”直接参与“比”的意义。“比”和“耻”分别是“比”的语义和音标,“比”直接参与“比”的意义,而不直接参与“比”的意义。“侮辱”的作用是表达声音。不参加“苗”的表达,就不参加“毕”的表达。“Nv”是省音标“好”的能指,不参与“于”的意义。所以,“比”字来源于比,而不是比。再比如《第四卷鸟部》:天鹅也在鸟河中歌唱。“红”的直接成分是“将”和“鸟”。“鸟”和“水”都是能指,“水”是“将”的音标。“鸟”直接参与“弘”的意义,所以它从不从鸟身上取水。同理,“杯”归杯部,“河”归水部。
直接成员不同于基金会成员。基本构件是汉字的基本配置要素,是拆分汉字后不能拆卸的最小单元。“空”字的基本成分是“空”、“空”、“陈”、“寸”、“女”、“子”,而“洪”字的基本成分是“水”、“工”、“鸟”。有些字的基本成分与直接成分是一致的,如单字,如“要”、“陈”、“存”、“女”、“子”、“水”、“公”、“鸟”。还有一次性组合词,即平构词,如“羞”、“好”、“将”。另外,基本成分不同于直接成分,如“孔”、“洪”。
由于基本构件是汉字拆分的最终产物,所以基本构件只能是单个构件,不能是组合构件。直接成分不同,可以是单一成分,也可以是组合成分。所以基本成分往往比较简单,直接成分相对复杂。《说文》严格遵守表意,划分以直接明确的表意为基础,不在乎形式是否简单明确。所以部首都是直接成分,不排除会意字结合多层次成分的表意部首。然而,后代的字典没有。分成几个部分集中在表意和物理特征。直接成分中合成的成分词往往被拆分成基本成分,再拆分成部分。所以后人的字典大大删减了会意字结合多层次成分的表意部首。
《说文》属于有直接表意成分的部,后人也判断部的得失。王军谈归部。马叙伦在他的文章中谈到了相关的问题,如《中国部首之死》、《中国部首加删之时》、《中国部首的误注与混注》等。关于部的设立,黄侃谈到蜀部:“字‘句’在《说文》中不需要设立,但‘蜀’可以设立。”“在蝼蚁部,训练蜀”葵蚕也,从蝼蚁上,眼似蜀头状,似其身。"蜚蠊,马蜚蠊也,从昆虫目中,得到声音,并得到象形文字."这就是时云‘利从蜀’若无蜀系,假惺惺此解其实不可。可以证明,五百四十,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数字,不需要刑部成立,应该是蜀部成立。部领导的人物的方法,古书上没有,但是很贵。认为“曲”字的直接成分是“蜀”“夷”,应属蜀系,而不属于蝼蚁系,故《说文》应设蜀系。裘锡圭还结合甲骨文指出了《说文》立法的不足。
2.2形式和意义密切相关
形义关系密切,是指《说文》中的部首字形与系内下属字的整体意义密切相关。部首是直接成分,直接指汉字的意思,540个部首无一例外都是如此。部首的形式和意义密切相关,形式和意义的分类也很详细。540部首几乎涵盖了《小篆》直接成分中的所有符号①。后世的辞书,如梅的《明代词汇214部首》和《康熙字典》,采用了《说文》中的208个部首,增加了6个新的部首。可以说,214个部门只是540个部门的合并精简。
由于对形义关系的分类细致,甚至导致了“有类无聚”、“有类少聚”的局面。《说文》共有36个“空部首,只有部首没有汉字:3。胡、九、蔡、胡、柯、廖、段、丏、胡、易、胡《康熙字典》只保留了通部分,其余35部分合并为其他部分,如“通”入弼部分,“言”入火部分,“它”入糜部分。如上所述,“比”字只有一个,“比”与“比”和《康熙字典》一起,不属于单独存在的“比部”。再比如高布,那里只有一个“书”字,“书”和《康熙字典》的“书”一起属于入口系,而不是单一的高布。相比较而言,无疑《说文》属于部,更符合“比”和“术”的意思。《说文》158篇,只有一个属,而《康熙字典》保留了18篇:气、志、义、子、墨、玄、清、气、象、比、体、方、非、吴、史、齐、陈。首字18个,绝大部分是不能拆分的单字,其余140个部分,如哭、步、郑、、李、曲等。,与报告部分合并。这种合并侧重于形式。合并后,字根义和词义不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相距甚远。
在《说文》部首的基础上,合并后代辞书,减少了部首数量,使之简洁,便于检索。然而,由于部首的合并,内部部首中显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这削弱了部首形式和意义之间关系的紧密性。《说文》字根中的“有课无聚”、“有课少聚”现象,只是其信号优势的体现,是后人书法无法替代的。推而广之,《说文》在形式分析和解释上的优势是后人无法替代的。这是《说文》及其部首最重要的特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与书证》:“不信其言,不知1.1画之意。”这是对这一特征及其意义的最好解释。
2.3字体区分细致
部首和属有着密切的关系,必然会导致部首的精细分类,也导致字形的精细区分,这与后世近部首的归并是不同的。
2.3.1区分同形异义词
同形符号是指形式相同但意义和读音不同的符号。比如“嘴”形。《卷二口部》说:人因言而食,象形,人皆属口。这是嘴的嘴。《卷六·齐部》:惠也,形似惠,属皆从。这就是部门的“缺陷”。另外,“足”是从口中象形,“天”是从口中象形,“石”是从厂下口中象形。这些“口”的比喻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在功能上有比喻性、表意性或指示性。《说文》对形式分析的解释存在差异,不仅具体表现在“口”和“辞”的有形意义上,而且与它所构建的词有着特定的含义。“一”、“天”、“场”成分也是如此。
2.3.2解释字体来源
540个部首中,148个部首有187个重复。最多是“几”,重复5次,“王”重复4次,“沙”“Xi”重复3次,“正”“古”“妙”重复2次等28个部首字。187个字的重音分为八类:古文119,汉字30,篆书9,或称体24,韩陵1,奇字1,俗字1,杨雄2。汉字的从属形式是偏旁正字,而不是偏旁叠字。偏旁正字多为小篆,重文多为古文、占卜或小篆。“九段的主要人物丄、易、陆、石、、、、、、胡”都是古文字,重的字是篆书。这九个下属字的字体风格是部首的古风。
复部首也有不同的部分,即部首和复部首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个从属字从部首分为不同的字体和字形。例如,《三国志》由“为”和“为”两部分组成。“魏”是篆书,“”是古文;卷四中的“白”和“子”是篆书。《卷八》由“人”和“子”组成,其中“人”是草书体,“子”是古文体;第九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和“第二”。”“是篆书,“第一”是古文。卷十由“大”和“陀”组成,其中“大”为古文,“陀”为乱码散文。
2.3.3一些大件物品的部首应分别分为两部分
标有重文的148个部首不仅是独立的部分,而且在一个独立的部分中有五组不同部分的重文部首:“比”与“子”、“人”与“儿”、“大”、“气”。段玉裁认为其原因是汉字因部首形状不同而分为两部分。该段注“陀”字,说:“但每一个字都有其与古代或不同地方的偏离。徐渭的书法要分两部分。“裘德的儿子”这个词必须分为两部分。顾的“玉片”是和两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古匾额的划分无从考证也有没有单独部委的情况。比如《九部》卷中,“是”写成的“”,属于人物“”、“从”,属于人物“”、“从”,但只有“”是偏旁,而不是偏旁。再比如《十四部》卷,属于“于”字“从”,属于“蜀”字“从”,都是以“从”为偏旁,不另设“从”为偏旁。陆宗达认为,以上例子说明徐深支的风格不够严谨,后人往往沿袭。也有研究表明,五组部首之间,部首的意义存在细微差异,各自汉字的意义也存在相应差异。分离可以更好地实现部首和汉字之间形义关系的紧密性。在《康熙字典》中,只有这五组中的“人”和“儿”还在分离,其余合并。
2.3.4衍生能指的部分应分别分为两部分
衍生能指是指在原能指上叠加、减半、反转等变化产生的新能指④,可分为四类:A反向文本,通过改变原能指的左右方位产生的新能指,分为:比、比、比、比、si、丸、比九个部分;b到文,从上到下改变原义,产生新义,共四个部分: ,,。c半文,只取新义所产生的原义的一半,而自成四部:严、、骈、非;d叠字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体叠置能指,有44个部分:璧、弓、弓、品、竹、珐琅、珐琅、珐琅、珐琅、珐琅、珐琅;另一类是反文叠置能指,有10个部分:夷、不、、、都、夷、被、、。
衍生的能指有单个独立的汉字部分,但不仅仅是汉字的独立部分,还属于本义部首。如反文有:“易”属科学部,“易”属失传部,“缺”属补正部;倒装本包括:“玄幻”归部,重叠本包括:“算计”归部,“慧”归部,“古”归部,“友”归部,“罗”归部,等等。《康熙字典》保留了:反文字部首“比、比”、半文字部首、同伦叠加部首“比、比”、反文字叠加部首“比、比、都、比”。合并其他派生的表意部首,特别是42个同构的叠加部首。
①《说文》四个音标不属于540部首:“、公、社、龙”。李瑟娥·国盈《小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7页。“”是部首“”。
②本文中的部首归并仅指部首词归并,除非另有说明,不类比内部属词。下同。
③“我”字形构件的研究,请参阅黄侃、黄健中《说肖文简》、《说文健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韩,,“研究”,《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④衍生能指,又称变体能指,本文辩证论述,如:“县”不入文;“厥、行、易、比、比、比、弥、比”不包括在重叠文本中。
3命令功能
这里用各部分的词号考察部首构造的能力。部首的造词能力应以各科室的字数作为评判的唯一指标还有待商榷,但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完全可行。
3.1《说文》不同部分的文字
据《说徐文》记载,540个部首支配9353个字。据统计,宣版正字法字数为9430字①,平均字数②17.5字。字数最多的是水利部,464字;字数最少的部首空只有一个字。
17个字以上的部分85个,占540个部首的15.7%,共7684个字,占9430个字的81.5%,每个部分90.4个字。其中90字以上部分28个,占540头的5.2%,共5268字,占9430字的55.9%,各部分188.1字。18-90个字有57个部分,占540个部首的10.6%,共计2416个字,占9430个字的25.6%,各42.4个字。
1-17字共455个字,占540个部首的84.3%,共计1746个字,占9430个字的18.5%,每个部分3.8个字。其中3-17字160字,占540个部首的29.6%,共1091个字,占9430个字的11.6%,各6.8个字。1-3字共295个字,占540个部首的54.6%,共655个字,占9430个字的6.9%,各2.2个字。其中3字101部,2字158部,1字空部首36部。
3.2激进建筑的频率
《说文》的540个部首,按照各科室的用词,分为4个频率:28个高频,57个亚高频,160个亚低频,295个低频。低频部首的数量是高频部首的11倍。28高频部首有5268个正字,占所有字的55.9%;295个低频偏旁中有655个正字,占全部字的6.9%。高频部首的字数是低频部首的8倍。高频部分头188.1字,低频部分头2.2字,比低频部分大86倍。高频和次高频部首85个,次低频部首455个。后者的数量是前者的5倍,即1746个字,前者是7684个字,前者是后者的4倍,即15.7%的偏旁部首导致81.5%的字。这大致符合80/20原则。
从引导词数量来看,频率差异非常明显,但属于正态分布。从这个角度来说,《说文》的偏旁是首选的,也是合理的。图表对此进行了简要说明。
表1
原因应该是:后世辞书中的减省并合部首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结构类型,组合的会意字和形声字才是减省并合的主要对象。90.6%的形声字合并,75.1%的会意字合并。540和214的部首属性不同。《说文》的540部是直接成分,涵盖了基本成分和由基本成分组成的直接成分,所以不排除会意字和多层次多成分的形声字;214部分不是,但214部分主要是基本成分,大部分选择了会意字和形声字中的一个成分,不再保留多个成分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象形部首保留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象形文字难以分离。当然,也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理解:对于表意功能的实现,象形文字远比其他结构字形有更大的优势,其检索效率也有相当大的优势。
①《说文》部首字形结构的分析,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本文主要参考:王军《文子秋梦》,中华书局,1983年;朱,《谈文通训》,中华书局,1984;董莲池,《说文系主任的形义解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徐福、宋·,《540字正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邹晓理,“基本汉字形义源流释:《说文》部首现读义”,中华书局,2007;黄天舒:《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0-155页。
5结论
众所周知,《说文》的部首创作意义重大,其局限性也受到了历代学者的批评,如拘泥于540数、排列混乱、查字不方便、字形分析错误、分合不准等。而《说文》利用语义符号捕捉汉字,揭示了汉字的表意系统及其特点,对汉字研究和汉字编纂具有重要启示。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说文》字根在汉字研究中的价值将会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段玉裁,1998,《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王军,1983,《说文解字》,武汉古籍书店。
陈峰,2006,汉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艳,2005,《汉字构成论》,《汉字研究》,第6辑。
黄侃,1993,《说文建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1996,小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勇、周晓文,“汉字系统直接构件模型的建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刘辽书,2015,《说文解字重文性质的偏旁分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陆宗达,2015,《说文解字通论》,中华书局。
马叙伦,1988,《说文解字研究方法》,中华书局。
邱锡贵,2012,《殷墟甲骨在文献学中的重要性》,《邱锡贵学术文集》,第1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献学概论》,邱喜贵,2013,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1962年,中华书局。
王立波,2002,《说文解字第一部内部字义关系考辨》,《古籍整理研究》第1期
王宁2015《汉字构形概论》,商务印书馆。
1.《弱部首 张晓明:《说文解字》部首文字学原则解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弱部首 张晓明:《说文解字》部首文字学原则解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7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