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恩,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外语系主任。主持校级、局级、省级项目;发表文章30余篇,包括《外语》等期刊发表的多篇C文;从事大学英语及英语教学2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兼职高级编辑,《中国应用语言学》、《中国外语教育》审稿人,《BETS》、《全民英语》、《商务英语》、《PETS》高级口语考官。
研究领域: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和翻转课的设计与实践、外语教学、汉英对比研究。
题目介绍
项目级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申请时间:2018年2月
项目概述: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外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环节设计、理念与实践分析与探讨。“线上线下”的整体框架包括“有效输入”、“人机交互”、“翻转课堂”、“过程考核”四个环节。围绕综合性大学“分级教学、分类拓展、协调发展、突出应用”的大学外语改革政策,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本项目的目的是探索“线上线下”模式的合理区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教师和学习者观念的影响,试图探索当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体系的合理设计、有效的实践模式及其相应的现代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乃至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服务。
今年6月,我有幸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为“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项目宣传完后,同事朋友给我发截图。说实话,我当时很开心,也很感动。发自内心的说,如果我能申报成功,大家都会开心。我的很多感受,正是我想和你分享的。为此,我感谢外研社给我提供的分享机会。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李德意院士所说的“个人不如团队,团队不如系统,系统不如大势”,这也是我在很多大学做“外语海量开放在线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时必须要讲的内容。顺便说一句,院士是我校机器人学院院长,在李院士的指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在线微课系列——人工智能英语入门。所以可以说,解读上面的话,我是“先得月,后得水”。
其次,作为个人,我是我们学校外语系的主任。在我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从2014年开始带领和组织我校外语教师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是“线上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逐步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推进,一直不间断,形成多个团队,在多个方面取得可喜成果。我要感谢领导和团队成员坚定不移的支持和帮助。记得2014年6月26日,我们学校第一门网络课程第一次讨论。全校100多名外语教师出席,校长卢振阳、副校长黄先凯、教务处主任等领导到场指导讲话,包括学校和教务处现任领导。我讲过的一门网络课程“轨道交通英语”,是我们学校的李雪薇校长主持的,他是我国轨道交通方面的专家,所以这门课后来成为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总之,我的工作赢得了团队和系统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由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发展迅速,包括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微课和SPOC,符合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申请的题目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符合大趋势。“新时代”与时俱进,让人神清气爽。
第四,项目申报的成功也得益于前期的积累。自2014年以来,我校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完成了包括普通英语、大学英语在内的12门网络课程和3个系列的微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团队,从10人到43人,逐步形成了一批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核心群体,如微课资源建设团队、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建设团队等。
自2016年初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教师们分享了如何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与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微课、云课堂APP等资源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翻身的实践经验。通过集体备课、演讲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教师尝试教学改革,平台利用率显著提高。比如2017年3月初至2017年12月25日,外语系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共630名师生使用,总课时7536学时,人均12学时;同时,800名师生使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移动平台,继续推进混合教学。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总共使用3330小时,平均每人4.2小时。
项目负责人的积累也很重要:近五年来,个人发表过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改革等方面的文章,共4篇C期刊;2015年4月至今,在线上线下做了很多学术报告,包括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微课、翻转课堂;主讲7门大型开放网络课程,其中两门大型开放网络课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十三五”规划重点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机器人英语》、《轨道交通英语》、《人工智能英语导论》等网络课程服务于我校特色院校和专业,深受师生欢迎。
最后,项目应用成功的经验还包括“坚持”,即“项目应用要坚持在反复失败和报告中”直到成功,“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索”也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综上所述,项目申请的成功首先是因为符合大趋势,然后获得了系统和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其次是个人的“坚持”、“积累”和“好运”。
就填表而言,我的分享是对“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详实、排版清晰”原则的很好落实。
申请书一定要先填逻辑,再填具体的内容安排和语言表达,同时要考虑布局,让评审项目的专家易于阅读和判断。在选题依据部分,我首先界定了核心概念,即什么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然后贴近主题,从宏观和微观分层次阐述;然后,将相关文献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讨论混合学习模式的概念、维度、优势和教师角色,第二阶段介绍案例的应用,第三阶段尝试构建该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其有效性。以下是我的项目申请中文献综述的具体展示。实际应用比这个更丰富,后面注明出处和评价意见。选题逻辑突出,内容丰富,关键词黑体。
关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我的项目书如下: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整体来说,更多的是介绍而不是示范,属于理论普及阶段。第三阶段取得了大量的实证结果,证明混合学习模式可以促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试图解决有限的课堂教学能力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并分析和探讨混合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领导能力。混合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孤独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这些研究都是对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但从研究对象来看,大部分研究局限于网络资源+课堂教学的模式。网络资源大多使用教学平台资源或网络可用资源,很少涉及基于学校的教师在线教学资源。从研究内容来看,校本层面的混合学习模式缺乏系统的研究,如如何保证教学资源的有效投入,如何做到足够的人机交互,如何设计翻转课堂,如何实施过程管理等。,对此尚未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尤其缺乏实证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部分实证研究采用零散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很少有系统的在线学习的数据分析,因此“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系统实证研究非常重要且稀缺。"
总之,主题逻辑突出,内容丰富,布局方便复习专家阅读,突出校本特色,扬长避短。整个宣言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想给我们努力工作的项目申请人。我们总是在输,在打,所以一定要坚持,坚持,坚持!还有一个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以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结束!“在艰难的世界里,我们活得深情!”
声明
感谢张殿恩老师撰写并授权艾瑞外语学术研究平台发表本文。如需转载其他学术平台,请拨打010-88819585或发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请勿擅自转载。
1.《课题申报 我的课题申报之路(张殿恩教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课题申报 我的课题申报之路(张殿恩教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8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