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隧道1号斜井口外施工现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施工现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穿越龙泉山,游览“靳东”二线

走进“成都最难的地铁18号线”-

穿过向东的“咽喉”,穿过9.7公里高的瓦斯隧道

□我们的记者程

从成都南站出发,经过高辛、华阳、天府新区,经过龙泉山,到达天府国际机场——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全长66.71公里,因连接成都主城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东进”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泉山位于天府新区站和三岔湖站之间,是18号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一条9.7公里长的隧道成为连接一山两翼的咽喉。

目前这个隧道的施工进度如何?项目中的难点是如何一个个被打破的?7月14日,记者前往龙泉山隧道施工现场了解情况。

艰难而紧张的日程

抓住问题,逐一突破

“有什么问题?”7月14日,中国水电七局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5标段项目部召开会议。没有多余的开场白,会议直奔主题。

第五节为龙泉山隧道施工段。刚从工地过来开会的项目副经理薛桂平第一个发言:“双建路上的张王沟大桥马上就要被撞了。从空的角度来看,隧道与桥梁之间存在斜交。如何在不影响双剑路正常交通的情况下保证施工安全?大家提点建议。”

一上来就抛出问题已经成为常态。“难度大,工期紧,时间一定要把握。”刚出会议室,薛桂平就钻进车里,匆匆赶回工地。

薛桂平说的是真的。因为龙泉山隧道,18号线也被称为成都“最难的轨道交通线”。“这个项目主要有两个困难。第一,龙泉山隧道长9.7公里,在地铁建设中非常罕见。同时是国内首个穿越高瓦斯地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是龙泉山质地较硬,沿途地质条件多变,施工进度较慢。”该项目副总工程师、工程部总监常向记者解释说。

但是时间不等人。龙泉山隧道工程于2016年8月开工,预计于2019年4月竣工。龙泉山隧道能否按期完工,决定了全线能否按期开通。

穿越高瓦斯地层

采取许多措施来确保安全

“根据设计蓝图中的地质勘探资料,龙泉山的瓦斯含量比较高。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气体会沿着岩层中的裂缝渗入隧道,因此应特别注意通风。”常对说道。

7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泉山隧道1号斜井口外,这里是整个龙泉山隧道的“腰”。在左右线隧道口外,记者首先看到两个钢架上各有四根“大管子”。“这是瑞典进口的风扇,为了保证隧道随时通风,保证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薛桂平说。

在隧道外的监控室里,记者还看到了一套人员定位系统: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显示了斜井内各点的数量和位置。薛桂平摘下头盔,给记者看里面的一个小方块。“每个头盔都有一个带定位功能的芯片,方便随时掌握工人的情况。”

在下一个显示屏上,有一个61行的表格,详细列出了气体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空气体成分指数61点。原来隧道内有检测仪器,每个开挖断面都增加新的检测点,实时监测隧道内空的瓦斯指标,一旦超标,立即被当地风机吹走。"我们还雇佣了一名气体监测工程师24小时人工巡逻,并增加了一项保险."薛桂平说。

12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单孔每天开挖20多米

龙泉山隧道采用双孔单独修复方案,线间距30m,其中右线隧道长9724m,左线隧道长9690m。单方面只用一个工作面,一天能推进多少工程?常给出的答案是:“不到4米。”这样算下来,即使两条线路提前,光是挖掘9.7公里长的隧道就需要2000多天。

但工期不到三年,也就是1000多天。我该怎么办?为了加快进度,施工方在龙泉山隧道中间分别设置了两个斜井,同时进行作业。这样,整个隧道分为三段,每段同时从两端开挖。双线形成12个工作面,单条隧道每天可开挖20米以上。

记者在施工现场获悉,截至目前,龙泉山左线已开挖2200米,右线已开挖2035米,完成隧道总设计的21.8%;同时,左线已衬砌946米,右线已衬砌873米,工程进度基本按计划完成。

实地考察四川最大的投资项目-

为建设广阔的“戈壁沙漠”而战的同时11路建筑大军,

□本报记者蒋

在成都六环南段三岔湖出口下,刚出收费站,就能看到一个牌子: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市。再往前走,然后左转,就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方向。

在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不仅是成都天府国际新城的核心项目,也是四川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的民用交通枢纽机场项目,可带动相关项目投资超过3000亿元。

建设已经一年多了。7月17日,记者走访了“巨无霸”项目的最新情况。

现场:“用土和石头打”一年多

汽车沿建三路行驶约20分钟后,进入新机场主体工程现场,总面积20.88平方公里。这里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几乎都是裸露土。“看起来像一大片戈壁沙漠。找个草不容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施工现场指挥部工作人员徐宏鼎说。

在这片广袤的戈壁滩上,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甘肃机械化建设集团、四川华西集团、中铁北京工程局……所有的施工大军都在同时作战。新机场工程共分11个标段,分别交给不同的施工单位同时施工。

各施工队目前的进度大致相同:重复“挖填”动作。去年12月,飞行区土石平衡工程开工,预计明年3月完成整个机场的土石平衡。

为什么建筑大军与巨大的土石方工程“搏斗”了一年多?“新机场位置为丘陵地形,最大垂直高差达到近70米,整个新机场的土石平衡达到1.9亿立方米,是北京新机场的3倍。”徐宏鼎解释说,另外,这里部分土壤含水量较高,不适合机场建设,需要运输合适的土壤到外面。

重新安置:悠游河边快乐的新家

从简阳市三岔镇到新机场的路上,一个工地上的几十栋高层建筑已经封顶,静静的赣江缓缓流过。这是新机场拆迁安置点之一——曹驰镇平桥安置点。

目前,前三个安置点已完成主体工程封顶,进入室内安装阶段。按照时间表,今年年底前会送到。届时,平桥安置点将迎来2990名离开家乡的村民,支持新机场的建设。

考虑到村民的利益,住宅安置点的规划和建设符合高质量。将小街区整治、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融入移民社区建设过程。

至于被安置的村民,当他们住进新家时,他们的“乡愁”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在开始拆迁工作的同时,给每个村民发了一份问卷,村民可以在问卷上填写自己最想带走的东西,比如一棵老树,一颗意义深远的大石头。

三峪村的村民大多都查过村里的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刻着三条鱼,人头重叠,这就是村名的由来。为了保存村民们的共同记忆,在曹驰镇平桥移民安置点的建筑的每个单元门上都会画出三条鱼的图案。

战斗:“混合”团队支持复杂的工作

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施工现场指挥部,记者看到了一个“混编队”。在这个为新机场而生的年轻机构里,40多名工作人员都是从成都的重要部门调过来的。

“机场建设千载难逢,能参与这种生活是我的荣幸。”墙上贴的这个牌子,是总部很多人的精神动力。“我们都自愿报名参加总部。参与新机场建设的那些年,绝对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徐宏鼎是去年5月首批进驻的工作人员之一。他回忆说,最初总部只有四个办公室,大家聚在一起集中办公。他们不得不去镇政府发传真,但每个人总是精力充沛。

除了协调机场内外的各种建设项目外,总部最近还牵头协调了一项重要的技术研究。根据计划,一列时速高达350公里的火车将呼啸而过机场航站楼。“高速会对机场造成多大影响?如何消除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徐宏鼎表示,目前这个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西南设计研究院的支持。

1.《【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一路向东 追踪两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一路向东 追踪两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9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