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随着国宝电视节目的火爆,博物馆成为新的“网络名人”,包括各种规模的军事博物馆和纪念馆。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每一件展品都记录着民族血脉的遗传密码。他们穿过烟雾和空,静静地躺在橱窗里,等着给你我讲“前世”的故事。
但是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战友亲自去全国各地实地接触历史的机会有限。放心吧!本期起,小乐带你走进博物馆。让我们用文字的力量来打破时间空的界限,来谈谈“军事历史遗产”这个被悄然放置却又在灵魂深处火热的话题,来探索饱受战争摧残时代的动人故事。
说起八路军战士和武装部队成员,最吸引人的是挎在身上的驳壳枪,尤其是枪身平射的经典姿势,叫帅!在革命战争时代,驳壳枪的记录是传奇,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军人梦寐以求的“神器”。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把朱德用过的驳壳枪,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
口径7.63毫米,枪管长度100毫米,总长263毫米,枪体为黑色,刻有“南昌暴动纪念馆”、“朱德自用”字样。穿越时空的10个字,充满了历史的光辉。
从八一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到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再到江王朝的彻底覆灭,这支枪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成为军事博物馆的珍品之一。
说到驳壳枪,我不得不提到它的“异域”地位。驳壳枪最早是德国人发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登陆中国战场。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号,“箱炮”,可以叫“炮”,一定很了不起。它的口径按照现在的标准已经可以在小口径步枪中排名了,威力也大的惊人。如此微缩版的“步枪”,深受中国军人的喜爱。
起初,中国市场对驳壳枪的需求是短缺的。据统计,从1925年到1935年,中国进口了40多万支毛瑟枪,每支毛瑟枪的价值相当于三个大瓦房的价值。汉阳兵工厂、武汉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因为心疼钱,又买不动,都开始了“山寨”之路。
从那以后,形成的驳壳枪部队开始出现。比如西北军的冯玉祥手枪团,红二十五军的手枪团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红十五军团的手枪团,可以称之为红军的“特种作战部队”。在两军快速会师的时代,手枪团完成了多次伪装攻击敌人的特种作战任务,令敌人又恨又怕。此外,红军长征期间,精锐突击部队还配备了驳壳枪,如飞临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驳壳枪的“枪”火力和“步枪”射速帮助战士完成穿越天险的任务。
各级指挥官对驳壳枪情有独钟。在井冈山根据地,朱德挥舞着驳壳枪,冲得最猛;皖南事变中,叶挺手持九千多把驳壳枪,勇敢地与八万人对峙;向倩手中的驳壳枪已经成为129师官兵的“光环”。看到它有无穷的力量。
驳壳枪是一种精神象征,最激动人心的是南昌起义的枪声。1927年8月1日,朱德脖子上系着红领带,胳膊上挽着白毛巾,手里拿着驳壳枪,率领起义部队攻占南昌城,打响了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如今,驳壳枪已经被许多先进的火器所取代。但在中国军人眼里,并不是每支手枪都叫“驳壳枪”。是一种情感寄托,是那个时代的记忆。页
1.《驳壳枪传奇 驳壳枪的中国传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驳壳枪传奇 驳壳枪的中国传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9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