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采访:自行车共享应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访摩比克海外发展领袖

新华社记者彭宇

继英格兰曼彻斯特之后,莫比克最近宣布了他的伦敦之行。曾经是mobike的“粉丝”,现在是mobike副总裁兼海外发展负责人的克里斯·马丁将“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共享带回了他的家乡伦敦。在新华社的独家采访中,他说自行车共享应该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

1日下午,马丁身穿印有“mobike-British”字样的t恤,用流利的中文向记者介绍了mobike的海外发展计划。在他看来,自行车共享不仅可以为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居民提供方便的旅行,还可以帮助外国游客打破语言障碍。

“mobike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我们的用户去其他国家旅行时,他们不必担心因为语言差异而无法与出租车司机交流,这会影响他们的旅行。他们只需要一张地图和一辆摩托车,就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城市畅通无阻。”马丁说。

自从德国人卡尔·德·莱斯在1817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以来,自行车的形状不断演变,最终成为一种通用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交通的升级,传统自行车在世界上一些城市逐渐衰落。自行车发明200年后,自行车共享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自行车私有制和使用模式,使自行车通过共享回到城市,再次成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自行车共享起步稍晚,但在过去两年中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从最初引进国外公共自行车模式,到出现专门经营自行车市场的企业,再到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的免堆自行车,自行车共享,中国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

今年年初,同样来自中国的mobike和“小黄车”ofo进入新加坡这个第一个海外落地城市。不到半年时间,mobike的“橙色旋风”席卷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福冈、札幌、米兰、佛罗伦萨等多个海外城市,年底将进入全球200个城市;“小黄车”也在积极开展国际化战略,预计2017年底前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

据马丁介绍,今年6月,莫比克在曼彻斯特推出的1000辆自行车运转良好。目前,每辆mobike的使用频率每天可达9至10人,骑行范围已从曼彻斯特市中心逐渐扩大到郊区,从而增加了对更多自行车的需求。此次伦敦将投入750辆自行车,根据市场需求投入更多车辆,收费标准为0.5磅/半小时。

“这证明,自行车共享不仅在中国有需求,而且是全世界都可以一起做的事情。莫比克的创新、科技含量和美学设计是吸引海外城市的原因,”马丁说。他强调,选择定居海外城市的并不是mobike,而是当地市政府发展智慧城市、推进智能交通和物联网建设的强烈意愿,与mobike“一拍即合”。

从亚洲到欧洲,mobike也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进行一些本土的创新。马丁说,当mobike在海外定居时,它将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用户习惯“因地制宜”。比如英国安装了大灯。“我们希望与每个城市讨论如何让自行车共享与城市更加兼容。”。

马丁介绍说,mobike的硬件和制造系统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还通过了欧盟、英国、日本等国际标准的认证。Mobike搭载集成北斗、GPS、GLONASS导航系统的芯片。与世界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和物联网企业的合作也使其全球化道路更加顺畅。

mobike的全球化进程仍在加速。据统计,mobike已经覆盖了全球5个国家150多个城市的1亿多全球用户,每天提供2500多万次乘坐。

“有质量才有速度。我们非常重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声誉、我们希望实现的环境目标以及我们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的问题。做一个能服务用户,有质量的公司,是mobike全球化的DNA。”马丁说。

1.《专访:共享单车应成为全球"通用语言"——访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专访:共享单车应成为全球"通用语言"——访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0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