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英光

读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博学”品牌的新世纪新闻传播大学系列教材之一的《新闻评论教程》,深深地感受到作者思维敏锐,治学严谨。

这本书的确是新闻评论研究的一部力作。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卓越的创新精神、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彩内容和可利用的功能。

这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首先,一条红线贯穿全书,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评论观。例如,它澄清并引用了毛泽东的大量社论评论为“以生活事件讨论”,并阐述了毛泽东的主张“认真写社论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组织每个人写评论”、“写作不应僵化,形式应多样化”、“政治理论应像政治理论,但不排除抒情性”,这一主张贯穿全书,直到评论的价值和写作技巧。但是,“坚持”不是复制,不是唯书,唯书,唯人,一样。“坚持”不是否定一切,不是忽视历史的正反经验,不是以求新代替“创新”,而是继承优良传统。

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严谨的学风。作者敢于明确界定新闻评论的内容,如针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社会上的各种倾向性问题,群众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行为,人们普遍关心、谈论和不同意的问题,以及一些新人、新事物、新风格没有被人们充分理解的问题。此外,这本书还指出了当前新闻评论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抽象的原则代替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用革命导师的讨论、名人的谈话或科学原理代替作者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停留在重复类似的故事而不是论证;或者列举一些现象代替分析。

没有大胆、科学、求实、认真的作风,就不可能把问题提出来分析得这么清楚。

第三,对于新闻机构和高校新闻教育来说,必须解决重视和提高新闻评论员素质的问题,明确这一素质的内涵。这本书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被列入新闻机构和大学新闻教育的议程。为什么?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解决质量差、审稿人素质差的问题更为突出和迫切”,现在新闻机构对其重视不够。大学专业评论的教学力量薄弱,师资匮乏,评论的课程设置不成比例,学生缺乏兴趣,但新闻评论很重要。“审稿人的基本素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一个媒体团队的基本面貌和素质。”这些实事求是的主张,击中了新闻评论的短板。试想一下,在读者和奖项中,我们的新闻评论有多少是感性的,有多少是感性的,有多少是碰壁的,有多少是激动人心的,有多少是让读者爱不释手,拍手称快的?是的,但不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群众关心许多复杂的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会出现新的困难、新的热点、更多新的复杂问题,这就要求记者按照中央精神和法律政策正确回答。本书有专门一章提出了这个带有时代特征的紧迫问题,同时回答了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新闻作品中都有涉及,但比较笼统,不全面。作者用了15000多字来阐述新闻的品质: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头脑,社会活动家的技巧,圣人的智慧,作家的技巧。在讨论每一种修养时,都列举古今名人的名言名篇,并附有语录,丰富多彩。作者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新闻评论员的素质问题,必须贯彻江泽民同志1996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的“打好五个基础”、“发展六种作风”的要求,这是“前进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

第四,重视信息的运用是撰写新闻评论作品的关键。信息的存在性、正确性、真实性和缺乏性是决定新闻评论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本书引用的评论文章多达45篇,其中大部分是中国新闻奖的新闻评论获奖作品,更有更多是书中精选和指向的话题。

本书引用的材料反映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但重点是主流媒体发表的最新优秀作品,体现了关注当下、细致略古的原则。作为论据引用的最新材料使读者容易理解内容。在研究方法上,运用辩证法,古今中外对比,求同存异,求同存异,逆向思维,绕开他人,让读者通俗易懂,好记,印象深刻。

5.不哗众取宠,努力创新。这部批判性的作品是在总结前人新闻评论经验和新世纪新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这本书没有留下新闻评论搞一些煽情,也没有把文学批评和读者来信纳入新闻评论。本书仅包括新闻评论中的随笔、广播电视谈话和分析,是一种创造性的见解。方便读者查找“历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获奖作品一览表”。如果有人问,这本书的时代特征和可用特征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时代。

本书作者把握时代特征,肯定“近10年来新闻评论最大的变化在于思想活跃、观点新颖、论述深刻,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例如,书的全文引用了《改革开放新思路》、《扬长避短能多快省》、《收起对策落实政策》、《我们的时代需要“最好”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中国乒乓球队大胆使用新人的启示》、《没有官就是最好的待遇》、《千万不要做“西水东调”》、《比抢银行还不如》、《邪恶轴心是孩子的弱点》等。关于网络新闻评论,我引用江泽民同志的指示,“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宣传,积极发展,充分利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和对外宣传的新渠道。”这个指令让web工作者感受到了提高自己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立场意识、责任意识的紧迫性,说明这本书的特点非常鲜明。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中国大学学者自古以来处理文化事务的重要原则。这本书非常注重可用性,有一定的知识库。学了之后就能知道什么是新闻评论,如何区分各种细分形式,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当然,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取决于实践和结果。

研究新闻评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我们看了丁写的《新闻评论教程》,觉得质量高,水平高,相信读者会喜欢的。

新闻评论教程作者简介;

丁,高级编辑。1940年9月15日出生于江苏盐城。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67年至1973年在江西《江西中国日报》和《江西日报》从事编辑工作。1973年9月至1983年10月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讲授《新闻评论》等课程。后来担任《青年报》、《新民晚报》主编15年,担任文慧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领导。现任上海市记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他写过并出版过很多教材和专著,如《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我是晚间新闻CEO》、《灯下写作》、《大海里捡贝壳》。他的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等奖项。1992年获国务院优秀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新闻前沿

1.《新闻评论教程 读丁法章的《新闻评论教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闻评论教程 读丁法章的《新闻评论教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0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