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四川九寨沟8月11日电:九寨沟震中札记:不能打中的头,不能死的“天使”
新华社记者、马青
一只小松鼠从松林里探出头来,跳过马路,消失在对面的松林里。在路中间,小生物突然短暂的停顿了一下,远远的看着记者,似乎在用眼神向对方祈求和平。
这是8月9日省道301上的“九道弯”。小生物的出现就像是休息,响了一天的岩石坍塌声似乎也暂时消失了。
真的在灾难面前,众生之间会有互相欣赏吗?从“九道拐”到九寨沟,沿线多座山峰大面积坍塌,“九道拐”沿线多条道路被巨石堵塞,开裂变形。脚下的地面摇晃着,到处都是山体坍塌形成的灰尘。就在“九转”之后,路段被前方四五百米长的山体滑坡堵住,石块不断滚下。
在这个随时有石块落下的地方,记者遇到了30多名身穿白盔蓝制服的男子,他们是中国铁路第一局成兰铁路指挥部的突击队员,为首的是8名党员。地震当晚,他们驾驶大型装载机和挖掘机,从松潘县的建筑工地上抢救灾区。
突击队队长孙树深,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中国铁路第一局成兰铁路指挥部总指挥。8号晚上,听说附近有地震灾害。入党近30年的孙树身,立即组建突击队挺进灾区。两个年轻的副手劝他老了不要去,但他决定自己带队。这几年只要工地附近有灾,孙树身就老了,壮了,就有灾。“总要有人继续前行,总要有人闯过这条路。”
8日深夜,中铁一局突击队进入九寨沟县后,一路遇险。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公路中间横着一块400立方米左右的巨石,挡住了从松潘到九寨沟的所有救援和急救车辆,铲车挖不动,来不及爆破。余震中,孙树身下车勘察,决定在巨石两侧及上方修建一个四五米高的土坡。凌晨4点,大型装载机沿着新建的大斜坡爬上巨石准备继续造坡时,车辆打滑倾斜,差点翻车。
解决了巨石问题后,他们一路清除障碍,最后前进到与记者见面的地方。从那以后一直到11日,他们困在这里,崩溃了,冲过去,又崩溃了,又冲过去,不断与地震灾害和滑坡战斗。孙书申说,这几天,他已经记不清来过这里多少次了。
离开时,记者提醒他们注意落石。但是,孙树身旁边的几个小伙子傻乎乎地笑着说,他们不会打它。他们整天和大山打交道,对自己的脾气还是有些了解的。
怎么会有石头打不到的头?在记者的脑海里,滑坡下尘土弥漫,石头滚下来的场景,可爱的小松鼠突然想哭...
10日下午,记者前往位于张闸镇的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看到帐篷医院内显眼位置摆放着“党员示范岗”的牌子。不远处,一个身穿绿色制服的中年妇女用嘶哑的声音不停地问候患者,安排工作。这个共产党员是九寨沟县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班九祥。
8日晚21点,班九祥刚刚走到医院门口,大地就开始剧烈抖动。当她站稳脚跟后,她加入了所有人的行列,致力于营救伤员。班九香说,当她看到一个女大学生,她妈妈抱着一个淤青的孩子,她的右臂受了重伤,她大声喊道:“我要我的胳膊,我要写作。”泪如泉涌。她努力工作,组织引荐,想着努力挽回更多的人。
第二天1点左右,这里的伤员几乎都被转诊了。听说10多公里外的塔藏乡上寺村有很多人受伤,班九祥带着10多名同事去附近乡镇医院求援。从九寨沟县第二医院到上寺寨一路都是窄窄的通道。半路上,坍塌的岩石堵住了道路,他们冒着弃车步行的危险。她走路的时候遇到余震,石头飞下来。要不是她的同事拉班,她早就被石头打中了。在上寺寨,她和同事抢救了10多名患者,其中包括3名危重患者。
班九祥是个“80后”。当记者看到她时,她正忙着接收伤员。工作繁忙后,她和记者聊天。突然,当谈到他们冒险去上思村的9日凌晨时,她哭了起来。
“我是白衣天使,我不会死,我一定能冲过去!”她说:“路过山体崩塌的道路时,我总是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要勇敢,一定要冲过去!”
谁不怕死,谁没家没孩子?但在灾区,阿坝州松潘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队长王毅带领20多名交警前往灾区进行救援。在过去的几天里,他冒着在危险的滑坡路段指挥交通和分流交通的风险;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训练部部长马志鹏带领官兵冒险进入122林场,发现并救出被困在塌陷点的170多人...这些通常默默无闻的党员、干部和工人,牢记自己在关键时刻的职责和任务,照顾自己的生活,保持警惕,卷起袖子进行紧急救援,然后继续前进。
在九寨沟灾区,最生动的是党旗。党旗出来,党员上前。很多党员继续奋战在抢险第一线,用自己简单的动作让党旗变成最温暖的颜色。
1.《九寨沟震中:"砸不中"的脑袋与"死不了"的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九寨沟震中:"砸不中"的脑袋与"死不了"的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0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