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草原主题艺术的创作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马作为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中国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篇章再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观察和思考。从历史深度的角度,回望历代画家以马为题材所表达的永恒情怀,尤其是徐悲鸿以马融古铸今的艺术创作,可以窥见民族艺术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以及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和历史意义。
《洗马千古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赞美当代著名画马家曹霸的一首诗。虽然现代人没有机会亲眼目睹曹霸的真迹,但杜甫的诗《丹青引荐曹霸将军》和《曹将军在府画马》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钦佩和想象空。
马是六种动物中的第一种,外形美观。古代马在战争和仪式中的作用也使人们对它们有特殊的偏好。据绘画史记载,魏晋时期,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人都画过马,据说张僧繇也画过“名马”。唐代帝王贵族盛行,画马盛行,鞍马独立成为绘画题材,名家辈出。曹霸、韩干、陈红、魏延、韩伟等人,风华正茂,创造了许多骏马。唐以后,虽然鞍马题材不再兴盛,但出现了很多名家,如北宋的李、元代的赵孟頫、任仁发、清代的等。中国古代画家用马来表达农民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狩猎生活,或者用马来表达文人情怀。他们的绘画方法主要是工笔或细致,中国美术史不时吹起草原风。
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徐悲鸿是最著名的马画家。就艺术实践而言,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素描、油画、中国画、诗歌和书法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他所画的马被视为中西融合的成功范例,成为理论倡导与艺术实践并重的融合大师。
20世纪初,中国画坛盛行墨戏习惯和古代泥塑风格,艺术表现为空。通过吸收西方绘画的写实方法来提高中国画成为许多创新者的共识。其中徐悲鸿最为热情。他从童年的中国画开始,去法国学习素描和油画,回国后融入中国画。他一生致力于用西方绘画的现实主义精神来改造中国画,尤以马的表现最为成功。徐悲鸿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去动物园画了很多马的素描和速写,仔细研究了马的生理结构。他曾在给刘勃舒的一封信中说:“我喜欢画动物,我已经在实物上工作了很长时间。也就是根据马的理论,速写稿不下1000篇,并且已经学会了马的解剖,熟悉了马的骨骼、肌肉和组织。然后,仔细检查它的动态和表达,就可以得到它。”所以徐悲鸿能把马的体面关系和笔墨的写意情趣结合起来,既增加了物量感,又不失中国画水墨的韵味。他在画马的时候也形成了一些造型程序,比如突出两条胸大肌,用焦墨画脖子和马尾辫,简洁生动,像齐白石画虾一样妇孺皆知。
马作为徐悲鸿中西融合创新思想的一个成功注脚,不仅丰富了中国画鞍马的表现手法,也为写实水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悲鸿的马画继承了中国文人画托物抒怀的传统。一方面,他写马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从不画肥胖的鞍马,却喜欢画瘦小的野马。他一直主张“人不可有骄傲,但人不可无骄傲”,他作品中那些天马行空的驰骋,就是他自己人格的写照。另一方面,他也以马为题材嘲讽旧社会当权者的昏庸,发泄对旧社会黑暗统治的不满。比如巨大的国画《九方高》,就是用古来形容现在,申斥掌权者不知才。画中的黑马以个性化的方式描绘,遇见知音的喜悦溢于言表,十分传神。在许多表现马的作品中,徐悲鸿不仅通过笔墨的垂直释放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还通过铭文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这也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比如“哀思用兵,直挺挺朝灰”,“秋风勤回望老战场”,“山河逢战归民主,不平之路平”等。,这些诗句和绘画相辅相成,使观众能够看到画家的想法和感受。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中西合璧的花鸟画以徐悲鸿的《马》和林风眠的《孤鸟》为代表。徐悲鸿将严谨的造型、含蓄的明暗、抒情的笔墨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悲马”形象。林风眠以诗意的情怀表达了夜里的水鸟空,表达了他深深的孤独。他们借鉴西方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为中国花鸟画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们的艺术实践对21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即放眼世界,融合中西思想,创新中国绘画的使命感,复兴中国文化的坚定信念。
1.《悲鸿马:中西融合的成功典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悲鸿马:中西融合的成功典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0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