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在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不是由于中国的技术转让制度造成的。
美指责“中国使用合资要求、股权限制和其他外商投资限制来强制或迫使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但实际上,中国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主要来自于中国创新投入的增加和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源自快速增加的研发投入。
中国整体R&D强度1996年只有0.57%,2017年提高到2.12%。根据OECD的数据,虽然仍低于美国,但是已经超过英国和欧盟28国的平均水平。具体到产业领域,2014年来自产业的研发支出总额占GDP比重中国是1.54%,超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德国的1.85%和美国的1.67%(2013年)差距已经不大。2013年中国PCT专利申请量也已经仅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居世界第三位。根据,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6.3万件,占世界总量的37.5%,居世界首位。中国在研发领域的高强度投入和产出,保证了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中国在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源自综合优势的发挥。
中国光伏产业从新世纪初起步,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和MIT学者Nahm和Steinfeld的研究认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崛起在于中国的创新型制造优势。所谓创新型制造优势,是指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较高的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以及强大的工程化和制造能力,将复杂的产品设计(来自国内或国外)制造为最终产品并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中国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配套,拥有熟练的技术工人,而且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尝试、探索的企业,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把好的创意设计快速、低成本地进行产业化生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能够不断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相反,由于多年的离岸外包,美国制造业的许多产业已经出现加工制造环节的缺失、产业公地被破坏,而制造环节的缺失不但削弱了美国整体的产业化能力,而且对创新能力造成了损害。
二、中国对美投资的快速增长是企业的市场化行为,而且有利于美国的产业发展与就业。
美指责中国的对外投资政策:“中国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对美国公司和资产实施了广泛的系统性投资和收购,获得了先进的技术”。
美国政府一方面指责中国不够开放,限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另一方面又指责中国在美投资增加,而且CIFUS等机构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设置重重障碍。
例如,2017年以来,就有忠旺控股收购爱励铝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财团收购美国专业半导体测试设备商Xcerra、重汽集团收购研发电动汽车发动机的科罗拉多公司UQM Technologies Inc.、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收购种猪销售公司Waldo Genetics、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收购速汇金等交易因CIFUS的原因终止或取消。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并购交易额从2016年的627亿美元骤降到2017年的136亿美元。
中国在美的投资都是企业行为。
即使是国有企业也早已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在符合主业范围的条件下,政府部门不对它们的具体投资行为进行干预。即使按照美,在2000-2016年的1395宗收购中,也只有351宗和交易货币额的29%是由国有企业实施的,无论数量或金额的超过70%的实施主体都是非国有企业。
美国企业通过在华投资获得丰厚的利润。
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能够进入世界高速增长且最大的市场之一,而且能够利用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以及研发资源。例如,中国的汽车市场保持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达2887.9万辆,连续九年居全球第一。美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17年通用汽车及合资企业全年在华零售销量突破400万辆,中国连续第六年蝉联通用汽车的全球最大市场。
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
如前所述,长期的离岸外包造成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空心化,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学习,中国在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就提出一系列战略和政策促进重振制造业或制造业回归。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也采取许多促使促进制造业回流。在许多领域,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实际上是把这一产业领域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生产线带回美国,帮助美国完善产业体系,降低美国制造的配套成本。例如,作为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福耀玻璃在2014年购买了废弃的通用汽车生产厂,并且投资了6亿美元,不但解决了数千人的就业,而且可以降低美国汽车产业的配套成本,提高美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三、美将矛头瞄准,但提供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共赢的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是各国的共同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也发布了重振制造业、发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战略计划、法案或政策,如“美国制造业复兴法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以及“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而且对15个国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提供资金支持。同样是中国政府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的一个愿景,并不是强制规定而是引导投资和技术创新方向。
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发达国家高端装备、零部件、先进材料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围绕制造业的智能化,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通用电气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中国具有最完善的产业和配套体系,从而拥有最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制造业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同样,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化也为发达国家的环保装备和技术提供了市场。
德国、法国等国家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与中国积极开展合作,说明“中国制造2025”能够实现共赢。
例如,2014年10月举行的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达成,确定两国建立互利共赢的创新伙伴关系;2015年7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签署;2016年1月,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签署;2016年的再次强调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加强4家参与合作的部委间的高级别协调,以汇聚所有合作相关方,就“工业4.0”进行跨议题的交流,推动合作产生协同效应。中法在2016年的第四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达成共识,“双方鼓励两国工业界立足‘中国制造2025’和法国‘未来工业’计划进行合作”,2017年中法联合推荐首批工业合作示范性项目,包括5个产业合作项目和2个教育合作项目,产业合作项目主要涉及制造业、物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碳减排。
1.《美对华301调查 就美对华301调查报告的几点看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美对华301调查 就美对华301调查报告的几点看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2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