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9日报道 港媒称,北京一所顶尖大学正在利用人脸识别系统来验证进入校园的师生员工的身份。这是该项技术在中国的最新应用。

据香港网站6月28日报道,该系统于27日开始试运行,现在,任何经过北京大学西南门的人可以让摄像头对他们的面部进行扫描,而不再需要向保安出示身份证件。

报道注意到,很多中国顶尖大学限制甚至禁止公众参观校园,师生员工往往需要在进入校园时出示身份证明。

报道称,在中国,由于庞大的人口和集中的身份数据库,人脸识别系统正迅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政府渴望支持这项技术,这是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领导者的宏伟目标的组成部分。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交通运输、零售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警察则利用它来抓捕犯罪嫌疑人,甚至识别不遵守交通规则者。

北京大学称,它的人脸识别系统基于师生员工的校园卡照片。

报道称,27日下午,一名摄影师来到这个校门前。当时,一些学生显然对这项高科技安全措施印象深刻。

一名学生在被放行后说:“哇,这很有意思。”

包括一名教授和一名忘带证件的学生在内的其他人说,他们发现这个新系统非常方便。

报道称,但有多名学生无法被系统识别,他们要到大门附近的门卫室重新采集照片。

校方称,这个问题是由于校园卡照片的像素与人脸识别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该校还称,由于摄像头安装在室外,照片可能存在白天曝光过度或夜间曝光不足的问题。

报道称,这不是该校首次在校园使用这种技术,其已经在计算机中心等地方安装了多套人脸识别设备。

报道还称,其他高校也在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在距离北京大学半小时车程处,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在学生宿舍外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据媒体早些时候报道,若想进入大楼,学生必须接受脸部扫描并大声报出他们的名字。这篇报道称,为了适应来自全国各地带有口音的学生,该系统可以识别26种不同的汉语方言。

报道指出,但引入该技术的其他一些尝试引发了更大争议。5月,中国东部一所中学使用人脸识别摄像头每30秒钟对学生进行一次扫描,通过分析他们的表情来检查他们是否在认真听课。

北京大学利用人脸识别系统来验证进入校园的师生员工的身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人脸识别“秒懂”你 让贵州“微光”照亮世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启林创客小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杨野

2015年,在外“漂”了十几年的贵州人李丹疆,带着一个想法回到贵州创业:做一款3秒钟就能识别人情绪的产品。“当时听说贵州正在搞大数据,就回来了,想试试。”

现在,他的公司微光科技正处于起步阶段,被业内人士称为贵州本土成长的最具潜力的大数据企业之一,还与中科院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选择回到贵州创业,除了因为家在这里,李丹疆觉得,在一线城市创业,资本和人才都有优势,但是公司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受到影响,被快节奏“催熟”。“我们更愿意在贵州,做一家可以掌控自身生长节奏的公司。”

台商看上“秒懂”

架着摄像头的三脚架支在会议室的长桌上。摄像头摄录下的会议室图像,在墙上的幕布呈现出来。看起来跟普通摄像头没什么不同。不过,只要有人脸转向摄像头,三秒钟之内,人脸旁边就会出现一串数值,包括心率、血氧浓度、年龄、性别等。基于这些数值,后台就能计算出人的情绪。

这是李丹疆的微光科技研发的产品,产品还没有正式命名,暂且被他叫做“秒懂”。“顾名思义,秒懂就是几秒钟读懂你的情绪。”李丹疆说。

在人脸识别技术逐步推广的时代,“秒懂”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即时精准地识别情绪。“‘秒懂’可以应用到健康、安全等领域。”

李丹疆介绍,比如,辅助判断健康状态,“我们不需要使用设备与人体进行接触,直接用摄像头一扫,就能读出人体心率、血压等方面的指数。”他说,现在他们正在对这项技术进行改进,技术还未投入应用。

凭借这项技术,微光科技与中科院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于这个产品的未来,李丹疆信心满满,“我们在做的事情,在人脸识别领域几乎是没有人做的。”

“秒懂”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就已经被台湾一家知名公司看中,希望买断专利技术。李丹疆和团队很犹豫:“目前我们需要资金,但是并不想完全被买断技术。”

带着“火种”回家乡

李丹疆和团队带着“秒懂”参加过不少国内外的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行业内很多人看好“秒懂”前景的同时,都会发出惊叹,“贵州贵阳也能出这样一个技术团队。”

2015年,李丹疆回到家乡贵州。那时候,“秒懂”还只是李丹疆心里的一簇“火种”。

十几年前,李丹疆从贵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到深圳一家文化公司任职,做视觉图像方面的技术工作。十几年中,他辗转重庆、成都等城市,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做到创业公司的高层。

事业在这时候遇到了瓶颈。他发现,“那时候做的是一些项目性工作,不具创新性。再往下发展,可能职位的层级会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李丹疆说,作为一名“理工男”,他内心一直有技术创新情节,“想做些颠覆庸常的事情,而不是日复一日重复生活。”

十几年的经验和情节催生了“秒懂”。可是原有的工作状态中,他却没法遇到“秒懂”他的人。

2015年,他下决心回到贵阳。其时,贵州提出发展大数据。他觉得,这冥冥中是一种机缘。“回家吧,也许那里可以提供‘秒懂’生长的土壤。”他说,当时,他对于贵州发展大数据规划和政策并不了解,有这样的决心是因为,这样做的并不只他一个人,那段时间,他发现,他的很多“漂”在外面的同学,包括一些在国外留学的,都回到贵阳创业。他就想,“这说明贵阳有一定创业的土壤。”

“微光”在贵阳点亮

回到贵阳,先找“圈子”。李丹疆找到了贵阳高新区的新三线咖啡馆。新三线咖啡馆本来是一群从清华北大毕业的大学生回到贵阳创办的一家创业年轻人聚集、讨论交流的咖啡馆。后来在高新区政府的支持下,转型升级为创业孵化器。除了为创业者提供交流空间,咖啡馆定期举行创业比赛、项目路演等。

2015年10月的一天,李丹疆走进新三线咖啡馆。一进门,他的情绪就被咖啡馆里的氛围调动起来。客人们坐在桌子前,脸上的表情,说话的语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确认过眼神’,嗯,是一路人。”李丹疆在心里高兴,“这里跟北上广那些创业咖啡馆的感觉一样。”

店长告诉他,过几天有一场小型创业比赛,“来试试啊。”李丹疆立马填了资料,报名参赛。

李丹疆带着“秒懂”的参赛,30秒钟陈述自己的想法。最终入围决赛。入围的人可以当场召集对项目感兴趣的人,组队参加决赛。“哪些小伙伴对‘秒懂’感兴趣?

请加入我。”十个人找到李丹疆组成团队,他们成了今天的微光科技团队的大部分成员。两天时间,团队把“秒懂”的想法做成一个小样,最终拿到比赛第二名。

比赛结束当晚,一位评委在咖啡馆里找到李丹疆,评委是高新区大数据局的一位领导。他对李丹疆说,“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好,贵阳现在在发展大数据,你们完全可以好好做这个产品。我们有个创客小镇,你们可以进来。”

这位评委说的创客小镇,是启林创客小镇。它是贵阳创客的一个聚集地,目前有50家创客企业入驻,定期向入驻创客团队提供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介、创业辅导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2015年12月,李丹疆带着团队入驻高新区的启林创客小镇,创办贵州微光科技。不到三年的时间,微光科技将“秒懂”从一个小样,做成初步成型的产品,并且获得多项国内外的大奖。这个速度,“算快,也不算快。”李丹疆说。

他坦言,如果当初在一线城市带着这个项目创业,产品的开发速度可能会很快,也会有很多资本。“但是你就会被这种快节奏,裹挟着前进。在贵州,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生长的方向和速度,虽然可能慢一些。”他说,“我们愿意在贵州做这样的慢公司。”

李丹疆还记得,当初搬入创客小镇的时候,办公室里什么都没有。这里的每一张桌子,每一台电脑,都是他们亲自抬进来的。现在,公司办公室各种硬件设备很完备,“秒懂”的“火种”,已经成为“微光”。他们相信,这微光,有一天会照亮世界。

嘉宾点评

重庆晨报记者杨野:

现在做人脸识别产品的公司很多,我也采访过不少。微光科技很独特,他们的产品通过各种生理指标的分析,能够更快速、精准地读出人的情绪,很了不起,我看好这家公司。

港媒: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出口马来西亚 助警方识别嫌犯

参考消息网4月29日报道 港媒称,随着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外国对国内创新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

据香港网站4月20日报道,尤其是中国先进的监控系统,这种产品正日益受到境外客户的欢迎。最新的一个例子是马来西亚警方开始使用来自中国的人脸识别摄像头,用来辨认犯罪嫌疑人。

报道称,马来西亚皇家警察下属的辅助警察队已经为警员装备了一批由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设计、拥有先进的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警员只要将其佩戴在身上即可使用。这一系统能让警员把摄像头捕捉到的人脸与储存在警方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快速比较和匹配。

这一监控摄像头在夜间也能工作,但就目前而言,它的夜间识别能力不足,只能让警员在事件发生后回顾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片段,以确定犯罪嫌疑人。

辅助警察队的首席执行官罗斯马迪·本·加扎利表示:“这是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公共安全领域、以加强社会治安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还打算增添可佩戴摄像头系统的功能,扩大实时人脸识别和即时警告功能的适用范围。”

报道称,中国有许多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等企业。 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B风险投资公司称,2017年在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筹集的152亿美元资金中,中国占到了48%,甚至超过了美国公司筹集的38%。

报道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还准备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与摄像头相连,能够在不到3秒的时间内从中国13亿人口中识别出某个人。

报道表示,在中国,人脸识别软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和监控领域。银行用这种人脸识别软件来核实ATM交易,边境的监控摄像头则用它来匹配和对照国家数据库中的旅行者头像,以识别走私分子和非法入境者。

此外,中国的旅游热点地区以及需要高安全标准的公共场所也使用相关产品来加强治安。据公司称,在和上海地铁合作的前3个月,它就帮助识别了567名违反地铁规定的人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6月4日 ,一位研发工作人员演示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上取款操作,屏幕左上角显示了机器实时采集的人脸画面。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英媒赞中国公厕“科技范儿”十足:配无线网络、人脸识别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正处于“厕所革命”之中。

据英国网站4月17日报道,这项始于2015年的工作为全国各地的公共厕所带来了大量尖端技术,包括涡轮厕所、无线网络、电视屏幕和自动柜员机。

报道称,在某些情况下,卫生间甚至还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防止贪婪的光顾者多拿厕纸。

英国网站引述中国媒体报道称,中国至少两座城市安装了这一技术,在扫描面部后,人们可以得到40厘米到80厘米长的厕纸。如果用户需要更多的厕纸,他们必须等待9分钟。

报道称,这样做的理念是防止人们拿取过多的纸张,阻止人们盗用肥皂、卫生纸和纸巾等免费用品。由于盗窃猖獗,许多洗手间不再提供厕纸。

一些厕所配备了传感器,如果有人在里面的时间超过10分钟就会警示卫生间的工作人员,另外配有紧急情况按钮。

报道称,厕所还提供一些方便设施,例如免费无线网络、手机充电器、自动贩卖机和允许用户支付水电费的系统。许多厕所隔间和小便池还安装了电视屏幕。

截至2017年,中国已整修了超过6.8万个厕所,比原计划多出了20%。

北京一处配有WiFi、自动柜员机等设备的厕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港媒称深圳用人脸识别整治乱穿马路:谁闯红灯就曝光谁

参考消息网3月28日报道 港媒称, 在深圳,当地交警一向以对无视道路法规的行人严格执法而著称。现在,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帮助下,乱穿马路的行人不仅会被曝光姓名,而且还会收到违法行为的短信通知并被处以罚款。

据香港网站3月27日报道,总部设在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为当地警方提供了在十字路口的大屏幕上显示乱穿马路者头像的技术。云天励飞公司方案营销总监王军说,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当地手机运营商以及微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商谈建立一套系统,使行人能在违反交通法规后立刻收到短信通知。

王军说:“乱穿马路在中国一直是个问题。但是,技术和心理学的结合……可以大大减少乱穿马路的现象,避免再犯。”

报道称,北京、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已经采用了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技术来管理交通和识别违法司机的身份,深圳交警则从2017年4月开始在主要路口的大屏幕上显示乱穿马路者的照片。

在深圳目前采用的系统中,云天励飞负责安装700万像素的摄像头,用于抓拍行人闯红灯过马路的照片。人脸识别技术能够从数据库中识别出个人的身份,并在人行道上方的大屏幕上显示违规乱穿马路者的照片、违法者的姓名以及身份证的部分号码。

深圳交警2月份宣布,截至2018年2月的半年内,在福田区一个繁忙的路口共抓拍并在大屏幕上显示行人不按交通信号指示通行的行为约13930宗。

王军说,下一步是用短信或微博私信通知交通违法的行人,从而节约在城市街头竖立大屏幕的费用。这套系统以后还能记录行人在深圳市违反交通法规的次数,一旦达到一定的次数,就会影响违法者的社会信用分,从而有可能限制他们从银行贷款的能力。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李易说,曝光违法者的照片和部分个人信息的做法在中国可能会被证明是有效的。

他还说:“不过,我们总是需要在执法和隐私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报道称,深圳是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所以许多人的信息并没有被录入交警的数据库,尽管任何在该市居住超过30天的人都被要求这样做。这意味着相关部门目前只能使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识别10%左右的违法者。王军说,在不久的将来整合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库之后,这一比例预计会迅速提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海市静安区在交通大整治期间启用的“交警支队勤务指挥平台”,通过“视频+实兵”全覆盖巡逻模式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发挥了很好的功效。图为2016年5月5日,交警支队勤务指挥平台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发现违停车辆后指挥巡逻民警现场查处。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英媒:中国警察戴上人脸识别墨镜 逃犯无处可逃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郑州警察开始配备能够进行面部识别的墨镜,以识别嫌疑犯。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月8日报道,该墨镜与警方的嫌疑人数据库相连,意味着警察可以快速扫描人群,识别出逃犯。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新款墨镜已经帮助警方抓获七名嫌犯。

报道称,河南的省会郑州的铁路警方率先使用这款警务眼镜。郑州火车站是中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临近春节使该车站迎来全年的客流高峰。

郑州铁路警方分别在车站的四个进站口部署了佩戴新眼镜的警员。

据中国媒体报道,被捕的7人涉嫌包括拐卖人口、交通肇事逃逸在内的刑事案件。此外,警方还查获26名冒用身份证的人。

报道称,该技术允许警员拍摄可疑人员的照片,然后与内部数据库中的照片进行对比。如果有匹配结果,相关人员的姓名和地址等个人信息将被发送给警员。

类似技术还曾在2017年8月的青岛啤酒节上使用。根据中国媒体报道,这场活动上,警方一共抓拍识别人脸图像约230万张,抓获25名逃犯、19名吸毒人员。此外还预警前科扒窃人员37名,当场抓获作案扒手5名,驱离扒窃前科人员32名。

报道称,中国在面部识别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类技术的帮助下逃犯几乎不可能逃避监控。

资料图片:一名郑州铁路警员2月5日在火车站内戴着人像比对警务眼镜执勤。

1.《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又有新应用!港媒:北大试行“刷脸”入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又有新应用!港媒:北大试行“刷脸”入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