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寺尖山寺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于我来说,这里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如果你用心在这里开始祈福,你就会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下面给大家分享杨家寺尖山寺一日游攻略。
尖山寺,磨的天爷咯吱吱……
每听到传唱于杨家寺的这句民谣,心里总是温热暖和的。杨家寺并不是座"寺",是一个乡镇,兄弟强民在镇上主持工作。镇政府所在地沿峁水河溯流而下,河岸右边、士子村有头起山。山脚,依山傍水的一青瓦村舍,是我舅妈家。
闲暇,我总有亊没亊的来。或去参观镇上日新月异的各种产业,用经验主义的眼光边赞叹,边指指点点挑个刺,以示对兄弟操着一团毛线的心;或去闺蜜军阳的老屋喝茶,吃她姐姐拿手的饭菜,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舅家的人和事,话题说过来说过去,还是那些人、那些亊,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也就没意思了。聊天只是消磨细瘦的日子,暧暖心;我也去舅妈家空落的院子走走,只是走走,舅妈家没有人。
今日得空来,强民去市里开会,军阳碰巧也不在,刚好了却个心愿,去趟尖山寺吧!舅妈一生精神依托的尖山寺,该是什么样儿呢?。
沿峁水河往西,车行十余里,就到了杨家寺土盆村。村南一条羊肠小道,悠长、崎岖,如银蛇,从峡谷昂首向上,七扭八拐,顽强地缠绕于尖山的碧山绿树间。同行的五五、玉玉和我,便前后照应,撩起脚步,朝着直挺挺的尖山峰顶爬行。说爬行,实在贴切得很。"山碰鼻梁头顶天",海拔2364米的尖山寺,在峁水河川道突兀挺立,巍峨高耸,大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气概。
崖畔上一方碑,上写:"尖山寺,又名通天观,亦称西五台"。只凭这名字,就知山之高、之险、之庄严,之孤寂神秘。它安然倨于礼县、甘谷、秦州、武山四县交界,傲然俯瞰石鼓山脉之群峰,“石鼓震声通天应,土盆灵芝岁岁生”。
我曾和五五,子诺去过西和县悬崖对峙,绝壁千仞的仇池山;也去过礼县横峰侧岭,崇山深涧的大香山。陇南的山多以奇石峭壁为基,坚挺、硬朗,犹如骨骼强健,肌肉突兀的汉子。尖山没有这样的张扬,山体多黄土,通身柔软的绿,倒像一位高挑、圆润、丰腴,温婉的灵秀女子,一裙一带、一衣一袖,便是一座座紧密相依的支脉。支脉逶迤绵长,奇林秀木,珍稀药草四季蓬勃。喘息间,爬到高处极目,山腰合拢绵延着几缕辽远的山山坡坡,一峰丁香开满山头、一坡草原牛羊徜徉、一湾玉带溪水潺潺、还有一湖春水荡荡漾漾,阳光落处,恰似明镜。
尖山寺建有通天观,有玉帝、药王、八海神等像,据传建于明成化八年,距今540余年。五百多年前,要在深山荒寂的磨天之尖山,建如此轩昂气派、雕梁画栋的寺庙,多少不易。非因乡民虔诚笃敬的信仰,这一片石、这一方砖,如何穿越漫漫峡谷、辗转崎岖山路,挪移到这奇峰隽秀之山巅呢?
躬腰、挥汗、喘着粗气爬至山顶,突见一独特景观。为加固山顶寺庙,信徒们从河谷之四面八方,肩扛手提将"片片石”背挪到山顶。石块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形态各异,不一而足。男女信徒各按力道,各尽其心,也符合佛家的“随缘”之意了。工匠们自山腰打桩修砌,凭智慧、凭眼力,凭瘦长的年月,按石子大小、形状,巧妙拼接,一层层,一圈圈盘旋而上,直至巅峰,转弯处设台阶,供人通行。
片石筑的地基,宏伟、坚实、支撑着有佛的庙。在我看来,更像一部厚实巨著。背负、承载无数前尘过往,泱泱旧事。谁又能说这每一片石,不是一本书、一个故事呢?片片石子片片心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飘飘渺渺,烟火人间的故事半掩在苍茫的历史尘雾中。五百多年间,密林深处,踉跄的褴褛衣衫也好,羊肠小道上,策马急行的华服商贾也好,都将那浮躁的心、凄苦的心、光明的心、阴暗的心、谋求荣华富贵的心、祈盼飞黄腾达的心、渴望男欢女爱的心,甚至诅咒仇人的心,托载一片石,刻画着或明或暗、或清晰或模糊的密码,寄存在这佛山脚下、苍茫林海。心愿了却也好、心愿未了也好、心愿常在更好。只为祈求、只为安放、只为倾诉、只为一个不可与人言说的秘密——来此窃语。
拾阶、穿行,登上山顶。一缕风拂面,丝丝香甜,浑身舒适,几多欣然。抬眼、四望,湛蓝的天、绵延的峰、丝绸一般光滑柔软的草地,成双成对俯眉传情的牛羊,不为着吃草,草太多,吃不完,这山吃完那山还有。只为着落一身阳光,聊一聊情话,做个知心爱人吧!这景最是让我喜欢。恬适、淡定、不刻意,不做作。身后,庙宇错落有致,塑像与别处并无大区别,神佛的像,谁也不敢改。改了像,玉皇不是玉皇,药王不是药王的,谁来观照这烟火人间的纷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尖山之四里八乡的民众信仰、归属、祈福。大抵不谓着山高,只信着有仙了。不畏风雨,不惧道险,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来来去去间,把自己也修炼成了神仙。远处,我看见林子里的羊肠小道上,几位老者正背着片石,挥汗爬行。恍惚间,我看到了我的舅妈,正弯着腰,大襟的衫子敞开,一步一步,前行。
舅妈故去多年,我却觉得她一直在。或坐在杨家寺镇士子村的崖脚地边,或依着峁水河岸边的老院子门框,或一摇一晃走在通往尖山的羊肠小道上,始终是平平淡淡的模样。
舅家,就在尖山相望的头起山脚下,门前一条小河,清澈、婉转,有鱼,有虾,静谧的夜里有柔情的蛙声。高大的洋槐树,香椿树在舅妈的门前罩起一大片的绿荫,舅妈不喜欢热闹,总是一个人坐在树荫下,守着自己的日子,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村口。村口,踩着片片石过河就是汽车站。汽车站里会出现大姐二姐和我的身影。我们会从城里来,提着时令的蔬菜,香甜的蛋糕,舅妈最喜欢吃的西关里的粽子。我们轮换着来看舅妈,也来安放奔波疲惫的身心。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许多年,最平常不过。
舅妈三十六岁守寡,儿子远在油田工作,常年间回来不了几次,我和姐姐便是她最亲最近的依靠。舅妈和我们的母亲一样,在没有手机的年月,她日日里隔着河岸守望,象一尊雕像,任岁月的风吹白了头发,任年轮的刀刻画上深深的印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那样将目光盯着一个未知的方向。悠长的汽笛声是舅妈心中的音乐,她在黑暗孤寂的漫漫长夜里,准点的起,为的是黎明时分,听那一声急促响起的汽笛,车走了才会来,舅妈是知道的。
舅妈不识字,解放初放的小脚,效果不明显,走不快,每遇事,必去尖山,而头起山与尖山相望咫尺,小脚走起来却似天涯。舅妈不怕,劝都劝不住,总是偷偷去。我哥出门旅游,她要去;我姐孩儿考大学,她要去;我调工作,她要去;子诺感冒了,舅妈还是去。半夜起床,带着干炕馍,一个人,顺着河岸走、进峡谷、过村庄、再趟河、穿密林,听野兽的怪叫,再沿羊肠小道爬上尖山。我至今不能想象这样的场景,一个小脚老太,当她爬上尖山,风凌乱着她的头发、汗湿了衣衫,匍匐于地,虔诚祈福,而这每一次走,就是擦黑抹明的一整天。舅妈是用咋样的意志,支撑这一切的呢?更何况,她摇的签、卜的卦,我们都不信。
舅妈病重,时日无多,我拉着她的手流泪,不忍离开。她说:"到那边,是要去尖山成仙的"。"不必哭,我会给你们托梦的,干任何事,喜鹊叫就出门,乌鸦叫就别岀去,记住啊"。
城里没有喜鹊,也没有乌鸦,但我还是希望一生凄苦的舅妈在尖山能成了仙呢!
尖山寺,磨的天爷咯吱吱……
远处,背石爬山的老者吆喝着唱,声音温暖、宽厚、穿林透雾,和着阵阵梵音,飘上了天,飘向了地,飘向了舅妈微笑的那一边。
尖山在武山?尖山在甘谷?尖山在礼县吗? 不,我相信,我在杨家寺的山脚爬上尖山,尖山就是杨家寺的,尖山就是舅妈的。不然,那么远,舅妈在那边,如何去得尖山呢?
1.《杨家寺尖山寺一日游攻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杨家寺尖山寺一日游攻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18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