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衰退未见复苏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逆势上扬,同比增长3.2%,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相互印证。该报告称,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而美国、英国、欧洲、日本则有-5.8%至-10.2%的衰退。针对硬实力的逆势上扬,国际社会如何解读中国形象?中国又该如何平衡软硬实力,通过增强“巧实力”来获得国际认同?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挑战依然严峻
中国经济增速转正受国际瞩目。疫情初期,我国果断实施严格的封锁,采取适度的经济刺激措施,比其他国家更快经历V型复苏。在世界经济进入历史性低迷,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际,中国仍保持经济“一枝独秀”,这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及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所释放的强大动能,这一点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英国广播公司7月16日发表题为的文章,提到中国第二季度3.2%的经济增长高于专家预测,这意味着中国避免了技术性衰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同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是第一个从这场创纪录的经济衰退中复苏的国家。中国经济早日恢复增长,对世界其它地区而言可能是一个好消息。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挑战依然严峻。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称:“中国复苏不平衡,在工业生产方面似乎表现得要好得多,但内需仍较疲软。”这其中,以投资和消费为代表的内需仍存在继续改善的空间。此外,由于全球诸多国家仍在实施封锁措施、限制商业活动,全球需求增长不断放缓,对中国的出口规模造成严重影响。
中美对抗加剧令外部环境雪上加霜。当前国际社会“中美脱钩论”甚嚣尘上,美国再次插手南海,英国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等冲突性事件频发,中国外部环境紧张加剧。加之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和在局部区域的反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些对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中国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据IMF对人均GDP的统计,中国人均GDP为10000美元,排在全球第65位。我们仍需要探寻和实施更多有效措施获得战略主动权,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软硬实力平衡,善用巧实力
中国第二季度GDP的逆势上扬再次证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强劲势头是世界领先的,为接下来的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但是在后疫情时代,我国不仅要继续恢复和发展经济,提高硬实力,在外部环境紧张的当下,中国更需关注软实力,以及软硬实力平衡所产生的巧实力。
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首提软实力概念,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对外界无形的吸引力。此后约瑟夫·奈还在苏姗妮·诺瑟的基础上发展了巧实力概念,认为巧实力是将软硬实力相结合,兼备二者优点于一身的整体性战略。
疫情期间的中国软实力建设已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前白宫高级经济学家努里埃尔•鲁比尼指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中国正在建设自己的软实力。”希腊杂志6月4日发表一文,称软实力比硬实力更能赢得民心,报道指出,“在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的形势下,世界需要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似乎是全世界的火炬手,为多国提供医疗援助等各项支持”。
但部分西方国家仍以“双重标准”解读中国软实力。有媒体给中国在疫情初期的隔离措施贴上所谓的“人权”、“专制”标签,却无视欧美国家疫情大规模暴发,政府不作为或无力应对的局面;中国开展抗疫援助被称为“口罩外交”,中国对非援助被贴上“新殖民主义”标签,而欧美国家的对外援助就是“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中国创办孔子学院被认为是意识形态渗透,而英国文化协会、法国文化中心等就成了旨在促进文化交流的机构……西方国家设置这样的“双重标准”,并借助其遍及全球的传播资源向世界扩散,折射出西方政界和精英在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复杂心态。
中国要将软硬实力相结合寻求突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在当今相互依赖的国际体系中,世界已不太可能爆发雅典与斯巴达之间那样的热战,甚至也不太可能重演美苏当年的冷战,更大可能性是软硬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的博弈。
只有软硬实力紧密结合所产生的“巧实力”才能帮助中国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优化中国的国际形象,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既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也要发挥“软性”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的吸引,并通过全球传播进一步彰显巧实力,推进中国硬实力巧发力、广辐射。
击破“锐实力”的话语陷阱
近年来,面对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西方国家以“锐实力”一词污名化中国,并将其与“中国威胁论”、“威权国家”、“文化渗透”等相联系。
“锐实力”概念以2017年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表的报告为开端,指的是独裁或威权政权利用影响力针对目标国家的政治环境或信息环境进行渗入、渗透或离间的行为,是对“软实力”概念的发展。为了配合推广“锐实力”概念,民主基金会内部还将其称为“实力3.0”,并且建立了Power3.0网站。此后,西方世界广泛传播这一概念,借此在国际舆论场遏制中国。
从“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到“锐实力”,面对西方国家给中国设置的话语陷阱,我国不妨学学美国的先发制人,主动在国际舆论场中设置议程,引领国际舆论走向。
首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加强全球性思想公共产品的提供。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理念,从推动人类进步、文明发展和人性关怀立场出发进行话语创新,向世界传播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在与世界的交流对话中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
西方国家曾经为世界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但随着国际权力格局的结构性转移,尤其是“美国优先”等单边主义的兴起,西方国家不愿意、或者不再有能力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了。历史正在将接力棒交到中国手中。但是,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站在全人类立场上思考问题,仅仅从中国立场出发、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的叙事策略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回顾我国的国际传播,多侧重于宣传我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重大概念、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进行报道。这些宏大叙事当然是必要的,但在全球文明对话仍然匮乏的当下,受文化差异的影响,这种仅从中国立场出发的叙事策略也容易给西方国家造成误解,并引起过度解读。
其次,培养大国心态,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系统性风险与挑战。当前世界进入了全球风险社会,突发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正在影响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蔓延全球,世界各国政府、市场、民间社会无一例外都受到未知和意外的冲击,制度性信任危机日益凸显。对此,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携手世界各国共同攻坚克难。
再次,把握网络空间的发展契机,加强数字公共外交。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中外双向互动,从传统的“政府对政府”的外交形式,发展到“政府对民间”,再到“民间对民间”的新公共外交。比如可以借助在海外广受欢迎的TikTok、李子柒等,加强对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反思与实践,让国外受众更加全面地认知和认同中国。
最后,创新全球传播理念,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在中国故事的叙事中凸显人文意识和人性关怀。比如,在讲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时,既要体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又要讲清楚中国理念和为世界做出的贡献,通过共情传播激发国际受众共鸣。
总之,不管是软实力还是巧实力,后疫情时代,在GDP逆势上扬的背景下,中国更要平衡软硬实力,以此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全球风险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在与世界共享美好未来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国的gdp 全球舆观|GDP逆势上扬、一枝独秀之际,中国更需巧实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的gdp 全球舆观|GDP逆势上扬、一枝独秀之际,中国更需巧实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