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了,宣布两国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9年,中美建交已经40周年。当我们回首中美两国军事关系的历史时,不能忘记40年前,驱动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始动力,是共同的地缘战略考虑和一致的军事需求。中美建交后,军事领域曾经是两国政府高度关注、并致力于优先进行合作的领域。

随着冷战的结束,随着美国亚太同盟体制的强化及其亚太前沿兵力部署态势的提升,随着中国军事战略目标的多元化和军事力量的海外拓展,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利益碰撞面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军事利益的冲突集中在涉台问题上。而进入21世纪后,军事利益的冲突逐渐扩展到东亚其他地区。这突出反映了两国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地缘战略竞争关系,预示着两国在东亚陆海衔接地带发生军事危机的风险不断升高。针对这一情况,中美都有预防和管理军事危机的强烈愿望,并进行了实际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双方也越来越认识到,在东亚以外的地区,在全球军事与安全事务中,中美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多边框架中进行军事合作的机会也日益增加。

一、中美军事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民众反战呼声日益高涨,与苏联进行综合国力竞争的信心亦有所下降。而中国在深陷“文化大革命”浩劫的同时,还要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严重安全威胁。中美在重要的历史时刻,都认识到共同抵御苏联和维护亚太安全稳定,符合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1972年,中美双方基于地缘战略的考虑恢复了交往,军事合作是早期交往中颇具实质意义的内容。例如,1976年中国军方曾邀请一些美国专家来华走访和座谈,提供详细的军事咨询。1977年美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访华时,随行人员中有负责空间与防御科学的副顾问本杰明•休伯曼,与中方的会谈包括了军事合作的内容。同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弗兰克•普雷斯率领科技代表团访华时,随行人员中也有非常敏感的军事科技部门的代表,如宇航项目的负责人。但是,在这一时期,美国还没有制定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的计划,而中国强烈反对美国与台湾保持联盟关系,在台湾驻扎军队和向台湾提供武器装备,中美的军事合作只能是初步的和试探性的。

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军事关系得到优先发展。1979年美国参众两院代表团分别访华,讨论了中国购买美国军事技术、美舰访华、情报合作等问题。1980年两国国防部长实现了互访,开启了其后十年积极和务实的军事合作。1983年9月,美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双方确定了以高层互访、专业对口交流和军事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交流框架。80年代,中国派出包括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海、空军司令员等九个高级别代表团访美;美国则派出包括国防部长、副部长、助理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太平洋总部司令、军种参谋长等15个高级别代表团访华。高层互访深化了对抗共同敌人的战略共识,为军事关系奠定了友好发展的基调。两军之间的对口交流活动也频繁进行,包括军事院校交流、训练观摩、条令理论研讨、军舰互访、军事设施参观等。对口交流促进了两军各层级的互相了解与信任,促进了操作层面的合作。然而,军事合作的最大亮点是在军事技术领域:美国国会不断放宽对中国出口军品的限制,给予了中国相当于非北约盟国的友国待遇,中美就军品采购、军事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包括“黑鹰”运输直升机、反潜鱼雷,战术防空雷达通信器材等军事装备的采购,歼-8战斗机电子设备的改造等。整个20世纪80年代,军事关系的发展具有起点高、进展快、内容实的特点,是两国关系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中美军事合作的蜜月期在90年代戛然而止,随后出现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抽走了中美军事合作的基础。双方的军事交流全部停止,未完成的军事技术合作项目被终止,美国还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长期实施技术封锁和武器禁运。2005年,当欧盟讨论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时,美国通过一轮紧锣密鼓的外交活动,强力阻止了欧盟对华解禁的行动。

1.《姚云竹 姚云竹:中美军事关系——从准同盟到竞争对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姚云竹 姚云竹:中美军事关系——从准同盟到竞争对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