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以前自然保护区划界时,一些地方存在“贪多求大、划而不管”的政绩冲动,未经科考、论证就盲目申报建立自然保护区,致使自然保护区内大量原住民干扰生态、核心区缓冲区随意进入、生产经营活动多等问题频发。随着生态红线日趋严格,划进去容易退出来难,这些地方陷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无法兼顾的两难处境,自然保护区也陷入难以严格保护的尴尬境地。部分自然保护区存“普遍违法”现象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时下部分自然保护区因划得过宽过大,区内原住民较多,人类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频繁,且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直接干扰破坏生态环境,存在“普遍违法”现象。在西部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一名村民正装修老房子办民宿。他说:“这里虽偏僻,但山好水好,我养中蜂、黄牛,上山挖野生药材,一年有三四万元收入。等民宿办起来,日子会更好。”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10多个乡镇,里面有3万多常住人口,村民多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生。可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禁止放牧、采药等,核心区禁入,缓冲区只准科研。该村村支书说:“虽然村民这种谋生方式是明令禁止的,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一直‘靠山吃山’,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在山上,都不愿异地搬迁。”为了规避这一“普遍违法”现象,一些地方拟削减当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留足经济发展空间。而环保检查正瞄准这一动向。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约谈中西部部分市县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针对广西某市约谈重点是“为建设风电场项目和人工经济林,擅自将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调出自然保护区范围,拟使该自然保护区面积削减87.7%”。该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说,针对问题整改,自治区有关厅局、市县多次调研,先后草拟6个确界方案,计划将这个自然保护区描述范围内的人工林大部分纳入确界范围,但引起林农不满。该自然保护区描述范围与某镇行政区域完全重叠,含镇驻地,包括1个社区12个村民委员会,共计5万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1人,属人口稠密地区。当地干部群众说,自然保护区确界,划入大量林地,生态补偿金大概20元/亩,而经营一亩林地一年的收益可达补偿金的数百倍,更不用提工程项目占用林地,一亩补偿七八万元。某造林大户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在当地流转林地2300多亩,签了30年租赁合同,种了桉树、香杉、荔枝等。如今,桉树长了10年,已经成林,但划入保护区后一棵都不能砍。不少基层干部直言,当前部分自然保护区内原住民较多,很难做到“核心区禁入”“缓冲区只准科研”等要求。而且,一些自然保护区在划界之前就有村镇、旅游景区、工矿企业、交通设施等,实施产业退出、移民搬迁难度较大。![](http://www.lu-xu.com/d/uploads/2020/08/05/unaoby3aahz.jpg)
来源 | 半月谈
作者 | 何伟 周凯 李松
微信编辑 | 杨宁昱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当初随意圈画的自然保护区,如今尴尬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当初随意圈画的自然保护区,如今尴尬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