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说他“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贾平凹赞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叶兆言把他称作“荡漾着青春气息的老顽童”。作为作家,他的名言名句为“汪迷”们津津乐道,如“生活,是很好玩的”“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以及“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他就是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高邮,凭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和平淡质朴、娓娓道来的汪氏散文,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命题践行到了极致,也由此俘获了大批读者。今年3月5日是汪先生诞辰百年。为了缅怀汪老、激励后昆,由高邮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纪念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于诞辰当日在九龙湾汪曾祺书房举行,来自汪曾祺家乡的文化学者、作家代表、汪迷和汪氏亲属代表、学生代表荟聚一堂,凭一张书桌,啜一杯清茶,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娓娓道出人们时至今日仍热爱汪曾祺的理由。
“在这万物萌发的美好时节,我们感受着‘远树的绿色的呼吸’(汪老《早春》诗句),共同纪念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建奇的开场白充满诗意。他介绍,一百年前的3月5日,著名作家汪曾祺在高邮科甲巷出生,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在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方面皆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汪老的为文为人,可用“文章秋水芙蓉,处世和蔼可亲,无意雕言琢句,有益世道人心”来形容。人们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则自称为“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汪老一生有着强烈的家乡情结,在他的诗书文画中,到处都可以寻觅到、感悟到他那魂牵梦萦的乡思、乡恋、乡愁。”潘建奇说。
确实如此。1991年9月29日汪曾祺最后一次回故乡高邮时,高邮文化学者朱延庆曾全程陪同,在《汪曾祺最后一次回故乡》一文中他写道,汪老爽然接受回乡期间拍摄“汪曾祺故乡行”纪录片的邀请,并说:“只要对你们、对高邮家乡有利,你们就拍。”在文学竞赛发奖仪式上,汪老如数家珍地提到了高邮的文学传统:高邮文风在历史上很盛,出了婉约派词宗秦观,至今文学史还没有给予正确的公允的评价,散曲家王磐也是高邮人。他热诚希望高邮的文学青年勤奋写作,再出秦观、王磐,还即席吟诗一首“国士秦郎此故乡,西楼乐府曲中王。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负神州甓社光”,表达了对后辈的殷殷期待。
“正是汪老先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他的责任感,使今天的高邮人能够在重读其作品的过程中,更坚定了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朱延庆说。
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忘不了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是一种东方式的思想,西方人是不大重视的,但是这种思想是好的。
——汪曾祺《平心静气》(1996)
扬州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王干小说研究所所长王干则读出了汪曾祺作品里的“文化自信”,他特别指出,汪曾祺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哲学的自信不是遗老遗少式的,而是经过了从饱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浸润,到自觉回归民族传统的意味深长的转变:汪曾祺曾明确表示“我很年轻时是受过现代主义、意识流方法的影响的”,小说《复仇》《小学堂里的钟声》就是明证。然而,当外国文学的影响已经内化为他身体中的营养时,反倒是其作品中流露的审美化了的儒道色彩,和“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宁静淡薄,成为他突出于同侪作家的美学特质。
“汪曾祺无疑是接受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他自己也说过,他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他多次谈及《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诗意畅想,认为曾皙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至,于是才有了《大淖记事》中仙境似的大淖,有了《受戒》中小儿女们的欢喜爱情。他还说自己的作品是‘人间送小温’,‘小温’当然不同于燃烧的热烈,更持久、更温润,这也是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学在他作品中的流淌。”王干说。
汪曾祺在语言艺术上的成就彰显着汉语的魅力,“让人们看到文学语言并不是只有欧化这一条道路”(王干语)。平淡、质朴,又诗意、凝练,提纯度很高,更奇妙的是,如一位评论家所言,汪曾祺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恰若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各部分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语言,也应作如是观。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受戒》)
扬州职业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孙生民则在现当代文学史的谱系中确认了汪曾祺的坐标:“汪曾祺与鲁迅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人格和文学创作倾向。鲁迅的文章是投枪匕首,他在革命年代里冲锋陷阵,要在无路中杀出一条血路;汪曾祺则延续了周作人、沈从文、废名一脉,在特殊年代里描摹‘人性小景’、开辟诗意天地、回归凡俗市井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人们建造一座供心灵休憩的‘后花园’。他毕生都在以文学的形式寻找、定格故乡高邮的诗意人生——这也是他的作品中书写得最好的部分。当一个民族处于高歌猛进的现代化征程中时,人们可能不会留意到汪曾祺的作品;但当社会处于转型、思索中时,他的作品就焕发出熠熠光辉。汪曾祺通过自己的作品,参与了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人格的塑造——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纯正的儒家。“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很熟悉这样的充满人的气息的“人境”,我觉得很亲切。
我喜欢这样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这是蔼然仁者之言。这样的诗人总是想到别人。
有人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出我的思想,我想了想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汪曾祺
如今,里下河文学流派已成为中国文学版图里的重要板块之一。自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记事》复出文坛,在随后至今的30余年间,一大批里下河地区作家的作品先后问鼎全国重要文学奖项:毕飞宇荣获茅盾文学奖,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夏坚勇、王干、吴义勤、鲁敏、朱辉、王尧等荣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曾表示,文学与乡土文脉,与平民美学,与人道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种种联系,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主要特色之所在,也是它的艺术厚度与美学高度之所在。
高邮作协周荣池主席认为,高邮文学界要借助汪曾祺的文学遗产打文艺中心牌、打里下河文学牌、打大运河牌,要利用现有的如“运河情”“汪曾祺文学奖”等文艺品牌,将高邮打造成运河沿线文艺中心:
“从对以高邮为中心的里下河文学版图来看,汪曾祺的作品以其疏朗淡雅的文风、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质和深刻的人性之美影响了一大批的后来者的追慕,后学们也在汪曾祺文学大旗的引领下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质的文学作品,对于里下河文学版图的扩大、地方文化的传播以及区域文学在当代文学版图上亮相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慕汪曾祺,不仅是纪念,更要追随、学习、产出,要立足地方题材出大作品。要结合时代主题出大作品。要结合高邮特色打造高邮文艺军团,出名家,出名作。”
座谈会结束后,高邮市委书记韦峰指出,汪曾祺对高邮生活和身边普通人的书写,体现了对家乡最大的热爱:“我们要把汪老的精神更广泛地传播,以踏踏实实的作风践行汪老精神;发挥利用好文化遗存,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向汪老学习,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汪老的家乡建设成为文化与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高邮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红表示,家乡人要将对汪老的爱化为实践,讲好高邮故事,让汪老的家乡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据了解,近期高邮市委还策划了纪念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动,包括“纪念汪老•大家谈”线上活动、“跟着汪老品美文、跟着汪老赏美景、跟着汪老尝美食”网络推文征集评选活动。从3月5日起,市委宣传部制作的《汪曾祺》系列专题片将分十期在扬州发布推出,还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京报书评周刊,以及全国十余家出版发行机构,一同发起纪念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系列直播活动。下一步计划开展汪曾祺学术研讨会、汪曾祺纪念馆开馆仪式,“百年汪老”书画作品展“三跟”网络纪念线下活动,举办纪念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专题文艺演出暨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颁奖仪式等等。
1.《侍坐章 汪曾祺百年诞辰 贾平凹赞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侍坐章 汪曾祺百年诞辰 贾平凹赞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43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