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式加兰德步枪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
M1式加兰德步枪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被誉为二十世纪十大杰出步枪之一。美国四星上将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M1式加兰德步枪是枪械历史上第一种大量生产进入现役的半自动步枪,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产了M1加兰德近1000万支。
M1步枪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装双排8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作为半自动步枪,弹仓容量还嫌太少,而且必须8发子弹射击完后才能再次装填。
口径:7.62mm,初速:865 m/s,有效射程:730m,导气式自动方式,全枪长:1107mm ,全枪重:带刺刀4.75 kg,弹容量:8发。
M1加兰德步枪除标准步枪外,最主要的衍生型是狙击型,狙击步枪型包括M1C及其简化改进型M1D。由于在二战期间没有大量生产和使用,因此M1C和M1D直到朝鲜战争才成为制式狙击步枪。M1步枪的狙击型不是用精挑细选出最准确的步枪来改造的,仅仅是给普通的量产型步枪加上瞄准镜而已。
区分M1C与M1D的简单方法是看瞄准镜的安装方式。M1C使用的镜架用销子和螺丝固定在机匣左侧,而M1D则是把瞄准镜座安装在一个衬套上。这两种安装方式都使瞄准镜偏左,不影响装填/抛壳,也不妨碍使用原来的机械瞄具。
M1C
M1D
有许多M1式狙击步枪安装了一种通过刺刀卡笋固定的喇叭形消焰器,或安装一种通过导气箍固定的开叉形消焰器。
加兰德步枪是二战美国大兵的标志。研究二战的专家一般认为,当时的一个美军步兵班的火力约等于1.5个德军步兵班和2.5个日军步兵班,加上美军掌握制空权,制海权和几乎无限的后勤供应,美军自然无往而不胜。
M1式狙击步枪被美国和其他同盟国使用了很长时间。这些步枪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仍有少量作为剩余物资卖给外国政府。
1957年,M14式7.62mm自动步枪被美军正式采用, M1步枪正式停产。M14自动步枪保留了很多加兰德步枪的特色,很多部件直接来自M1。
美国 M14自动步枪
1950年代,意大利伯莱塔公司受到北约指示,生产M1加兰德步枪,意大利名为“M1952”,其后更衍生出BM-59系列。
意大利 BM-59自动步枪
至今,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仍然是美国军队的礼仪用枪。
德军主要装备的毛瑟k98步枪,虽然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射速很低,根本无法和可以连射8发的加兰德步枪抗衡。德国研制的G43半自动步枪整个二战期间才生产了20多万支,无法和400万支加兰德对抗。
在太平洋战场岛屿争夺战中,日军也吃尽了加兰德的苦头。太平洋岛屿一般树木茂盛,灌木丛生,双方步兵经常在200米内发生遭遇战和突袭战。在这种距离内,美日双方步兵一般都不太可能精确瞄准,而是朝着对方的方向乱射一通。一个再优秀的三八式步枪手打完5发子弹至少也要十几秒钟的时间,但是一个手持加兰德步枪的美军士兵只需要四五秒钟就可以把8发子弹全部射出。实战中经常是日军士兵刚射出一发子弹就身中七八枪倒地。双方步兵火力的巨大差距导致日军的一线步兵伤亡极为惨重,单单一个琉球会战日军就伤亡11万人,几乎没有士兵幸存。
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手也很喜欢这款射击精确,无需手动上膛且极为可靠的武器,称其为“八大粒”。 据说,朝鲜战争中大名鼎鼎的狙击手张桃芳也使用过狙击型的M1伽兰德步枪。张桃芳最初的一个月内毙伤敌71人使用的是老苏的水连珠步枪,随着狙击技术的提高,张开始改用狙击型加兰德步枪。狙击战绩随即暴涨,之后的二个月内又毙伤了170人。不过由于宣传的需要,中方没有提及M1步枪。
1.《m1半自动步枪 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中国俗称大八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1半自动步枪 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中国俗称大八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4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