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听没听说过“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确,这个面积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国”直到目前还没有被国际社会所认可。那么他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这还要从摩尔多瓦内战说起。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政府大楼前的列宁雕像

摩尔多瓦共和国地处东南欧内陆,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接壤。19世纪下半叶之前,该国还属于罗马尼亚。但因为沙俄的扩张,摩尔多瓦遭到吞并,后来又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国。随着“红色帝国”一夜间崩塌,摩尔多瓦宣布独立。其首任总统是一位极度亲罗马尼亚的政客,他甚至表示要让国家“回归”罗马尼亚的怀抱。这个消息极大地刺激了国内亲俄罗斯的斯拉夫居民,为了防止日后被恶意针对,他们决定独立建国。对此,摩尔多瓦政府则打算通过战争彻底解决问题。

着装各异的德涅斯特河地区的民团武装人员

通常来讲,熟悉这场内战的人都会听过一个梗,那就是双方对战犹如上下班。上午还拼得你死我活的摩尔多瓦政府军与斯拉夫人武装,到了晚上却在同一个酒馆里拼酒,等到了第二天继续在战场相见,不得不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葩。然而,发生在摩尔多瓦内战里的怪事,绝对不止上面说的这一起。

利用载重卡车改装的简易火箭炮

战争爆发的初期,无论是摩尔多瓦政府军,还是准备独立的斯拉夫人,手头都没什么像样的重武器。勉强能拿得出手的地面装备不过是一些装甲车,以及用载重卡车改装的简易火箭炮。说句不好听的,交战双方的火力强度甚至连一战水平都达不到。更有意思的是,已经隶属于俄罗斯的前苏联第14集团军此时还没来得及撤离,尚驻扎在摩尔多瓦境内。结果,这支军队立刻成了香饽饽,不管哪边争取到了俄军的支持,灭掉对方不过分分钟的事。但在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要求下,第14集团军表示将保持“中立”。可真的会是这样么?

改变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力量——“苏联大妈”!

为了彻底剿灭准备独立的斯拉夫人,摩尔多瓦政府军集结了超过2000人的武装,而此时斯拉夫人的民团也就800人左右。没想到,政府军被民团打得抱头鼠窜,最后只好停战积蓄力量,并向罗马尼亚等国寻求军事援助。在获得了大量外援军备之后,政府军调集将近9万大军再次发起进攻。此时的民团武装发展到了一万余人,不过重武器依旧匮乏。就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候,一群大妈客串起“救世主”的角色。

第14集团军装备的T-64主战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

原来,部分独立地区的中老年妇女用身体做路障,围住了一支第14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同情当地斯拉夫居民的俄军士兵,“被迫”放弃了10辆T-64主战坦克以及同等数量的BTR装甲车。看到俄军故意放水,大妈们故技重施,又搞来了3辆T-64主战坦克。结果,本来孱弱的民团武装,瞬间掌握了一支不弱的装甲部队。虽然这些坦克大多是教练车,炮弹数量也不充足,但至少拥有了同政府军一较高下的资本。

与临时改装的装甲车合影留念的德涅民团武装

摩尔多瓦内战从1992年3月一直持续到6月,最后,因为国内爆发反战游行以及第14集团军的干预,才使得战争停止。不过,按照摩尔多瓦政府的说法,如今之所以会有“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的存在,完全是拜第14集团军所赐,因为他们在撤离时,为德涅人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军火。时至今日,德涅斯特河地区与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以及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并称为俄罗斯四大飞地,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被摩尔多瓦政府军击毁的T-64主战坦克

反观摩尔多瓦政府军这边,尽管有着人员和装备上的优势,可真打起仗来,这些人就原形毕露了。在数次交火中,民团武装发现,政府军的装甲车经常对着可疑目标疯狂射击直到弹药耗尽。开始还有人认为是对方设下的圈套,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些政府军是为了赶紧撤离战场才故意打光弹药。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次战斗中,民团武装的坦克耗尽了弹药,只好采用撞击方式与政府军作战。被吓坏的政府军士兵四散而逃,反倒令民团收复失地并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

1.《摩尔多瓦内战 战争史上最奇葩一战!双方打仗像上班,白天拼命晚上却一起喝大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摩尔多瓦内战 战争史上最奇葩一战!双方打仗像上班,白天拼命晚上却一起喝大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