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某小区一份“关于一户多车阶梯式收停车费的方案”引起了业主们的不满。该方案显示,小区业主第一辆车的地面停车费为120元/月,第二辆翻倍为240元/月,第三辆为480元/月,第四辆为960元/月。有业主对此明确表示反对,也有业主拉群反对。
而附近小区居民则告诉@021视频,他们小区是第三辆车的停车费才开始翻倍,前两辆的价格是一样的。
把写字楼、机关单位夜间空闲车位错时共享,解决居民停车难,这样的共享停车位越来越多。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今年本市持续推进支路以下道路停车改革,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截至10月底,城六区和通州区共协调新增万余个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2021年,本市还将全面开展停车设施登记调查,同步推进公共停车场动静态数据接入和车位共享。
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外开放,并实行有偿使用。2020年市政府民生实事提出,要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缓解居住停车难。
“为推进这项工作,各区、各街道通过停车调查摸清资源底数,推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在辖区内调配停车资源,千方百计缓解居住停车难问题。”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底,城六区和通州区共协调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万余个。
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发现写字楼地下停车场夜间空闲率较高,相邻小区车位供给严重不足,经过政府协调,实现了写字楼与居民的错时共享;密云区协调机关单位向居民开放错时共享停车,已有近百户居民的车辆停放在区人民政府、区大剧院、区图书馆停车场等单位,实现了机关大院与居民的错时共享;丰台区在企业开发的手机APP和信息平台上,发布错时共享信息,错时共享供需撮合变得更加便捷有效。
记者了解到,挖潜居住停车资源,首先通过居住小区配建停车设施或小区内业主共有停车泊位解决,小区里实在停不下,再通过有偿错时共享停车、闲置场所和路外公共空间挖潜、新建停车设施等方式解决。
统筹利用好路外停车资源,停车设施登记调查是基础。“以往,各区、街道都是使用纸质表格来调查停车设施情况,一些地图公司也采集了部分停车场坐标,但这些信息都比较分散,使用存在局限性。”市停车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建设统一的停车设施空间数据库,市停车管理中心与市测绘院信息中心依托现有现状数据底图,结合街道反馈的实际现状,形成区、街道、社区、地块四级地块底图,制定待登记地块清单台账。
街道通过地块清单台账,组织停车设施设置单位在地块上逐一标注停车场信息,避免遗漏,提高停车设施登记覆盖率和准确率,登记的停车场现状信息又能与地块上建筑物楼栋数、居民户数、常停放车辆数对比,为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目前,八里庄街道已经形成停车设施“一张表”,通过登记调查,八里庄街道共有80个停车场,2.6万个车位,比上一轮停车普查多出7000个车位,主要为小区和临时用地挖潜新增车位。停车资源分布还实现了“一张图”,橙色的是道路停车,蓝色的是备案经营的公共停车场、绿色的是专用停车场,所有停车资源均落于电子地图,未来还将用于停车诱导。
除了掌握居住区停车位的数量,这次登记还将调查居住车位的使用情况,以及街乡镇通过有偿共享、道路居住停车认证解决了多少居住停车。
“摸清了停车底数,街道可以在街区更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多配建一些停车位,或者临时调整用地规划补建一些车位。对于小区地下明明有空闲车位,周边道路乱停车较多的,执法部门可以加大执法力度。”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如果居住区停车位得到规范管理,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以及挖潜补建停车设施把基本居住停车满足了,办理了道路居住停车认证的车位就可以逐渐退出,还路于行。
今年,全市还将在东城、西城、海淀等区选取部分街道,继续开展停车设施登记试点,完善登记实施指南和调查底图编制手册。2021年,全市16个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将全面组织开展停车设施信息报送工作,届时,全市的道路停车、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的停车设施都将录入到全市统一的停车资源平台,摸清停车底数,推动停车规划、建设、使用、执法的“一张图”管理。
明年,按照《停车条例》要求,还将推进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全市备案经营的公共停车场要将车位实时动态数据接入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并统一到市级停车资源平台,与从事停车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向社会发布公共停车场车位使用状态情况,大力推动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或公共停车场有偿错时共享,盘活各类停车资源。
1.《上海一小区第二辆车停车费翻倍 业主称已拉群反对 网友们吵翻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一小区第二辆车停车费翻倍 业主称已拉群反对 网友们吵翻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7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