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魂哀号,群鬼跳梁,望乡台,奈何桥,刀山火海,岩浆血池。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印象中的幽冥世界。人死之后,由黑白无常勾魂,牛头马面押送,便进了阴曹地府。由阎罗天子审其一生善恶功过,依因果报应之法,或拔舌抽筋,严刑责罚,罚做恶鬼畜生;或再生为人,还前世恩怨;若有积德行善之者,可得富贵荣华,乃至投生天人,受享无尽福报。
以上地狱形象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但其实当中却掺有众多源自于古印度佛教的外来元素。因果轮回说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人之死后,要入“六道轮回”,六道中的三恶道里就有地狱道,梵语曰“泥犁”。佛教教义中“四法印”里有“诸行无常”,人死是因为“无常”,由此具象化出了无常鬼形象。牛头马面直接出自佛经,《楞严经》云:“牛头狱卒,马面罗刹,手持枪矛,驱入城内,向无间狱。”
上图_19世纪初的天城文梨俱吠陀手抄本
至于地狱主宰阎王爷,则是由古印度民间传说引入佛教的。阎罗,梵语Yama-raja。Yama即紧缚之意,raja即为王,最早出自于古印度长诗《梨俱吠陀》。阎罗是太阳神的儿子,他是第一个会死亡的凡人。因为是他第一个找到了冥界的路,所以成为了冥界的主人。
阎罗王还有一个原型是佛经中的毗沙王,“阎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经与维陀共生王共战,兵力不足,因立誓,为地狱之主。”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阎罗天子,尽管形象已经基本汉化,但是祖籍还是在印度。那么,在阎王爷还没有随白马驮经进入中国以前,中国的阴间主神又是谁呢?
上图_《西游记》孙悟空斥阎王剧照
大桃树上的神荼、郁垒灵魂不灭的观点在原始社会就具有了,人们相信亡者仍然具有知觉,并以另外一种形式留存在一个特殊的地方。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先民用陶瓮做棺,并在瓮上钻一小孔。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为了让人的灵魂从孔中流出,走向冥界,但彼时的冥界在何方?冥界主人又是谁,目前还不得而知。
到了商周时代,有了文献记载,由此今人可以一窥当时人们对幽冥世界的想象。商周时的人大概认为冥界在北海中的高山之上。在《后汉书-礼仪志》中引有一段《山海经》的佚文:“沧海之中有朔度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番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领阅万鬼。”
神荼、郁垒“领阅”万鬼,就是阴间的主神了,如果发现那个鬼为非作歹,这两位大神就会“执以苇绳,而以食虎。”据说,桃木辟邪的典故也是出自于此,因为阴间大门是在桃枝之间。神荼、郁垒两神,也是中国最早的门神,因其领阅万鬼,故将之画在“桃符”上,贴在门口,可以驱邪去恶。
1.《再生为人 在阎罗王随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阴间主宰是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再生为人 在阎罗王随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阴间主宰是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5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