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中国》,户外圈最受欢迎的公众号~

来自:奇记

历史不应遗忘

逝者灵魂,还活在生者继续的追求之中

4年前6月23日

中国登山界最沉痛的一天

雪山脚下,子夜枪响

10名登山者同时遇难,震惊中外的南伽峰惨案中

我们失去了当时最优秀的民间攀登者

其中一人是杨春风

4年过去,时间冲淡鲜血

念念难忘的记忆,却还存活在许多人心中

这个6月,『奇记』寻访杨春风生前挚友、亲人

王铁男、杨春亚、麦子等

以及南伽峰惨案唯一幸存者张京川

更有幸打开随死亡尘封、首次公开的登山日记

穿过一个个人有关老杨的追忆

穿过他曾领先时代的个人探索

11座8000米级雪山的攀登成就

我试图看清这一个草根登山者

一路走来,究竟需要闯过多少艰难险阻

持有怎样的热爱与追求?

却最终看到一群人的脚步,在老杨身后

一样向山而行,用生命泪水共同谱写下的

这不应被忘却的纪念

奇记作者|湘君

本期受访|王铁男、杨春亚、张京川、麦子等

杨春风的雪山人生

杨春风,1968年生于新疆,曾为中医。1998年涉足户外后,关闭个人诊所,成为职业登山向导,并于2007年成为登顶珠峰的第一个新疆人。

2009年杨春风创办个人高山探险公司,并多次率领首支民间队伍走向境外8000米级雪山。直至2013年巴基斯坦遇袭身亡前,不仅个人实现登顶K2等11座8000米的当时最优秀成绩,更为民间登山走出国门做出重要开拓,并最终“牺牲”在路上。

崛起新疆

因为热爱,所以攀登

师从天山派

“老杨可能不行了,在大本营遇上袭击……”2013年6月23日6:30分,一阵急促铃声,电话那头杨春风助理麦子的哭声,猛然惊醒王铁男。20余年探险生涯,早已历尽生死,那时那刻,他拿电话的手却不禁颤抖,半天说不出话来。

就在那天凌晨,划破夜幕的异国枪响,中国登山界失去了顶尖的民间登山者,王铁男失去了他最骄傲的小兄弟。

陷在悲痛里,记忆如开闸洪流,直冲向15年前那一场影响两人乃至新疆户外的雪山攀登——1998年8月,当王铁男作为第一个中国人登顶险峰博格达的画面出现在《新闻联播》,被振奋的无数观众中,就有彼时30岁的中医杨春风。

▲博格达海拔5445米,位于天山山脉东段,是难度较大技术性山峰。1998年,王铁男等人代表中国人首登。“天山派”迅速成为中国民间登山一个独特分支。

“有个叫杨春风的还没来。”2个月后,当王铁男组织车师古道十一探路,第一次听到这个报名者姓名,却是迟到半小时还不见人影。气得他当场发话:“这样不守时的人,我们不能吸纳进来!”

没想到大队伍走了,小伙竟打车硬追上来。瘦弱斯文,架着副眼镜,跳上车就问:“谁是登山协会的老王?”冒失的热情,让王铁男顿时消火。更刮目相看是,这年轻人个头虽小却表现出的惊人潜力,“背的最多,步伐最大,没人赶得上他。”

▲前为王铁男,后为杨春风,2001年沙漠探险。王铁男供图

博格达首登,在世纪之交,掀开新疆户外探险热。吸引来的杨春风,自然也无比向往雪山。

从此,乌登协组织的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吃苦在先。大伙围坐畅谈登山往事,他的兴致总是最浓,尽管自己连装备都买不起,诊所一点收入全被他“穷大方”请客散尽了。

以至于1999年夏,王铁男率领刚崛起的“天山派”首次民间攀登慕士塔格峰,每人需交2000元的门槛,就硬是挡住杨春风,只能望山兴叹。

▲左二王铁男,右二杨春风,2001年尼雅遗址。王铁男供图

“免费”登山

为了帮帮这个渴望却登不起山的年轻人,热心肠的王铁男开始替他留意起“免费”机会。

2000年夏,恰逢北大山鹰社走出来的前辈曹峻等4人前来攀登博格达,需要一个当地协作背物资、带路。老大哥大力举荐:“带上我的小兄弟吧,他绝对没问题。”

因为王铁男担保,一贯谨慎的曹峻勉强带上了杨春风。但其实王铁男自己也心里没底,博格达险峻,杨春风却压根还没真正登过山……只能郑重把登山协会唯一一双专业登山鞋——还是60年代塑料壳的老古董,交付兄弟手中,并相信这双鞋一定会带给他好运。

▲杨春风于博格达一号营地。王铁男供图

“一进山,就感觉小伙特有兴奋劲。”只是初识,曹峻也明显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对成长的渴望。本是安排他背物资在后面跟攀,他却跃跃欲试,主动提出能否自己领攀一段?

这是杨春风宝贵的第一次,因技术不成熟,竟一度滑坠十余米。却还一路念叨着听说外国队在“5080营地”遗弃了一顶名牌帐篷,千方百计想找到甚至捡回去用。这也让曹峻对新疆登山者的装备紧缺不禁心酸。

▲杨春风正在攀登博格达大冰沟。王铁男供图

凑来的装备,甘愿做背夫协作换来的机会,终于让杨春风踏上梦想雪山。并在2001年,又是王铁男引荐,他获得去海拔7546米慕士塔格峰的宝贵机会。没想到的是那次攀登,当大部队才勉强建好二号营地,他已经率先站在山顶,竟忘了自己的协作身份是“陪人登山”。

为此,王铁男第一次痛批了这个小兄弟的失职,却又偶然得知他为了这次登山,每天坚持长跑一万米,穷得肉都吃不上,午饭只一碗凉面,一度饿晕在操场……

再想起杨春风被批时的沉默,王铁男也莫名心痛:“他也许有不成熟的地方,只是太想登山了。”

▲2000年之后,杨春风曾四次攀登博格达。王铁男供图

弃医从山

弃医从山

太想登山的杨春风,经济却始终拮据。尤其爱上户外,诊所更是经常关门。几次以协作身份登山,让他见识到另一个世界,也终于决定改行——从事商业户外服务,同时满足自己的登山渴望。

“我们都不知道他怎么忽然就踏上这条路了。”在杨春风妹妹杨春亚眼里,那些年哥哥虽成天呼朋唤友,烟一根接一根,却有说不出的落寞。

虽开了个小诊所,但他不喜欢每天被拴在这狭小几平米空间一成不变的日子,再加上97年离婚,家庭、事业都很迷茫。直到遇见了户外,“光看照片都觉得他整个人气质变从容了。”

▲14岁的杨春风和两个妹妹杨春迎、杨春亚。杨春亚供图

但一家人最初并不理解他的追求。对于寻常家庭,玩户外像不务正业,更别提以此为生。虽家人相劝,杨春风却没动摇。2002年冬,当王铁男告知有个跟去乔戈里峰(K2)做协作的机会,他立马欣然赴会。

冬季近100天,无数次背送物资往返于5000多米营地,他连徒步鞋都没有,穿着王铁男送的塑料高山靴,磨得卡槽都平了。如此清苦,却甘之如饴,只因K2是世界攀登高手的舞台。那是他第一次学到国际全新登山理念,跃跃欲试,可惜连C1还没到就不行了。

8000米山峰如此遥远,但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一颗种子默默种下了。2003年当王石等首支民间队伍登顶珠峰,掀开民间攀登全新一页,杨春风也恰逢其时,在乌鲁木齐开起了一家户外店,名字就叫K2。

以山为家

以山为家

杨春风开店,一度被当地户外人嘲笑是“秀才搬砖”。大家都在计算他的店倒闭时间,他却在2005年进一步和朋友开起了高山探险公司。K2情结之下,依旧取名“乔戈里”,真正投入慕士塔格、博格达刚兴起的商业带队。

逐渐崭露的攀登天赋,让他获得山友首肯。几年间,称谓也从“小杨”慢慢变成“老杨”。一副文弱书生模样,“那么瘦,能行吗?”是许多山友对老杨的第一印象。一登山,却无不被他的慷慨幽默所打动。

常常带着山友拉练,一边喊着“狗日的还不加把劲”,一边捡着烟头、别队丢弃的装备,回到营地却自掏腰包买烤羊,只顾让大家吃好喝好,最后自己连回程票都买不起的捉襟见肘。

生活依然潦倒。老去父母代养着幼子,他自己一度在办公室里打地铺住了2年。如此既慷慨又拮据,在当时乔戈里共事的回族姑娘麦子眼里,他真是压根没把自己当商人,没赚钱意识,完全是在享受攀登。

享受登山的老杨,终于可以“以山为家”,但心里依然有漂泊感。一年年在慕士塔格带队,永远对山友挂着笑脸,却也和朋友说起,感觉自己是飘零的,不知未来会飘去何方。

“那时登山终究不成气候,我们也总劝他,这实在不是个谋生饭碗。”回顾最初岁月,杨春亚觉得,哥哥真正开始有人生目标感,是在07年登顶珠峰。

▲2007年杨春风攀登珠峰前给亚心网记者的留言

闯向境外

时代前端,鲜血教训

群山沸腾

群山沸腾

每个登山者都有珠峰梦,杨春风也不例外。然而几十万经费,像比珠峰更高的高山。始终没有着落,他却没放弃努力,并在2007年终获新疆啤酒赞助,也终于打开高高在上的8000米大门。

“如果不是07年珠峰打开的窗口,他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在新疆带带队。”见证成长的王铁男坦言,出发送行时,都感觉喝高的他特兴奋,简直势在必得。杨春风也不负众望,在那一年5月16日清晨,仅用7小时冲顶时间,作为第一个新疆人站上了珠峰。

听到哥哥登顶成功的电话,杨春亚在向祈祷多日的母亲转达时,一度哽咽得说不上话来。一家人以为珠峰也登上了,他该收收心了吧。却没想到,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2009年杨春风第二次登顶珠峰。麦子供图

“我还想不断登山,珠峰虽高但只是一个门槛,还有太多的山在前面等我。”新疆人首登珠峰的荣誉,让杨春风终于名声大振,他却并不满足。专业登山者的崇高理想——K2,一直都在心中。

2009年夏,总算又拉到赞助的他再赴K2,连续两次攀登到7400米C3营地,却都因天气原因不得不下撤。K2再次折戟,但那时杨春风的眼界不一样了。2009年在山友投资下,他迈出人生重要一步,前往成都创办个人高山探险公司。并给自己的山友QQ群,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群山沸腾。

见识过珠峰、K2之上的群山沸腾,经营并不善的乔戈里公司已经留不住一颗向往更多8000米雪山的心。

▲杨春风在成都办公室。麦子供图

敢去敢尝试

敢去敢尝试

“2009年是重要分水岭。”基于欣赏,曾经的同事麦子亦前往四川,从此成为老杨助理,负责公司后勤。在她看来,那一年重要的不仅是老杨走出新疆,更是他带着民间登山队伍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8000米雪山的魅力,吸引着每个登山者。可国内可供攀登的8000米雪山只有珠峰、卓奥友等几座。如何去境外登山,对于当时国人还是一头雾水。

“他最推崇勇敢精神——敢去、敢尝试。一开始,所有事真是两眼一抹黑,全靠自己摸索。”麦子眼里,老杨的勇敢并不仅体现在雪山之上,也在于山下“吃螃蟹”的探索。

一样没去境外登过山的杨春风,其实并不了解得更多。山峰情况,只能参考欧美零星资料。面对尼泊尔上千家夏尔巴向导公司,不知和谁合作。更大短板是老杨英语都不行,足足用了一年,才总算把成句英文磕磕绊绊说出来。

就这样摸索着,2009年秋,杨春风选中8000米中最适合入门的马纳斯鲁峰,率领首支民间队伍走向尼泊尔。王石、张梁、王静等知名登山者作为队员,共同见证了这历史一刻。

▲2009年首支前往境外登山的民间队伍。左三王静,左五王石,左六张梁,左七杨春风。麦子供图

马纳斯鲁最终全员登顶,也激励了杨春风继续开拓。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境外8000米登山服务公司,他很快瞄准了世界第7高峰道拉吉里。

依旧是首次民间组队,也沿袭着他希望“以山养山”的思路:每人收取1.3万美元——这仅够交纳当地夏尔巴公司服务费,老杨的公司其实没有盈利,他所占的便宜就是可以一起免费参加攀登。

然而,站在时代前端的境外摸索,却在这一次付出了惨烈代价。

▲攀登一座8000米级雪山,一般需2-3万美元。珠峰更需4万以上美元。资金问题始终是民间登山者的掣肘。据麦子统计,2009年创业至2013年遇难,杨春风个人公司为其登山总开支150多万,账面结余仅剩6000元左右。

道峰山难

道峰山难

2010年5月13日下午1点,当全员登顶道拉吉里,一个可怕问题陡然降临:合作的夏尔巴向导经验不足,始终没找到正确下撤路线。直走到天黑,队员还在绝命海拔上打转,体力越来越不支,风雪也开始来临。

绝望感笼罩下,19点天黑之际,来自深圳的山友李斌再也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再拖了……”当活生生山难在眼前爆发,没有人知道老杨经过怎样挣扎,在海拔7600米之上放弃了奄奄一息的挚友李斌。

“那时候我要是不率先去找下山的路,可能所有人都完了。”在友情、团队和自己生命之间,他第一次那么深的无能为力,并恐惧着大家可能都走不下去了。

▲道峰常规攀登线路,及出事区域分析。图片来自深圳登协

紧接着第二个队员体力衰竭,瞬间滑坠。更大的恐慌弥漫,杨春风自己却第三个滑坠。

深夜22点,他们还困在7500米,走最前头的老杨竟透支到开始幻觉,恍恍惚惚以为到帐篷了,本能往前一钻,眨眼就滑了下去,直撞到一个大雪包上,醒过来已是凌晨5点。把老杨硬背回的夏尔巴救了他的命,那一夜,却有3名山友永远留在了道拉吉里。

境外雪山上,第一次如此惨烈山难,顿时把作为组织者的老杨推到舆论风口浪尖。仅8264户外论坛相关讨论就达上百页,诸如“干掉杨春风”“把他清出登山届”的言论,让朋友们只能劝他尽量别上网。而无论理性分析,还是激愤指责,几乎所有人都给他才起飞的事业判了“死刑”:杨春风不可能再带队了。

未完成的梦

未完成的梦

那是杨春风最难挨的一年。舆论压力还是其次,情感折磨更让他陷入持久痛苦,因为逝去的3位山友都是挚交。

队友死了,他还活着,曾一起登山的点点滴滴时不时就涌上心头。他开始成天闭门不出,却在电话里和王铁男回忆兄弟情谊,提及李斌曾说“老杨你过太差了,回头我帮你买房子吧”,一度失控,痛哭得像个孩子。

沉痛之下,老杨对追求十年的事业也产生过怀疑。“以前觉得我们是山友的圆梦人,现在怎么觉得这样不积德啊?以后不要再劝人登山了。”

一次喝醉,他站在15楼阳台甚至做出跳楼举动。吓得麦子等人赶忙把他架走,从此更换成没阳台的房间,避免再酒后自残。

▲山难归来后的杨春风。麦子供图

远在新疆的家人也倍为担心,可每次问他,总说不需要钱。故作轻松背后,却是越来越沉重压力:投资人就此撤资,公司一年多再无活动收入,办公室只能搬去乡下朋友别墅,一度靠压缩开支、借钱度日。

好在他的两个助理不离不弃。麦子在网上卖装备,张伟垫付过开销,眼看大家一起吃苦,老杨也曾焦虑想过放弃。“他让我做好随时回新疆的准备。”麦子回忆起那段艰难,最欣慰是痛定思痛之后,老杨还能继续坚持这条路。

哪怕很难再申请国内8000米高山,再没人敢跟他的队,哪怕被嘲讽“珍惜生命,远离老杨”,他还是想登山。也仿佛只有心爱雪山,才有可能带他走出这人生最低谷。

8000米重生

攀登精神,永远向上

3座8000米的爆发

3座8000米的爆发

“如果现在止步了,心里永远有未完成的事。” 攀登精神是永远向上,人生亦然。

就在所有人以为老杨再爬不起来的最低谷,他却真正明确了攀登14座8000米级雪山的目标,并行动起来。

他的执着,打动了户外品牌凯乐石赞助。深圳登山者饶剑峰,也在这时声援了老杨。不惜淡出地产事业追求着登山热爱的老饶,一样有着14座梦想。他也是道峰山难亲历者,付出冻伤代价,却公开表态:“我相信老杨,我会继续跟。”

▲左起:杨春风、戈振芳、饶剑峰,2011年5月共同攀登干城章嘉。麦子供图

因为这份共同执着,2011年5月,杨春风、饶剑峰等低调踏上海拔8586米干城章嘉的新征程。时隔一年,重回8000米攀登的杨春风万般感慨,试着去抱营地前方巨石,一度觉得自己老了,力量、协调性都在下降。

但没老的,是一颗依然勇敢的心。面对莫测天气,顶部可能50-60公里/每小时的狂风,外国登山者觉得要上的人都是疯了。杨春风却在登山日记里自问:“敢不敢行动?”“一点不敢去拼是更大的失败。”

▲杨春风8000米登山日记首次披露。以上文字写于2011年干城章嘉攀登期间。杨春亚供图

敢拼的老杨最终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登顶,站在世界第5高峰,再一次领略他心中的“群山沸腾”。并在紧接着的8月,不到20天内连登迦舒布鲁姆I、II峰。

“没被逼到极限,你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多强大。”山难一年后,杨春风就这样爆发式跃升,成为当时登顶最多8000米山峰的中国民间登山者,斩获当年金犀牛中国户外年度突破,却最终没去现场领奖。

代为领奖的王铁男,欣慰着小兄弟的触底反弹,也感慨:“道峰山难之后,他变了很多。很低调,甚至有些孤僻了。”

▲2011年8月,杨春风于迦舒布鲁姆II峰峰顶。麦子供图

走向成熟

走向成熟

个人成绩获得业界肯定,公司也迎来转机。时隔一年,杨春风2011年秋季重开的马纳斯鲁峰活动,终于有人报名了。

第一个报名的,是云南登山者张京川。他在05年攀登慕峰初识老杨,更在07年珠峰加入老杨队伍,彼此结下过命之交。

登顶珠峰后,张京川本没想过再登其他8000米。可眼看兄弟坠入低谷,一度动摇“这事做不下去了”。他忍不住相劝,并用实际行动支持:“别人不跟你,我跟。”

▲2012年7月,杨春风与张京川于K2大本营。张京川供图

时隔4年,再次和杨春风并肩攀登,张京川也明显感到老杨成熟了,再不是慕峰上那个内心飘零的向导,有了明确人生目标和登山理念。

更让他跟着自豪的是,老杨越来越丰富的实力经验,正在赢得国际登山界对中国人的认可。2012年难度极大的安纳普尔纳攀登中,面对深达胸部的雪,夏尔巴表示没法再上了,杨春风却硬是“游”过去。并准确判断了第二次冲顶窗口,成为那年喜马拉雅登山季第一个登顶8000米的登山者。

下山后大本营庆功宴,老杨更被当作带领大家登顶的核心攀登者,主刀切分了庆功蛋糕。“最初去境外登山,老外看到中国面孔很诧异甚至轻视。现在能获得这样认可,甚至主动到他帐篷来请教,真得很给中国登山者长脸。”

▲冲顶窗口,指有机会冲顶的好天气周期

十年圆梦K2

十年圆梦K2

声名在上升,围绕杨春风的争议也始终存在。张京川却欣赏他抓住机会果断攀登的“狠劲”,并在2012年7月和老杨、饶剑锋3人踏上了K2征途。

“老杨特推崇这座山,他总说如果14座是登山者的皇冠,K2就是皇冠上最大的明珠。”明知凶险,杨春风对K2的热情还是感染了张京川。却也很快领教到K2变化莫测的天气,苦等一个月也没找到最佳登顶时机。

当后方气象分析专家终于传来2个登顶时机,分歧出现了。夏尔巴向导认为第二次机会更大,杨春风却倾向更早一个。“赌不赌,信我就跟上!”而当张京川跟老杨都到了C1营地,却发觉居然只有他们两个人,没人敢跟上来。毕竟在和死亡相伴的K2,一点误判,致命后果。

▲K2登顶死亡概率约为27%,是攀登珠峰死亡率的3倍,是许多登山者心中的崇高梦想。图为杨春风等人攀登K2途中。张京川供图

那一天,老杨只能在对讲机里不停喊着。就在他们都快放弃时,20几个多国登山者竟然跟了上来。最终,所有人选择了相信杨春风。

无比艰险中,他们穿过最危险的冰崩雪崩区,总算接近海拔7500米C3营地,正率队前行的杨春风却一下蒙了。再往前竟然没路了,连夏尔巴向导都不看好这次攀登,已经放弃修路。面对垂直200米高度,老杨心一横,张京川做保护,他来打通道路。

力排万难,终于抵达8100米,新的意外出现,修路路绳全部用完。再向上,最后500多米将没有安全保护。是进是退?老杨也一度纠结,时间却容不得犹豫。最终所有人无保护继续前行,老杨第一个站上了K2顶峰,张京川紧随其后。

▲杨春风于K2峰顶。麦子供图

从2002年作为协作第一次仰望K2,到2012年成为核心攀登者站在顶峰,杨春风用了10年。

然而,来不及为登顶喜悦,还有更惊险的下撤路。一个夏尔巴向导发生滑坠,竟把结组在一起的张京川等3人带倒。4个活生生的生命,瞬间就翻滚而下,整整滑坠出400米,眼看必死竟被一道冰缝卡住,而10米之外就是悬崖。

当惊魂未定的张京川回到大本营,这才知情的杨春风忍不住和他抱头痛哭。“你要是挂了,我可怎么和你妈妈交代?”哪怕十年终圆K2梦,道峰阴影依然还像巨石压在杨春风心头。他不畏险峰,最怕的却是如何去面对遇难者家人。

▲杨春风写于2011年干城章嘉攀登期间的日记。杨春亚供图

光环背后

光环背后

“回来之后,感觉他整个人都‘轻’了。”穿过惊心动魄,老杨对张京川无不欣慰说过,“登顶K2,14座已是坦途。”

而山下等待他们的,是名动江湖的盛赞。作为首支登顶K2的中国民间登山队伍,这一场里程碑式攀登,把杨春风的声名一时推向了更高潮。数以百计的山友,络绎来访,麦子都快成了能做各种菜系的大厨。但她眼里的老杨,却是越来越沉默了。

“他从前是舍命陪君子,后来其实成天躲屋里不愿出来,并爱上了烟斗。”麦子觉得这大概就是“高处不胜寒”吧。

仅仅2年时间,从道峰的千夫所指,到K2的潮水盛赞,穿过沉重生死,重上一座座8000米巅峰,没有人能真正体会杨春风所经历的人生起落,“他的心思只有烟斗知道”。

内心越来越孤独,但好客的老杨依然习惯对来访山友说,这是“家里”。尽管他其实是没有家的人。

两次婚姻失败,虽也有过痴心等他的姑娘,但老杨始终没有再婚。常年攀行在生死雪线,他已自认“给不了别人幸福”,也信奉“了无牵挂,才能无所畏惧”。

但割舍不掉的,还有亲人。自从到成都发展,他每逢换季他会给多病的父母寄去自己配的中药,聊表亏欠。也曾失落过儿子和他不亲了,自我安慰着“我没有财产留给他,能给的是精神财富,相信儿子将来会理解我的。”并在每次登山时,购买100万高额保险,受益人写着儿子的名字。

▲图为登顶K2下山后,杨春风久久凝视遇难者纪念牌,故作轻松说”如果我挂了,一定帮我做一个这样的铭牌……“张京川供图

枪声之后

老杨走了,雪山还在

“登山家”的梦

“登山家”的梦

最后一次见到回新疆的杨春风,王铁男曾感慨今非昔比的小兄弟:“完成14座,你真可以称得上登山家了”。老杨却很谦虚:“中国现在还没有登山家吧,我也担当不起,但登山家是每个登山者的奋斗目标。”

而在麦子眼里,没有家的老杨,一次次突破尤其K2之后,已经渐渐有成为登山家的理想了。

“登山者满足的是个人,登山家的视野却是行业发展。老杨最推崇的,其实是罗塞尔那样的世界级登山指挥。这些年,一直让我在做山峰各种资料整理,就是想摸索出中国自己的商业登山规律。除了14座,他想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2013年6月,曾名动江湖的“K2三人”再次踏上南伽帕尔巴特峰的征程,张京川也明显感到杨春风已经“志不在14座”。

最后一晚,南伽峰登山大本营,隐隐有着竞争的杨春风与饶剑峰,曾开诚布公谈到夜深。此时老杨已登顶11座,老饶已登顶10座8000米级雪山,各自都已胜利在望。

老杨却在张京川面前这样说过:“我和老饶谁先完成14座,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若能带动更多人不断来攀登,那才是更大的能量。”

▲杨春风写于2001年干城章嘉攀登期间的日记。杨春亚供图

正当这两位领攀时代的登山者还在深夜畅谈,意想不到的悲剧却突如其来。巴基斯坦时间6月23日凌晨0:30分,当张京川睡梦中惊醒,被硬生生拖出帐篷,跪在还穿着羽绒服未眠的老杨身边。塔利班一柄柄枪杆,冰冷顶在了11位多国登山者头顶。

“别担心,这些人只是为了劫财。”这是杨春风最后安慰张京川的话。劫财之后,却是无情枪响。惟有暗中挣脱绳索的张京川,顶着呼啸子弹,玩命狂奔了出去。

沉沉黑夜,密集枪声中,他跳下几十米山崖,连滚带爬,冰缝里不知躲了多久,才斗胆匍匐回去,试图拿到救命的卫星电话。并一度爬到倒下的杨春风身边,期待还有奇迹。却不得不面对无比残酷的现实:10名登山者同时遇难,老杨、老饶没人幸免,他是唯一幸存的人。

生命本应属于雪山

生命本应属于雪山

几个小时后,当麦子接到张京川从南迦峰打来的紧急求救电话。惊慌断续中,听到一句“老杨不行了”,麦子心一下抖了。头脑空白了不知多久,她颤抖着手,给王铁男等一一拨去了电话。

震惊与悲痛,在6月23日,沿着电话和网络扩散,深深冲击了每一个向往雪山的心。

“这是中国登山界最灰暗的一天,我们失去了两位至为优秀的民间登山者。”而让所有人无法置信并难以接受的是,他们竟是这样一种方式离世……

“老杨其实早已做好‘牺牲’准备。”当接到杨春风死讯,麦子潜意识里仿佛是迎接一个必临的结局。道峰山难之后,“假如我挂了……”就已经是老杨的口头禅了。一想就痛的是,竟不是留在他这一生心爱的雪山,竟没能完成他终于清晰的理想。

潮水般哀叹中,最痛心的终究是家人。6月25日,当归国的张京川带着老杨最喜欢的帽子、烟斗等遗物,跪在杨春风父母面前。73岁老妈妈一声“儿啊”,震得张京川受不了的痛。

“大家怀念的那个谈笑风生的杨春风,和我哥哥是一个人吗?”杨春亚长久心痛,成长于彼此都不善表达的家庭中,她竟从没有真正理解过他的追求。但即便不懂,她也知道哥哥的生命更应属于雪山。

世界之巅的遗愿

世界之巅的遗愿

时间冲淡鲜血,真情却还长久流淌在许多人心里。一年后,带着杨春风部分骨灰,杨春亚和张京川、张伟,一起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珠峰大本营的路。这是杨春亚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徒步,只为哥哥生前曾提起的“若有一天我死了,希望把骨灰撒在珠峰。”

她忍着高反翻山越岭,终于走到第6天,当视野里忽然出现一片雪山深谷,一簇簇鲜艳帐篷遥遥晃动眼前,“原来那就是哥哥一直工作的地方”,那一刻杨春亚莫名热泪盈眶。“就觉得我终于走进哥哥的‘地界’了。”

然而,这千山万水而来的还愿,没能如愿。2014年4月,珠峰昆布冰川冰崩,16名夏尔巴人遇难,迫使那一年所有珠峰攀登活动取消。2015年4月,8.1级大地震,震碎尼泊尔,再次震碎了登山者的梦——这其中就有一年又一年到来的张京川。

2016年春,张京川第三次奔赴珠峰,直登到海拔7900米C4营地,面对难以登顶的大风,他心一横,默念着杨春风和饶剑锋的名字,一个人继续向上。几乎豁出性命,也最终把杨春风的部分骨灰撒在了珠峰。

“狗日的,你在那边好好的,等着我。”站在珠峰顶,张京川和老杨说了会悄悄话,他觉得那里离天堂最近,老杨会听见的。而他自己,3年后,也以这样一种方式终于走出了南伽峰惨案的阴影。

▲2007年张京川曾与杨春风并肩攀登珠峰,图为2016年5月他独自登顶。张京川供图

为了不应忘却的纪念

为了不应忘却的纪念

死亡带不走的记忆,还在雪山回荡。2017年4月16日,海拔4900米珠峰墓地,第一座纪念中国境外登山遇难者的墓碑悄然落成。

纪念碑四面镶嵌着9位已故登山者的照片,望着其中杨春风、饶剑锋等一个个熟悉面容,敬上三瓶烈酒,主导立碑的张京川眼中有泪,仿佛再一次老友重逢。

“希望这里能安放他们还飘荡在高山上的灵魂,真正安息。希望每一个路过的人能记得他们,也希望激励也警醒更多后来的人。”这已是张京川连续第四年来到珠峰脚下,并想着过两年带杨春风的儿子一起来这里,看看父亲和他曾走过的路。

▲2017年4月,张京川于珠峰墓地。张京川供图

几天后,墓碑前思绪万千的,还有正前往珠峰攀登的王铁男。异国他乡,珠峰脚下,再次面对曾被他引向雪山的小兄弟,无数记忆不禁心头翻涌。还想起的,是自己近30年探险生涯里一个个长眠雪山的山友。

他们走了,他还活着。华发初生,却还将带着登山人才懂的追求,走向雪山。并一次次谨记着平安归来,只因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纪念碑立碑者:中国山友张京川、朱纲、李永胜、张伟、龙江,尼泊尔夏尔巴扎西

“老杨,我又来看你了。”久久伫立碑前的,还有正在珠峰大本营工作的麦子。杨春风已走4年,但对于麦子,却仿佛从不曾离去。她还继续着老杨的遗志,哪怕2015年尼泊尔地震遭受四条肋骨骨折、脾肾大出血的重伤,也没击溃这个弱女子。并在2016年终于登上珠峰,从后勤人员蜕变成了团队主帅。

而此刻,麦子更想和老杨“汇报”的是她正在筹建的民间登山历史馆。就像眼前这座无言墓碑,每个人她都认识,这些曾为中国民间登山做出贡献的人,登山者用生命、泪水换来的珍贵资料、数据……不应被遗忘,理应被铭记。

老杨已经走进历史,春风浩荡,刚刚吹开又一年喜马拉雅登山季的大幕。如他所愿,更多人正在走向更多山峰。生者和逝者还将一次次汇聚,在仰望目光里,在向上脚步里,在一座座山那里。

湘君:作为挚友亲人,在你们眼里,更真实的杨春风是怎样的?

王铁男:在我眼里,春风并不是什么英雄,他是我的小兄弟,是地地道道的草根登山者。但他从一个门外汉,一无所有,最终创造了当时中国民间个人登山成就的最高峰。一路完全靠着自己摸索,执着追求,这种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我们登山人理应继续发扬。

杨春亚:虽然在外热情好客,但从小家教严厉,哥哥和亲人的相处反而有点拧巴,不太表达。在他生前,遗憾没能太理解他。现在了解越多,越觉得一个人能一生忠于热爱,多么可贵。但作为亲人,终究更希望他还好好活着,哪怕没有那么高成就。这是很矛盾的心情,但也更真实。

麦子:老杨把热情都奉献给了登山,生活上却很宅很弱势,甚至照顾不好自己。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执着前行,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是我愿多年效力的原因。他去世后,我也承受过巨大压力,地震中差点丢命,但一想到他曾落到最低谷依然向上,就也有更多勇气继续走下去。

湘君:杨春风曾说:“登山就是有牺牲,可还得去。”为什么明知有风险,他依然要去?

张京川:他生前和我讲:“如果能带动更多人登山,就是我最大价值体现。”其实他最初也很飘零、没有方向,最后几年才终于认准这个目标。不惜一切,是因为他把这当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了。

麦子:老杨开了中国民间境外登山的先河,却也在这条道路摸索中付出过沉重代价。他觉得“既然做了,就不要放弃。”尤其已经那么多流血流汗,更让他觉得惟有坚持,才对得起那些牺牲。

回忆起历险,老杨也说过当时的恐惧。他也会怕死,但更怕没真正活过。希望趁还活着,拿出一些值得留下的东西。

▲墓志铭”他们摆脱了尘世的枷锁,触及上苍的脸庞“

念念不忘,春风回响

文/湘君

这是一篇独特的采访,春风已故,阴阳两隔。只能顺着见证他人生的挚友、亲人的记忆,试图接近他的灵魂。

而让我感动的是,4年过去,文中每个人回忆起老杨时,记忆还新鲜得仿佛他还活着,情感更亲切得仿佛他还在身旁、在雪山上,面容含笑,眼中有光。

为什么有一些人,死亡也带不走他的存在?

无疑,杨春风是一个不世出的登山者。短暂一生,在中国民间登山的风起云涌中,以11座8000米雪山领攀时代,更探出自主攀登境外山峰之路,让更多人得以走向更多雪山。

但老杨依然还活在许多人心中,持续发光的,更是他在人生这座山峰中的执着向上。

一介草根,怀着高贵登山梦,不惜弃医从山。

也曾飘零茫然,却坚持着攀上了世界最高峰,从此打开8000米大门。

也曾坠落深渊,却能在最低谷触底反弹,走向更波澜壮阔的14座征程。

即便面对潮水盛赞,依然有着更高理想。却最终令人无限唏嘘,倒在了追求的路上……

年复一年,我们念念不忘的,

其实不仅是一个登山者的卓越成就,更是一个人一以贯之的攀登精神,无论山上还是山下。

这种永远向上,还活在生者继续的追求里,

才使得灵魂不灭,犹如春风回响。

而灵魂回荡在雪山的,还不仅是老杨。

就像张京川所说,今年刚立下的珠峰墓碑,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怀念,更是对一群人的纪念。

在利益至上的年代,却有这样一群人,

听从内心召唤,走向世界之上的世界,

也许不被理解,却一次次出发,攀登,向上,回归,再出发……

这其中,有人虽永远留了下来,但不死的追求,却犹如洁白旗云,还飘荡在一座座雪山之巅,迎风吹动。不应被遗忘,理应被铭记。

在这个因老杨而特别的日子,

请记住这一个个向山而行的身影,

他们攀登的不仅是山峰,更是各自人生之山。

哪怕雪山面前,生命渺小得如蚁如尘。

但每向上一步,才会抵达新的高度。

念念不忘,春风回响

文/湘君

这是一篇独特的采访,春风已故,阴阳两隔。只能顺着见证他人生的挚友、亲人的记忆,试图接近他的灵魂。

而让我感动的是,4年过去,文中每个人回忆起老杨时,记忆还新鲜得仿佛他还活着,情感更亲切得仿佛他还在身旁、在雪山上,面容含笑,眼中有光。

为什么有一些人,死亡也带不走他的存在?

无疑,杨春风是一个不世出的登山者。短暂一生,在中国民间登山的风起云涌中,以11座8000米雪山领攀时代,更探出自主攀登境外山峰之路,让更多人得以走向更多雪山。

但老杨依然还活在许多人心中,持续发光的,更是他在人生这座山峰中的执着向上。

一介草根,怀着高贵登山梦,不惜弃医从山。

也曾飘零茫然,却坚持着攀上了世界最高峰,从此打开8000米大门。

也曾坠落深渊,却能在最低谷触底反弹,走向更波澜壮阔的14座征程。

即便面对潮水盛赞,依然有着更高理想。却最终令人无限唏嘘,倒在了追求的路上……

年复一年,我们念念不忘的,

其实不仅是一个登山者的卓越成就,更是一个人一以贯之的攀登精神,无论山上还是山下。

这种永远向上,还活在生者继续的追求里,

才使得灵魂不灭,犹如春风回响。

而灵魂回荡在雪山的,还不仅是老杨。

就像张京川所说,今年刚立下的珠峰墓碑,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怀念,更是对一群人的纪念。

在利益至上的年代,却有这样一群人,

听从内心召唤,走向世界之上的世界,

也许不被理解,却一次次出发,攀登,向上,回归,再出发……

这其中,有人虽永远留了下来,但不死的追求,却犹如洁白旗云,还飘荡在一座座雪山之巅,迎风吹动。不应被遗忘,理应被铭记。

在这个因老杨而特别的日子,

请记住这一个个向山而行的身影,

他们攀登的不仅是山峰,更是各自人生之山。

哪怕雪山面前,生命渺小得如蚁如尘。

但每向上一步,才会抵达新的高度。

特别致敬

谨以此文

纪念中国民间境外登山9位遇难者

2010.5.13 道拉吉里峰(8162米)

李斌、韩昕、赵亮

2012.5.19 珠峰(8848米)

哈文艺

2013.4.23 马卡鲁峰(8463米)

刘向阳

2013.6.23 南伽帕尔巴特峰(8125米)

杨春风、饶剑锋、陈宏路

2015.4.25 洛子峰(8516米)

戈振芳

-END-

让户外更安全

让旅行更精彩

徒步、登山、旅行、摄影、培训

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环球

↓↓下载【徒步帮】APP,让户外【更精彩】↓↓

1.《枪声带走杨春风,带不走8000米之上雪山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枪声带走杨春风,带不走8000米之上雪山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