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的妻子杨正在喂牛
本报记者熊宇文/地图
为了尽快摆脱“穷帽子”,他和妻子养了牛、猪、鸡、鸭等家禽家畜,还种了水稻、玉米、土豆、红土豆等粮食作物。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摆脱了贫困,培养了两个大学生。“以前穷得脱不了锅,现在成了致富带头人”的脱贫故事,不仅成为了当地的好故事,也影响和带领了一批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叫刘,49岁,来自高桥镇中山路五组。
抚养四个孩子因为学习不好
“古人云:‘闹市区没有人问穷人,富人有远亲在山’。家里穷,住在闹市,没人来;我家很有钱,即使住在很深的山林里,也有人来。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就是穷人看不起他们。”近日,刘告诉记者贫困的原因。
刘是钟山村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影响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但五年前,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贫困家庭。虽然他在煤矿打零工,一个月挣2000多元,他的妻子杨在家养猪、养牛、养鸡、养鸭等畜禽,种水稻、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但仍不够四个孩子吃。
据了解,刘的四个孩子都在读书,其中两个在上大学,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月入7000多元。对此,中山村得到了群众的推荐和评价,被列入2014年12月建卡的贫困户。
“很多人都嚷嚷着要当贫困户,但刘是个‘奇怪’的人。他不想当贫困户,因为他怕贫困户的名声传出去,影响孩子娶女儿。我向他说明真相后,他勉强同意,答应第二年退出贫困户。”中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建军介绍。
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贫穷并不可怕,贫穷只是暂时的。俗话说‘穷了就要想办法脱贫’。当然,你不是找政府等政策,靠干部。你一定要有想法和热情去追赶,去努力。”刘自信地说道。
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帽”,刘夫妇每天日出而作,用生产到户的扶持资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他们不仅养了3头牛、8头猪、10只鸡、15只鸭,还开垦了周围村民的荒地,种植了4亩水稻、6亩玉米、2亩红萝卜、1亩花生、1.5亩油菜籽等粮食。
那一年,奶牛生两头小牛的销售收入是14400元,八头生猪的销售收入是2万元,鸡鸭的销售收入是3000元,全年总收入近4万元,足够保障四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刘夫妇一扫往日的愁容,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2015年12月,他兑现了当初的承诺,退出了特困户。
“除了生产对家庭的支持资金,我们的孩子还享有教育补助金。2017年,老公在煤矿出了事故,摔断了脚,享受了卫生扶贫基金,减轻了我们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杨兴奋地谈到了扶贫政策给全家带来的福利。
让贫困家庭脱贫
“‘穷到今天成了致富带头人’,这是刘的真实写照。他不仅自己脱贫,还告诉其他贫困户如何脱贫致富。”胡建军真诚地称赞道。
正在脱贫致富的刘,正在向小康迈进。他经常对帮扶干部、村干部说:“一花独不春,百花齐放春。”
为了帮助其他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他和妻子经常去其他贫困户家里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还“携手”指导养牛养猪技术。如果一个贫困家庭的奶牛要生了,或者生病了,他会立即打电话去帮忙。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们家今天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父母经常教育我们。今后一定要有个‘抛桃报琼瑶’的想法。”刘的大女儿刘说:
1.《读书致贫 开州贫困户刘登春:昔日因学致贫 今朝带头致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读书致贫 开州贫困户刘登春:昔日因学致贫 今朝带头致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2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