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同年7月7日。每当时光倒流到这一刻,不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山河崩塌的悲痛,民族危亡的痛苦都会让你想起苏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驻军
时光飞逝,岁月流逝
回顾82年前的今天
血与火融合的历史
还剩下什么来警示我们?
阴谋与和谈
七七事变是精心策划的阴谋。
1937年7月7日午夜,日本间谍机构北平负责人太九郎松井打电话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谎称某日军中队夜间在卢沟桥演习,仿佛听到驻扎在宛平古城的部队开了几枪,一时混乱,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古城搜查。
关门的宛平古城
二十九军军部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两军谈判一直持续到7月8日凌晨5点,日军突然在卢沟桥地区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炮火轰击万平县。
卢沟桥
当天晚上,中国守备部队29军110旅奋起抵抗,冀兴文团连续三次击退日军进攻。镇守宛平古城、卢沟桥的三营官兵高呼“宁死不做鬼,不做被征服的人”的口号,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日军第三旅直奔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守卫桥头的二十九军只有两个排,最终六十多名官兵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后来,冀兴文团的年轻士兵拿着绳梯爬出万平古城,在铁路桥上意外歼灭了一个日军中队,又夺回了龙王庙和铁路桥。
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战场
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打通卢沟桥》,指出
“天津危急!华北有危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只有全国人民进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起坚固的民族统一战线长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侵略!”
同日,蒋介石命令二十九军第一司令宋·,“宛平古城应坚守不退,一切必须动员,以防事态扩大。”
九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全国备战,并命令二十六军孙连中等四个师,由宋指挥,支援二十九军作战。
战争似乎处于边缘。
但是,箭在弦上的时候,对峙和摔跤双方都暂时放下了。
7月9日上午,二十九军副司令员、北平市市长秦德春与日本北平特务主任松井泰九达成三项口头协议
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是日军退到丰台,二十九军退到卢沟桥以西;三、城防由保安队组成,人数限于300人。
在随后的几天里,和平谈判在零星冲突中断断续续。万平古城大门关闭,负责谈判的中方代表不得不被拖绳吊在城头上。
中国对和谈的态度,应该说是很有诚意的,因为希望尽可能和平地解决七七事变的,是第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主席宋。
妥协和溃败
宋曾是抗日最坚决的将领之一。以他为首的二十九军,以抗日热情闻名全国,与这位司令员不无关系。
宋
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宋率领的29军虽然装备落后,补给困难,但在肉搏和夜战中歼灭日军3000余人,在喜峰口和潭水流域取得了重大胜利,使29军的大刀队在国内外脱颖而出。宋还获得了最高级别的对错奖章。
大刀队练
二十九军的日常教育非常重视调动士兵的爱国热情,比如每个周末有意识的饿一顿,让士兵在军营里回忆日本侵华战争,或者周末改善伙食买一头猪,让士兵喊着抗日口号进行暗杀。
英国摄影师拍摄的29名手持大刀的陆军士兵
抗日战争博物馆抗日军人使用的大刀。
在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下,二十九军的抗日热情高涨。然而,在七月七日以后的十多天里,宋并没有像四年前那样作出死命抵抗的命令。反而总是向日军屈服,想尽办法把东西越做越小。
与日本人相比,宋对当时的中央政府仍心存警惕,担心中央军队会趁机削弱二十九军对的控制。因此,七七以后,他一再希望和谈,甚至拒绝中央军队进入华北,甚至对一些正确的意见充耳不闻。
为了保住地区的这一“家族生意”,宋试图在与中央政府的差距中生存,甚至放弃军事准备主动求和。他下令从7月14日起解除北平戒严,北宁铁路列车运行正常化,禁止29军与日军发生摩擦。
直到7月23日,天津《大公报》、范长江发表《卢沟桥》通讯,报纸上才出现战争的爆炸性气氛。
范长江的《卢沟桥》发表于1937年7月的《大公报》
范长江在文章中真实地描述了29军官兵面临的残酷现实——战争期间没有担架兵、护理队、医务人员、野战医院等必要的装备,对死伤士兵的抢救无能为力。后方的交通、电信、通讯没有做好安排。日军组织完备的铁路、汽车运输时,二十九军守军靠民夫的驴和大车运回去。
驻扎在北平的二十九军士兵肩上扛着机关枪子弹袋,挂着中国传统大刀。1937年8月28日发表于《伦敦新闻画报》。这张生动的脸,是1937年前冲到抗日前线的战士。
27日中午,日军守备司令项命令乐清向中国军队发起总攻。日军立即向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从华北撤军。
28日凌晨,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几乎一夜之间,北平沦陷了。
背叛和血战
1937年7月28日,一场激烈、残酷、血腥的战斗来到南苑军营。
对于南苑驻军来说,这几乎是一场注定的战斗。因为枪是隔壁传来的,雷被“友军”埋了,埋了二十九军战败雷的汉奸潘玉贵就藏在二十九军上层,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政务司司长和平金绥靖公署高级顾问。
从小诗满书满的潘玉贵,不仅是清末举人,还留学日本,能说汉、日、英等多种语言。除了高学历,他还收藏古董,精通书画,热爱书法。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同胞,一次又一次的做了很大的伤害。
第一次,七七事变后半个月,二十九军军长宋制定反攻日军计划时,潘玉贵转过头来对日军说:
当时日本媒体报道了南苑血战
宋对的反攻计划定于1937年8月1日执行,所以赵应将主力及其部下转移作保护。赵没有料到这个消息会被日军提前得知。
赵带一三二师三个团中的一个先到南苑,后两个团到。1937年7月27日,事先得到通知的日军伏击了后来到达的两个团,部队陷入敌人的包围圈,经过激战,全军覆没。
潘玉贵不仅出卖了二十九军转移的时间地点,还通知了日军部队的部署。根据潘玉贵提供的信息,日军首先集中力量攻占了南苑军营以南的军训团阵地。
这些学生兵大多来自北平的大学和中学。宋把他们培养成未来军队的骨干,甚至不愿意让他们去前线,把他们放在南方相对安全的位置。战斗前几个小时,他们刚拿了枪。
天真烂漫的学生士兵
潘玉贵投敌导致宋这批学生士兵伤亡1100余人,日军进攻造成伤亡不到100人,损失近11比1。
而他的第二次背叛直接导致了二十九军的彻底失败。
宋驻军难以支援,7月28日上午,命令赵领军撤离。潘玉贵什么也没做,迅速向日军提供了关于南苑驻军撤退顺序、撤退时间和撤退路线的各种机密情报。撤退的命令在到达中国将军之前就出现在日本的桌子上了。
下午4点,中国退役军队一进入,日军炮火铺天盖地。这次战斗,日军连工事碉堡都没造,组织混乱,但目标如此明显,根本没必要瞄准。此外,日军在空的轰炸,使赵措手不及,这一仗成了一边倒的大屠杀。
赵的车被火力掩护,撞成筛子,惨死。他死时只有39岁。
童,陆军副司令,首先受伤和解散,然后他再次被击中头部,牺牲时,他突破下受伤的指挥。
赵、童,死于南园之战。
这是二十九军平金抗战最惨烈的一幕,也是保卫南苑的最后一幕。次日,宋命放弃北平,二十九军一路南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背叛南苑驻军的汉奸潘玉贵,被日伪封为“北平派出所所长”,并很快成为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法庭上厚颜无耻地诡辩,其动机是为了避免“传播战争,危害人民”,“卖国其实是爱国”。
潘玉贵与日伪
北平废墟
7月28日晚,大势已去。
黄昏时分,二十九军残部被打散,三三两两地回到北平,最后集结在一起。然后,命令来了,所有官兵都要在中南海集合休息。
7月29日拂晓,日军第11独立混成旅袭击了北苑、黄寺第39独立旅和冀北保安部队。下午6点,黄四被日军俘虏。随后,北苑第39独立旅旅长阮宣武投敌,北平第27独立旅被日军解除武装。
这一天,北平沦陷了。一天后,天津沦陷。
1937年8月7日,英国报纸《伦敦新闻画报》对沦陷后的北平进行了报道,标题是俯瞰被华北国民政府遗弃的北平。
北海
前门/大门
82年过去了
战争的阴霾
被和平的阳光驱散
然而
这段历史是用血和火镌刻的
今天,每天
警告我们——
再往前走
你不能忘记你来的路!
驻扎在宛平古城的士兵去卢沟桥抵抗日军
游客在万平古城游玩
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经过前门大街。
游客在北京前门大街玩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围攻宛平古城。国民党驻守宛平古城的第二十九军参谋王启元被士兵用绳子捆住,出城与被围困的日军谈判。
今天的宛平古城一角。
1937年8月8日,日军列队登上永定门塔。
今天的北京永定门塔。
胜利永远不会来自妥协
只强化自己
为了坚持和平与正义
背叛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最终将由历史来评判
一个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血腥孩子
它是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
今天,每天
永远不要忘记!
记住!奋进!自强不息!
1.《七七事变82周年 七七事变82周年:那段血与火熔刻的历史留下什么让人警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七七事变82周年 七七事变82周年:那段血与火熔刻的历史留下什么让人警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1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