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功鑫近影。
封面。
内页。
学者讲历史故事会是什么样?周功鑫主编的丛书可说创造了一种范式,一则成语故事、一本精美图书,其人物衣饰、空间摆设、使用器具,甚至画面上的植物,都于史有据,努力复原成当时的生活情景。
潜移默化
2012年周功鑫卸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时,便萌生出版文化丛书的想法。31年博物馆工作经验,让她非常看重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容易被忽略,因为他们要考试、要升学。但他们恰恰处于价值观需要建构的年纪,需要优良的读物。”当然,她还有另一个“野心”,借助青少年喜爱的漫画形式讲故事的同时,她还想画出中国式漫画。
初创并不顺利,周功鑫本想直接从当下青少年喜欢的动漫开始,但她的工作团队花了很多时间沟通,仍然没有头绪,无法做出她满意的作品。于是她想,为什么不从她最熟悉的图书开始呢?2014年,经过各种打磨,第一套10册面世了。
这套图文并茂的成语故事,画面精美,更特别的是故事后的注释。以为例,看完前边的故事,再细读书后的注释,可以了解到,第六页中燕国官员所戴的是玄端冠,那是战国时期官员常戴的头冠样式;第七页中燕昭王身边摆着的是银首人俑铜灯,在河北平山县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化研究所;燕昭王坐席边圆圆的器物是席镇,为了固定铺席不要乱翘,如今湖北省博物馆有藏……
精益求精
周功鑫说,“看了这本书,我不仅希望他们了解这个成语,我还想让他们借着成语了解赵文化、秦文化,让他们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说起这个创意,她说出书前她到大陆的两所学校交流,讲到战国时人们流行的“曲裾深衣”,参考的是湖南长沙出土的彩绘木俑,当场有听众问:“为什么不放在书里呢?可以让读者了解更多。”
于是,一则成语故事,就变成一个中华文化的全面载体:人物、器物可考,有详细的城郭图、精致的时光轴,背后的参考书目简直像学术论文。周功鑫说,她想让全家人来读这本书,“孩子看成语故事,家长看历史背景,了解中国那个年代的生活美学。
然而,“让历史上真正出现的事物,回到它的场景中去”,实在并不轻松。在周功鑫为此创办的小皮球文创公司里,有两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做考据。在这个崇尚快餐式文化的年代,他们用一年时间才出版了一套书。按照规划,他们要出版15套计150册的“图说成语”,之后是“图说中华人物”介绍名君名臣、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说到这里,30多岁的小皮球文创公司执行长陈绍诚开玩笑:“搞不好,出到清朝时我连孙子都有了。”
多元呈现
幸而,随着驾轻就熟,周功鑫说,他们出版速度已经加快,同时也着手制作动画片。小皮球的团队非常年轻,一半以上的人只有20多岁。周功鑫说:“我也有意培养年轻人。因为文化工作是长期的,把他们培养起来,由他们再培养未来的年轻人,文化传承才会永续。”
当然,周功鑫笑说,这些年轻人画得很好,但习惯了画西洋动画或者日本式漫画。“我想要的是中国式漫画。所以不断和他们说,不对,鼻子太大,中国人不是这样子。画秦人,就让他们看看兵马俑;画南方人,就干脆让他们看看周边的人什么样,就知道怎么画了。”她说,“我们这么长期地画下来,让外国人也懂得,这就是中国式漫画。”
市场反响不错,第一套书很快就卖出数千套,去年在大陆出版的简体版获评“上海好童书”。除了纸质图书,线上的也在紧锣密鼓制作过程中,预计今年9月正式推出。
周功鑫说,数千年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资产,如何让这份蕴涵先人智慧与创意的丰厚资产,透过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推广,内化成年轻一代的想法、视野及作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报记者 吴亚明 孙立极
1.《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让中华文化滋养青少年心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让中华文化滋养青少年心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