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合肥,历经千年沧桑。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在这里洒下了青春的热血和豪情,成就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在合肥的大街小巷、纪念馆、公园、校园里,名人雕像仿佛在和合肥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诉说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科教之都的过去和现在。我们追随名人的脚步,遍访合肥。直到看到最后一尊雕像,我才感慨万千。每一尊雕像镌刻的不仅仅是伟人、英雄、仁人志士的音容笑貌,更是他们的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合肥市和合肥人对他们有着持久的感情。历史01怒火中烧,包拯度过千年。对合肥来说,“包公”是一张响亮的名片。时至今日,包公寺、包公陵园等古迹仍在合肥可见。从合肥出发,沿着长江东路向东走,就到了肥东。在车水马龙的街角,一尊高大的包拯铜像矗立在我们面前。很像影视剧里塑造的包拯形象。看到他怒不可遏、威风凛凛、正气凛然的样子,不禁哼起了“开封有阿宝青田,不偏不倚辨忠义”这句话。仿佛穿越千年,这个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的“包大人”依然是一个厉害的人,杀生作恶。众所周知,包拯是合肥人,北宋名臣,为人正直、公正、刚毅。但你知道,他也是个孝顺的人。包拯考中宋仁宗天盛五年进士,任大理判官、建昌县令。当时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包拯要求在合肥附近任职,于是改为授予国家税务监察,父母不愿意他离开,于是包拯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父母的坟旁建了一间起草室。直到丧期结束,他还是犹豫不决,舍不得离开,老乡们多次来鼓励他。直到景祐四年,包拯去北京听选,被封为天长县。在肥东,这座宏伟的包公铜像是名副其实的地标。铜像高约3米,底座由花岗岩覆盖。它是一个长方体,高约6米。正面刻有赵朴初写的“包拯”两个字和包公的家训。被千人敬仰的“包大仁”,在家乡“站”了二十多年,静静的看着自己的故土。02张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在逍遥津的逍遥津公园,有一座雕像经常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他就是三国时期江东大将军张辽。有趣的是,在我们参观过的所有雕像中,只有张将军的雕像前面没有介绍,只刻了五个字,即“威震逍遥津”。由此可见,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在这里观察一会儿,可以看出每个游客都会津津乐道曾经收录在《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215年,张辽是著名的曹魏。战斗开始前,张辽在合肥的驻军只有七千左右,对付孙权的十万兵马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张辽一夜之间挑选了800个死人,攻打东吴的10万大军,一直打到孙权的老板。东吴头号战士陈武被杀。孙权丢了老板旗,仓皇逃走。东吴的军队都被打败了,输了。如果不是吕蒙和甘宁的死保护,孙权可能已经被张辽活捉了。这是张辽以八百兵击败东吴十万大军,以少胜多的故事。也成就了今天著名的“威震逍遥津”杰作。革命01渡河战役的塑像组点出了国家,展现了伟人和才华。与其他雕像不同的是,渡河纪念馆里有一个雕像群,由五位重要人物组成,他们是渡河战役总前委的五名成员。渡河战役纪念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对面积800平方公里的辽阔巢湖。2012年11月28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走进会场大门,渡河战役总前委高大的雕塑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雕像全是铜制的。总前委从东到西由苏羽、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五人组成。高大雄伟的雕像似乎讲述了篝火和烟雾时代的故事。五位领导人在合肥药港运筹帷幄,赢得万里江山,指挥百万豪杰渡过长江屏障。众所周知,渡河战役总前委旧址在肥东姚岗。1949年3月20日,华东局首次进入姚刚,3月28日,邓小平、陈毅率领总前委进入姚刚。在这里,邓小平亲自撰写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华东局发布了《华东局关于江南新区农村工作的指示》、《华东局关于我军南下与游击区会师的指示》、《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关于要求粮草、使用人民币、动员新区人民力量的八个文件》。同年4月20日下午6点开始渡河。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下令向全国进军。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27日,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离开姚岗前往南京。罗炳辉屡建战功,与合淝结下不解之缘。你可以在兴化公园的南门看到罗炳辉将军的雕像。将军铜像屹立在青松翠柏之间,奔腾而立,气势磅礴。基座上有周恩来总理的题词:人民英雄罗炳辉同志永垂不朽。罗炳辉将军是中国杰出的军事家,指挥过数千军队,取得了许多军事成就。1939年初,新四军总部计划在四个支队、八个团的基础上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第五支队司令是罗炳辉。1939年5月3日,罗炳辉随同叶挺司令员等人到达庐江县东唐池,参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成立。5月5日,江北总部在东唐池正式成立。在随后的一个月里,罗炳辉跟随叶挺等人到楚老圩、肥东等地视察第四支队,并参加了第五支队的现场指挥和组建。7月1日,五个支队正式成立,罗炳辉被任命为司令员。随后,五支队前往定远县瓯塘地区开展抗日活动。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为创建和巩固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他的伟大成就,1987年,合肥市在南门外竖立了一尊罗炳辉铜像,以纪念这位将军的伟大成就,供后人瞻仰和纪念。教育01刘文典的品德高尚,学生们铭刻在他心中。安徽大学位于翡翠湖畔。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一个人必须铭刻在这所学校每个学生的心中,那就是刘文典。从东门进入,沿着小路,经过清远广场,经过名人景观墙,来到刘文典教授的雕像前。雕像后面是雄伟的文殿阁。事实上,在安达大学,除了文殿阁和刘文典教授的塑像之外,文殿派的建立也是为了纪念刘文典教授,足以看出其对安达大学乃至安徽教育的影响和贡献。刘文典,安徽合肥人,1906年入芜湖安徽学院,次年入团,1909年赴日本留学,1912年回国,在《民主日报》做翻译,1913年参加第二次革命,失败后再次赴日,加入中国革命党,任孙中山书记,191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秋,刘文典回到安徽,参与筹建安徽大学,并担任安徽大学筹备委员。1928年4月至1929年1月,任安徽大学预备主任、文法法学院院长,主持安徽大学的行政工作。学术功底深厚,研究成果丰硕,不言而喻。在任职之初,刘文典孜孜不倦地管理学校,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使新成立的安徽大学逐渐显示出希望,赢得了安徽大学师生的认可和尊重。几十年来,刘文典的办学思想和学术精神,尤其是他的高尚品格,对安徽大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学校纪念他,是为了继承他优秀的办学思想,发扬“真诚、坚定、博学、奉献”的精神。布衣学家钱学森致力于传道授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合肥科教城响亮的“名片”。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培养了无数国家人才的学校,和一个大家熟悉的“老人”有关,那就是钱学森,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在中国科技大学西区,还有一尊钱学森的铜像,模拟他对学生的教学。黑板上的内容是第二宇宙速度。雕像正面是钱学森的简历,背面镌刻着钱先生“任何伟大的科学创造都是普通积累的结果”的语重心长的信息。这座雕像是在2008年HKUST建校50周年之际建造的,钱学森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8年春,中国科学院北京部分研究所科学家提出建立新大学培养尖端科技人才,钱学森是积极倡导者。学校成立后,钱学森亲自担任现代力学系第一任系主任,给本科生讲课。1958年和1959年留在现代力学系的同学回忆,钱学森从来不穿西装,只穿中山装、布帽、布鞋。夏天来学校要戴草帽,穿短裤,打补丁。钱学森要求现代力学的老师们不要按照以前的教科书去教,要按照力学发展的最新内容把最现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2008年,钱老致信祝贺HKUST诞辰50周年,表达了培养科技人才的殷切希望。03张治中承教,功德在今,利在未来。不久前,位于巢湖岸边的黄璐师范学校刚刚完成新一轮扩建工程,可容纳约3500名学生。自成立以来,培养了数万名人才,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如今的校园,灰砖瓦,山川环绕,民国整齐的建筑尽收眼底。不知道张治中将军有没有想过,自己百年前创办的学校,会延续至今,在各方面都享有盛誉。黄璐师范学校离繁华的城市不远,但非常适合安静地学习。张治中将军的雕像位于黄璐师范学校。谈到中国近代史,张治中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以天下为己任,知大局,顾全大局,光明磊落,被誉为“太平将军”。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张治中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他还为自己的个人所得付出更多,捐赠更多的私人田地,促进教育和办学,亲手创办了黄璐师范学校。他和著名的晓庄师范学校一起,在大江南北闻名,被视为农村教育的典范。04黎仕问绿化模范工作者宣扬环保无私奉献。“黎仕问,山脚下的一个村民,对这座著名的山被抢劫后的破坏感到痛惜。他领着家人,砸了路蓝,开了蚂蚱,开垦了荒地,自告奋勇种树,发誓要恢复青山的原貌……”大树山是每一个合肥人都知道的一个奇妙的地方,那里树木葱郁,雪后银玉。但你可能不知道,1937年日本侵华时,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今天,树木繁茂、绿荫遮蔽的大树山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这要归功于纪念雕像黎仕问的碑文。20世纪50年代,黎仕问被授予国家林业劳动模范称号。从1950年到1988年,黎仕问去世了。38年间,黎族人民和他们的邻居坚持植树造林。在人民政府的倡导下,在过去的50年里,村民自愿植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种植了不下百万棵树。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黎仕问的植树造林和无私奉献精神。当时也是中国第一座民间植树造林的劳动模范雕像。
1.《名人雕像 合肥竟有这么多名人雕像!快看看你知道几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名人雕像 合肥竟有这么多名人雕像!快看看你知道几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92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