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忠告2017级5班张宇轩
对于“生命”和“运气”,朱新璐说:“我认为命运有两只手。”
一只手给糖吃,另一只手紧接着抽你耳光!这是规律,一左一右,力度相同,像个钟摆,吃糖的时候,我窃喜于甜蜜,然后攥紧紧拳头,等着挨次巴掌。巴掌呼啸而至,有时变成了铁棒;疼着蜷在一角,想着下一颗糖。”这是我读完《阿迅》后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处,竟与我的部分拙见不谋而合,于是丛煣萃取,不禁心有戚戚焉。
(一)相生相克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像水泥搅拌机中的石子,一旦运转起来,看似命不由己。
“天、地、人、和,万念俱灭。叹生不逢时,慨天命逐之,吾等何人?盖此躯干为困厄之灾常伴其右;此谓何世?盖奸佞悖戾之气本固长存。”
“不必辅排委屈,难以赘叙心历,现世醉心蹂躏,怪诞残存希冀。”
以上两则分别摘自我1月8日、2月13日的随笔,只想证明一下生活中的大风大浪不曾亏待于我。
父亲调侃自己曾是个“学霸”,特别能考试,原本以为我也能“遗传”几分,然而,这10多年来除了中考中榜得到一颗“大糖”外,高中却屡屡在考后反思中记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笔,只为掩映纷至沓来的事与愿违。而平时作业、作文、小测验等,又“小糖”不断……
自嘲也好,不甘也罢,它也总会给连绵不断的阴雨天赐两道彩虹,让人不禁存在一种“把握住星星之火,尚可燎原”的美好幻想。更让人认清“糖”和“耳光”本身就是相生相克的,亦可说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
就像我打篮球,本是一向败绩连连,最近的体育考试竟“糖从天降”:10多个女生中,我是进球最多的,为咱们班看似不可逆转的篮球比赛添了一线希望。
铁杵何以磨成针?
从上学期篮球考试起,我花了整整两个星期练习,考试却一颗未进。本学期恰逢比赛,重拾篮球,我仍然找不到感觉。于是利用节假日的零碎时间“拜师学艺”,在上场前的中午提前半个小时与比赛篮框磨合“感情”。终于,我尝到了苦尽甘来的一颗小糖。
别人称之为手感的东西,对于我来说,仅仅是重复数以千遍的投篮动作形成的肌肉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在竞技场上,我终究摆脱了在练习中被施之以无情的一记记耳光。
相生相克,意味着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是个人的实践决定哪个来得刚刚好罢了。
(二) 糖和巴掌让我学会谦卑
既然已经明白了糖和巴掌在生活中是贯穿始终的——蜜糖,来之不易,耳光,挥之难去。那么,朱迅说吃糖时窃喜于甜蜜之余不忘记着下次挨巴掌,我说吃糖时不得意忘形,或许巴掌能挨得稍稍轻,而这一过程的产物则是谦卑。
谦卑决不同于自卑,谦卑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且是一种进取的姿态;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哲学,一种亘古绵延、顽强拼搏的内驱力。
《小窗幽记》中说:“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
祸兮,福兮?骄之,儆之?必先看你“会变”,“会救”?
父亲从小还培养我写作,我童年时就可以任凭口头作文“行走天下”,参赛累累、发表连连,而这一切也为后期写作态度转向骄傲散漫“奠基”,以致于一上初中就得到了仲永般的伤恸结局。而内心渴望被褒奖,想要证明自己写作实力的情愫仍在蠢蠢欲动。于是态度、方法几经转变,“小仲永”的禀赋又得以重现。
本次期中考试的考场作文,我以最坏的打算、最差的状态面对,却获得了首度突破,从万年52分到55分再到我梦寐以求的58分,其间经历的又是唯我一人方解的苦衷。
从数十次的大考中吸取经验教训,梳理技巧规律,构筑属于自己的作文知识体系,不断地完成自我迭代,亦算终于在挨了数十次耳光后,发给我了一颗小小糖。
吾当善“救”,恰释祸为福兮。
明了过程之艰辛,定使心志之不移。魏徵曾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于是,吃糖时惦念下一记耳光,挨耳光时心怀获得下一颗糖的祈望,就在二者的更替间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尘世中,心安尤为可贵;光阴流逝,如端坐林泉幽谷。这是“糖和耳光”教给我的,人的生长,应是幸运与不幸按适当比例的结合,内心湛然,学会谦卑,则无往而不乐。
(三)进化?净化?
约500多万年前,“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就开始在非洲大地上认识自然。从上古时期到近现代,人类从蛮荒中走来,直到今天都从未暂停过进化。
基于此,我认为,每一个个体的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部“进化史”。而在这“文明演进的过程”中,苦难与欢愉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调和剂,二者交替,或催人怠肆或促人精进。
娑婆境里,世事难料。前方尚有数不尽的糖果在施以诱惑,也少不了记记耳光随之相迎。而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能检验灵魂的优劣。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必然的苦难,我们尚有选择的自由——选择以不失尊严的姿态面对挥下的巴掌。
在自我进化的进程中,唯有化苦难为契机,磨砺意志,高扬魂灵,才能使自身价值观日趋正向完备,对世间百态的思考“至情至圣”,由是而成熟,此之谓“净化”。
而另一类人,被物欲横流的社会磨平棱角,被纷繁现实萦绕并撕扯。在进化过程中愈发八面玲珑,他们所谓的成熟练达,不过是个性的早夭和精神的衰亡。这源于难以把控“糖和巴掌”之间的平衡,在“巴掌”面前屈膝,为“糖”而折腰。遂渐遗失本心,沦为世俗之流,止步市侩尘嚣,此乃“浊化”。
历经岁月沧桑,随着改革开放催生社会生产力革新性发展,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难以实现。深入灵魂便可知,身体机能的“进化”一直伴随着心灵“净化”而进行。
朱迅正是实现了“进化”与“净化”相协调、相统一的一个人。《阿迅》中的此般记叙始终令我难以忘怀:从小养尊处优的“京城三小姐”初到日本,“物竞天择”的环境并没有让她偃意于樱花般的浪漫。相反,通过清苦的打工读书经历,让她甩掉了娇气,学会了感恩。不仅修成经管学博士,被列入《在日中国人大全》;并且在NHK“樱花梦醒”,被日本新世纪中文电视台评为“在日杰出华人”。
古罗马先哲认为逆境可以启迪智慧,佛教也将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所以,人在万象更迭的社会里,要厘清“糖和巴掌”的辩证关系,问心“净化”,方可真正实现心之所向的“文明演进”,书写一部无可比拟的“自我进化史”。
(四)最高境界
前天上午第一节课下课后,我小跑去食堂买果汁。难得一次与自己独处的机会,伴着叆叇雾气,思维暗涌——
不妨换个角度看待“耳光”。正是耳光的侵袭让生活渗透探索与超越,反观一些巴掌挨得相对少的人,他们的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实属寡淡无味,人生乏力。
而我一向笑迎巴掌,耳光一次次地挥来,也逐渐清癯飘逸。
“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真是要好得多得多。”我冰叔也这样说。
在我眼中,巴掌也是糖,它不仅丰富着我的人生履历,还给予我无数次朝巴掌反扑竭力争取蜜糖的动力。
考试,尤其是比较正规的大考,曾经是我挥之不去的一个梦魇,一个我反复寻求突破而不得的窠臼。而今,我终于跳出了这一宿命的深渊,巴掌又如何?接踵而来又怎样?即使一路挨下去,只要内心悄然无暇虑,终也会有吟咏“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时!
巴掌,打在脸上,镌于心底,于我而言,它仍是甜的。如此认知,大概是对“糖和巴掌”的最高境界罢。
2019年4月7日记:“既然生活是个顽皮的孩子,爱开玩笑亦是天性,而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奉陪到底。”“我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晨光未徙,府南河畔已市井声杂,虽不甚悦耳,但伴余困残眠置身题海,亦算宜心。恍若间,我以为自己就是阿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1.《京城四小姐自媒体,干货看这篇!少年派|蒋雨轩:甜甜的巴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京城四小姐自媒体,干货看这篇!少年派|蒋雨轩:甜甜的巴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11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