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特别为阅读设立了[36氪阅读器]栏目,筛选出值得阅读的书,并提供了几本书摘录。
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内容简介
今天,新产业、新科技、新模式在不断地涌现,而且在发展速度、幅度、深度上不断提升。新时代的底层逻辑变了,如果沿用旧的模式去思考及行动,已无效果。模仿别人怎样做,不是日益困难,就是再无效益可言。所有让人或组织陷入困境的因素,都是表面的,真实内在的因素是其心智模式未曾改变,或不愿改变。
作者简介
李中莹
未来的世界如何发展?“后来人”将会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NLP大师”的李中莹先生常说,作为一名大国崛起中的中国人,对这个世界应有一份责任。中国人的心智和行为模式,对这份责任会有很大的影响。李先生相信我们中国人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得很好。
李中莹先生正在倡导的事,就是植根于灵魂,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实诚地面对自己;先生正在躬行的事,就是提升人人都能够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心智力;先生以“我好、你好、世界好”作为行事的“三赢”原则,以“传播好学问,幸福中国人”为己任,关爱并支持生命的成长与丰盈。
先生最美好的夙愿是:唯有每个中国人、每个家庭都幸福了,全中国就幸福了。先生的这部新作更是提供给新时代的企业家们在激烈变革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制胜法宝。
舒瀚霆
舒瀚霆是一位商业奇才,拥有管理学博士的专业背景,在一些著名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院校担任多项重要职务,获得过多项全球、全国和行业奖项。他有着非常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顾问工作经验,是一位实战型的商业管理顾问。
舒瀚霆常笑称自己是一个“践人”,一个将管理学、心理学及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和积极应用的人。他结合自己近20年的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服务的工作经验,发展并创立了“瀚霆方法论”,通过快速诊断、快速改变和快速见效的方式,专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他已让100余家企业业绩倍增,让1000余位企业家快速成长,打造出了许许多多的业界传奇。
书籍摘录
幕后的操纵者
在企业里,问题有诸多。然而,所有企业里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所有企业里人的问题都是老大的问题,所有老大的问题都是他心智模式的问题。
何谓心智模式呢?心智模式就是对待事情的态度的惯性模式。心智模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思想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例如某本书中的一则资讯:
2013年9月,有人预测并提醒移动电源行业,小米要杀进来了!该行业的反应:我们的行业很特殊,一款铝合金外壳6000毫安,售价也要199,小米进来也会被秒杀!
2013年底,小米移动电源推出,铝合金外壳,10400毫安,售价69。所有移动电源公司哭了。
2014年4月,有人提醒插线板行业,互联网要杀入插线板行业了。该行业回应:我们的行业太特殊了,要杀进来不可能。
2015年3月,小米生态链公司(青米)出品了3插孔、3USB插线板,售价49;后来360也推出3插孔、4USB插线板,售价59,公牛等插线板企业懵了。
2014年5月,有人提醒南孚总部高管,如果互联网杀入电池行业,他们是否已经思考如何应对?该企业回应:我们的行业是真的很特殊,不可能。
2015年10月,小米推出彩虹电池,十节仅售9.9元,价格骤降一半有多……。
这种认为“我们的行业很特殊,不可能”的观点就是心智模式的具体呈现。
心智模式示意图
心智模式是存在于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对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心智模式是不易被察觉的,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当你认定某人是坏人又不得不与他打交道时,你的第一反应便是如何保护自己,以免遭受伤害。
事实上,无论你内心有何种想法,都是基于认定“这个人很坏”,而随之怎么说、怎么做,都是以所认定的这点为基础。可见,心智模式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决定一个人面对或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
心智模式操控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操控一个人的言行模式。人的思维模式是有意识的,可察觉的。举个例子,当你外出见客户时,你通常会思考该和他谈论些什么话题,对他做些什么事情,以确保是适合的与恰当的,这就是思维模式——通过“想”决定如何“说”与“做”。
心智模式还操控一个人的情绪模式,情绪模式影响人的声调与身体语言,并对事情的效果起到决定作用。也许你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情况:有个人从你身旁经过,匆忙间不小心打翻你手中的一堆书籍,而他却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跟你说了声“对不起”敷衍了事,你心里自然是觉得不舒服的,而当他意识到你的不满时,却抛出一句“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样”,试问此时你的感受是不是会更加糟糕?
事实上,彼时对方说“对不起”这个言行并无效果,决定效果的不是“对不起”这三个字与说“对不起”这个行为,而是对方说它时表现出的声调与身体语言。假如对方能用缓和、真诚的语调与稍微屈腰的姿势说出“对不起”,你势必是会欣然接受他的道歉并愉快和解的。因此,真正操控效果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模式。
心智模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即在面对人事物时,如何思考、行动,并达到何种效果。对于企业家也一样,事实上你的心智模式已经操控了你怎么想以及当时的情绪,也许你还未察觉,也许察觉了却不知该怎么做。当你发现企业中很多问题重复出现,包括团队难管、人才难找、经营不善、盈利不佳等问题时,也许该意识到可能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心智模式。因为无法觉察,无法通过意识去进行思考,所以说不出来,但实际上它已经操控你的内心。
谁在影响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智模式形成的原因与要素纷繁复杂,源自个人发展与成长各个阶段的经历,与个人生活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宗教信仰、接收的资讯与知识等紧密相关。人们对心智模式塑造的过程也许莫衷一是,可对心智模式所呈现的方式,却有着非常相近的看法。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判断模式和动力模式。
思维模式指的是一个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维度与方式,它决定着个体的言行。举个例子:企业中的两位员工,面对突然被加派的任务,其中一位员工习惯消极的思维模式,认为公司在刁难,故意加派任务增加其工作负担,故解读为“压力”,于是消极应对工作;而另外一位员工生性乐观积极,认为这是公司对其工作能力的肯定与认可,将临时加派的任务看成“挑战”与“机会”,因此反而干劲冲天。
可见,心智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人事物的认知,就如同一个“滤镜”,决定一个人能“看到”什么,是压力,还是挑战。如上述例子所示,具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时,所得出的结论与所产生的行为,往往是迥然不同的。
判断模式,即一个人对其思考对象,如人、事、物等,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断定的习惯。判断往往基于信念,信念是所有判断模式的基础。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也就是来自说话者大脑里认知的世界,即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是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于真理——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对信念的拥有者来说,更准确地说,是对这个人内心的运作系统来说,信念是绝对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人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往往伴随着 “是/不是”、“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做成/不能做成”、“可以/不可以”、“等于/不等于”、“应该/不应该”、“因为……所以”等绝对性的语言,或者描述事物时带有肯定的语气。
例如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是天意,没有办法!”
“这个任务我能完成!”
“这件事你应该听我的!”
信念是如何影响我们做出判断呢?我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便是最佳的诠释。信念是本人认为世事应该是怎样的,可真理却并非真的如此。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区别开来。当一个人本着某种信念时,他便会像被蒙蔽了双眼,做出可能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也就是说,信念具有局限性,或是限制性。
你也许听说过Flat Earth Theory(地平论),这是一群自称“Flat Earther(地平者)”,即“相信地球是平的”的人做出的论断。这些人大多相信地球的形状就如同一张扁平的盘子,以北极为中心,南极洲则是环绕在地球外围的一座冰墙,防止人类从这个平地延伸的“地球”掉落下去。他们甚至为印证自己的判断,大肆批判“地圆说”是伪科学,地球的球体照片不过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糊弄大众而伪造的。
当一个人坚持某一信念的时候,是看不到也听不到不符合这个信念的东西的。即使看到了听到了,他也会为坚持这一信念,扭曲事实,做出错误的判断。能够把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区分开来并且认为它们是两回事,便是一个人已经达到一定智慧水平的认证。
除了蒙蔽客观真理这一弊端,信念的限制性还操控一个人的成败苦乐。人接受生命,就有权利去追求:接受、尊重、爱;更多轻松满足,成功快乐;幸福人生;系统更平衡、稳定、发展、壮大。
然而很多人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充满被别人否定的体验,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限制性信念,使一个人无法朝上述方向发展,无法获得生活过得更好的机会,无法拥有更好的明天的可能性。限制性信念是轻松管理的头号敌人,让企业家在面对事情和问题时,内心做出的判断往往是“不(能/可能)”、“没(有办法)”、“难”。
有这些信念的人,常常试图用冠冕堂皇、不易辩驳的虚泛言语合理化自己的“不作为”(例如“应该知足”、“安分守己”、“做人不可以那样”等)。这些虚泛言语只会让人把注意力放在无能为力和没有效果的地方。事实却是:每个人,只要有生命,我们总是有能力使自己更成功,同时使其他人事物更好。但凡成就大事的人士,都是允许自己有梦想,认为自己“能”、“可以做到”,都是从思想上突破开始的。
动力模式,即人的内在驱动模式,指的是一个人习惯于受什么驱动。事实上,每个人都被他的价值观所推动。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比如在这件事情里什么最重要?这件事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或者凭这件事我可以得到什么?我常常喜欢引用弗洛依德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
可见,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因此,想要推动一个人,须先了解他的价值观,即他在乎一些什么样的价值,并想办法在他要做的事情中增添这些价值。
任何一件事给我们带来的价值都不会仅有一个,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这众多的价值里,是有着轻重缓急之分的。通常,我们会放弃一些较低的价值而成全一些较高的价值,在抉择上,我们是凭借价值的高低进行取舍的。
所有事情带来的价值中,既包含正面的(心中想要的),又包含负面的(心中想要避开的)。它们按价值的正负和轻重,在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排列:从最想要的正面价值,到最轻微的正面价值,到轻微的负面价值,再到最不想要的负面价值。
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价值观,那么处理事情与做出决定时便能干脆利落,否则会犹豫不决。不过,在一些情况下,即便我们对一件事的价值观有着清晰的轻重排序,仍会出现困扰,这是因为在意识和潜意识里事情的价值常常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员工老说是为了金钱工作,可当他已经拥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时,仍然感觉不开心。经过引导,他才明白内心即潜意识其实是极其需要上级的肯定,并且渴望得到学习的机会。可见,在他的潜意识中,是视上级的肯定与学习机会为高于金钱的价值的。
这说明,人的需求是有两层的: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表层需求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需求,如物质和金钱;行为上的需求,如技能提升、良好的感觉;而深层需求有责任、原则、成功快乐、信念(应该这样)、身份(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意义(我的人生为系统做出了什么贡献)。
理解层次示意图
要推动一个人,必须搞清楚其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找出他最注重的价值。当所有关于推动、激励人的方法,都是运用价值观的方法,在这个人要做的事情上增加他所注重的价值时,那么他便会对那件事情有兴趣,会自动、积极和认真地去做。
1.《小米移动版如何刷成全网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米移动版如何刷成全网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321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