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接到任务做分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是的,我也不例外。
所以当4月7日,陈治哥让我在做一个分享的时候,我表面的表情是这样的:
而内心的真实写照却是如此:
当然,焦虑总是源于不确定。
不确定的因素有几个:比如选题,比如去哪看文章,如何组织素材。
发现问题后,解决方式便是逐个出击,细分任务到可操作的程度。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分解任务的方法,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他的方法,我将任务拆分如下:
确定题目
看10+文章
制作思维导图
制作PPT
具体来说如下:
1. 确定题目
在跟陈治哥聊天中得知UA这一品牌,之前没听过,觉得有意思,便选其作为研究课题。
2. 看10+文章
10是个基本标准,背后的原则是“饱和”。也就是说针对某一主题,再看文章也没有更多的发现。
这里涉及两个核心内容:第一是搜索渠道,第二是文章整理。
搜索渠道上,推荐四个垂直渠道:知乎,微信,一财和虎嗅。
①知乎
发展到现在,知乎上已经沉淀了大量知识。
而且回答里有很多从业者的亲身经历,能帮助我们快速熟悉这些话题。
②微信
推荐搜狗的微信搜索,在电脑端能很方便地找到对应的话题。
不过说实话,现在公众号太多了,内容也有点参差不齐,但至少比纯粹百度出来的质量高。
③第一财经周刊
个人超爱的杂志,每期必读。
它会跟踪所有新鲜事务,而且有足量的数据支撑论点。
④虎嗅
这里的文章深度足够,也有观点,适合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归纳。
在找到文章后,下一步就是对内容进行整理。
推荐三个工具:微信收藏,@我的印象笔记和Onenote。
①微信收藏
最主要的使用场景是,在手机端看到好的文章,先收藏,然后在电脑上打开客户端,进行阅读整理。
②@我的印象笔记
当然,有道云笔记也OK,操作类似:通过关注对应公众号,绑定自己信息,可以方便的把信息存到云端。
③Onenote
一般来说,工作上所有的信息,最后都会汇入Onenote。
也就是说:价值一般的,微信收藏,在电脑端阅读;有点价值的,存入印象笔记;最有价值的,在Onenote里整理。
3.制作思维导图
当把信息搜集好后,便按照逻辑放入思维导图。
这里不求太过细致,主要是理清逻辑,检查内容是否饱和。
4.制作PPT
最后再根据思维导图制作PPT。
在做PPT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贪求一次完美。
这样很容易把80%的时间费在前几页,最后发现没时间做后面的部分,最后要么加班,要么只能完成个60分的结果。
这一次在做PPT制作时,为了加快效率:
第一步:纯粹插入文字;
第二步:添加辅助图片;
第三步:进行精细加工;
第四步:检查完稿。
下面是其中一些页面:
最后发现,PPT的制作只占很少的时间,更多的是信息搜集和整理。
最后做个总结:
1.面对焦虑,赶紧找到问题根源,然后细分到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2.信息搜集垂直渠道:知乎、微信、一财和虎嗅。
3.信息保存方式:微信收藏,@我的印象笔记和Onenote。
4.利用思维导图理清结构。
5.做PPT时先完成初稿,然后再精细化加工。
1.《如何做ppt 如何做ppt课件初学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何做ppt 如何做ppt课件初学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322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