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账号 :拼凑摄影
- 编辑 :史彦
- 摄影 :才恩泽 郑昊晟 皮子航
- 费时8小时拍摄、编辑素材,只为带来最清晰、有效的摄影对焦教程。
- 请关注拼凑摄影,持续获取最实用的摄影教程。
随着互联网发展,媒体渠道逐渐丰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获得了更多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获得影响力。当你掌握了摄影的语法,你将探入崭新的世界——通过影像洞悉智慧并被他人理解。影像创作赋予我们全新的表达方式。它比语言更生动,比绘画更真实,跨越文化激发人类最原始的求知欲。
一、什么要掌握精准对焦?
人是贪婪的,我们渴望看清眼前的一切、洞悉万物规律。清晰的视觉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诉求。清晰的照片有助于我们解读故事、探索情感,更好的理解作者意图。而在实际影像创作中,失焦、跑焦现象频繁发生。对焦不实是最常见毁掉优秀创作的方式,且无法通过后期补救。精准对焦是每一位专业摄影师必须掌握的技术。
二、对焦原理
对焦操作的本质是“告诉”相机镜头把多远处的物体拍清楚。
例图2,手动设定对焦距离
如果你想把距离相机2m处玩具拍清楚,你就需要将2米设置为对焦距离。
例图3,距离相机2米处的玩具
如果你想把距离相机3m处模型车拍清楚,你就需要将3m设置为对焦距离。
例图4,距离相机3米出的模型车
手动为相机镜头设置对焦距离,便是最慢且最精准的对焦模式——手动对焦。
例图5,媒体行业依然青睐手动对焦
随着技术发展,自动对焦技术孕育而生。自动对焦原理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反射的光被相机上的对焦传感器识别,并推算出对焦距离,驱动镜头设定对焦距离。这也是广泛使用的对焦技术。
三、糟糕的“半按快门”对焦
1、什么是“半按快门”对焦?
先将对焦点(中心)指向人眼,然后“半按快门”对焦(相机测算对焦距离,并驱动镜头合焦),然后你转动相机构图(保持人物与相机距离不变)并“全按”快门拍摄。
例图6,“半按快门”对焦演示
2、什么“半按快门”很糟糕?
当你构图时,手指必须轻按快门键,保持“半按”状态。长时间拍摄后,僵硬的手指时常误触快门,引发相机错误对焦,使焦点偏离人物。或是手指在对焦与拍摄间犹豫不决,意外触发快门,错失精彩瞬间。反复的重新对焦、重新构图、重新拍摄,让你失误频出。祸不单行,随着快门键老化,对焦失误现象日益加重。
正是这种广而告之、口口相传的“半按快门”法,增加人工失误几率、降低对焦效率。
所以各大相机厂商痛定思痛,为职业摄影师设计了更便捷、可靠的对焦操作——分离对焦。
并且佳能450D(古老的气味)以上机型全部标配。
重要是事情说三遍:
你的相机可以使用更便捷、可靠的分离对焦
你的相机可以使用更便捷、可靠的分离对焦
你的相机可以使用更便捷、可靠的分离对焦
3、什么是分离对焦?
分离对焦是指设置独立对焦键(af-on),让快门键专职拍摄、对焦键专职对焦。
(1)、当拍摄静物(对焦距离不变),手指不必半按快门键。一次对焦后(放开af-on键)可以反复调整构图,提升拍摄效率。
例图7,分离对焦应用——静物拍摄
(2)、当拍摄运动物体,使用对焦键(按住af-on)控制物体的追踪。目测合焦时,果断按下快门键拍摄影像,不必“半按”触发错误对焦,延误精彩瞬间。
例图8,分离对焦应用——运动拍摄
(3)、当守株待兔式拍摄(等待物体到达预定位置并抓拍),使用对焦键预先对焦。目测物体到达合焦位置时,果断按下快门键拍摄影像,不必“半按”触发错误对焦。
例图9,分离对焦应用——陷阱式拍摄
四、如何设置独立的对焦键
佳能:
例图10,佳能6D设置方法
尼康:
例图11,尼康D750设置方法
索尼:
例图12,索尼A7M3设置方法
五、分离对焦实战应用
1、设置对焦模式为单次对焦(af-s)
2、设置对焦范围为中心点(入门级单反中心点对焦精度高)
3、移动相机镜头,使用中心点指向人物眼睛
4、点击对焦键(af-on),完成对焦
5、移动相机镜头,重新构图
6、按快门键拍摄
例图13,分离对焦应用演示
本期的全部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与我互动留言。一起探讨更实用的摄影技巧。
往期文章回顾:
70%摄影爱好者不知道,“白加黑减”解决复杂场景曝光
高级摄影教程 | 拍照前,先学一节物理课——认知光线
室内人像教程:用好会“跳”的闪光灯
摄影是多视角的,拼凑整合才能看到全貌。欢迎大家上传、分享自己的作品,你的见解也是《拼凑摄影》的一部分。本期文章费时8小时拍摄、编辑素材,只为带来最清晰、有效的摄影教程。在此新人小编求关注喽!
1.《[索尼a7如何对焦]索尼a7放大对焦设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索尼a7如何对焦]索尼a7放大对焦设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327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