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蛇为肉食性,喜吃活体动物,如蚯蚓、蜈蚣、小型鱼类、鸟类和鼠类等。人工投给的食物多为小白鼠、大白鼠、青蛙、蟾蜍、泥鳅和鳝鱼等。每月投喂3~4次即可,主要根据蛇的种类、年龄、性别、体形大小的采食量不同而灵活掌握。每次投食后要注意观察其采食情况,从而调整下次投喂时间和数量。至于蛇的食量有多大,以尖吻蝮为例,每年4~11月,每月每条蛇平均要供应青蛙、鼠类或蟾蜍1.5千克以上。具备一定规模的养蛇场必须考虑食物的来源,保证供应。蛙、鱼和雀类在来源上有明显季节性;而作为实验动物的大、小白鼠和金黄地鼠则可以做到常年供应。人工养殖蚯蚓(如大平2号)、昆虫(如黄粉虫甲、地鳖虫等)也可以成为丰富的食物来源。另外,在蛇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食物个体的大小和种类也有不同的要求,必须做到有计划地供应。蛇场管理应有严格的制度,如定期饲喂、投食、给水制度,防疫卫生制度,活动观察制度,产品采收、加工和保管制度等。必须科学地做好记录,认真填写生产卡片和表报,并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生产水平。
2、成蛇饲养管理。在非繁殖期,蛇类应按性别群、年龄群分群饲养。这样,可减少蛇类互相咬伤或残食。有些蛇类自相残杀的现象很严重,当然与饲养管理有很密切的关系。在繁殖期内,要安排出一定的隔离区,将雌雄种蛇放在一起,专为交配组成繁殖群。种蛇在合群配种之前,应给予丰富的营养,使之保持良好配种体况。配种期内要精心管理,以减少伤亡。配种后怀卵的雌蛇为重点管理对象,较好单独放置在蛇园的隔离区内,供给其喜食的饲料,保持环境安静,以便使卵泡有良好的发育条件。产完卵的雌蛇,有护卵习性,一般在此时期不进食,继续消耗体内营养。如果采用人工孵化,则可使雌蛇不护卵,早进食,体质可尽快恢复。蛇园内应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例如,定期对蛇园、蛇窝进行清理、检查,及时清除粪便,换土,消毒;定时修剪园中,灌木、杂草;发现死蛇立即清除。
3、幼蛇饲养管理。 幼蛇出壳后,前3天以吸收卵黄囊的卵黄为营养而不进食;随着日龄增长,卵黄吸收已尽,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便需要从外界射取营养。幼蛇主动进食能力较差,当其开始从外界进食时应提供丰富的人工流体饲料,如卵黄、牛奶等,并要人工诱引其开食。以后,可陆续投给蝌蚪、幼蛙、乳鼠以及各种人工组合饲料;待乍长到一定时期,即可投给较大的饲料动物,如小白鼠、大白鼠、成蛙、蟾蜍等。
4、 蜕皮期是幼蛇饲养的关键阶段。幼蛇出生后的第七天或第八天,即开始第一次蜕皮,到第十三天时蜕第二次皮。蜕皮时,蛇不食不动,易遭敌害侵扰。刚刚蜕完皮的幼蛇皮肤易感染病菌,必须精心护理。有的养蛇场将脱皮前的幼蛇,称为第一生长期;第一次蜕皮后到第二次蜕皮前称为第二生长期;第二次蜕皮后称为第三生长期。有的养蛇场以冬眠次数来划分生长期。应根据蛇的不同生长期,对食物种类和大小的不同要求进行科学投食。
5、越冬休眠期的饲养管理。每年冬季,蛇要进入休眠期,称为“冬眠”。不同纬度区,不同种类的蛇,冬眠期的长短及入蛰、出蛰时间各不相同。蛇的安全越冬是人工养蛇的又一个关键问题,大体上分为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3个阶段。具备良好的越冬体况是蛇类安全越冬的先决条件。冬眠前的1个多月,应供给充足多样的食物,使蛇增加肥满度,提高抗寒、抗病的能力;越冬的蛇窝要建在向阳、通风、利于排水之处,要根据各地区冬季冻土层的厚度来安排蛇窝的保温土层厚度,使蛇窝内温度保持在5~10C,相对湿度保持在50~90%之间。冬眠期内要定期检查蛇窝,消灭老鼠、蝎子等敌害,但要尽量减少对冬眠蛇类的干扰。
6、冬眠后的蛇类,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容易患病,是养蛇场每年蛇死亡率较高的时期。这时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应加强春季防疫卫生工作,注意早春防寒,对病弱蛇进行人工护理,给予良好的食物,促使越冬后的蛇类进食,使体质尽快复壮。
1.《蛇养殖与护理方法 菜蛇怎么养殖方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蛇养殖与护理方法 菜蛇怎么养殖方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348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