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分为南宋与北宋,北宋气吞山河算不上,但至少意气风发敢打敢拼,南宋生于灾难之时,国家名存实亡,全靠文化纽带凝聚成了一个大宋王朝,然而苟延残喘终究是苟,在比较悲情的国家大环境下,也造就了南宋比较黯淡悲观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长年遭受金人巨大压迫的情况,放懦弱者是悲观,放勇武者身上,它就变成了悲愤。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征战沙场百年,武没怂过,文没输过,一副劳资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公元1207年,68岁的辛弃疾因病去世,死前依然在不断高呼杀贼!此贼,自然为金贼。

1125年,华夏发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事情靖康之变,金兵势如破竹,皇都开封被破,南宋被迫签订合约,地图进一步被压缩,北地皆失,成为了名副其实偏安一偶的南方小朝廷,而这件事情也严重影响到了辛弃疾之后的人生。原来在靖康之变发生的15年之后,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山东济南,咱重复一遍,嗯,大家有发现吗?这可不对劲。

没错,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在金人的地盘上,严格来说他算是金朝的子民,然而就算金人管理了这一片土地整整15年,大家的文化思想归属依旧是远在南方的偏安朝廷,关于这事只能说,金朝的文化输出有点瑕疵,或者说大有问题。总之在这样的背景下,辛父尽管为了保全家族,在金朝当官,但是从小就教育孩子是宋人,时不时还会讲一讲自己年轻时候发生的家国故事,眼中常含热泪,这种浓厚的氛围逐渐感染了小辛弃疾,让他胸腔燥热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才发生了后来这么多的故事。

正式起兵,兵家辛弃疾上线

公元1161年,时逢辛弃疾21岁,在古代这属于刚刚成年有自主能力的一个时间,这一年的金朝完颜亮再次向南入侵,想要去对南宋赶尽杀绝,心之所向,意之所指,尽管生活在沦陷区,但是人们对金朝的反抗依旧一直在进行着,这一年的辛弃疾召集了2000人,参与了浩浩荡荡的起义,归入起义军大佬耿京麾下,说实话,这本来是一场应该以悲剧收尾的起义,起义军的武器水平大家都晓得,虽然意志比较坚定,但是武器装备非常不佳,就是战力最弱的民兵,那么他们面对的对手是怎样的呢?

那会金人骁勇善战,在对战南宋的正规军时很少有落败,再加上南宋朝廷签订了很多屈辱的协议,每年都有数之不尽的黄金白银物资流入金朝,此时的金兵装备精良,盔甲结实,再加上金人是游牧民族,有轻骑兵快速反应部队,重骑兵碾压战场部队,冲入战场简直是天神下凡,更何况他们面临的对手只不过是一群拿着锄头跟铁棒的农民,辛弃疾就算再怎么打游击战,这2000人被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对完颜亮来说,他的目标肯定是要去干下方的南宋正规朝廷,而不是跟后方的民兵瞎闹,也就是不能被民兵们牵扯浪费时间,他想尽快把南宋彻底打下来,所以,辛弃疾跟他的同行们感受到的压力还是比较小的,但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地方,因为金兵被搞的恼火了,还是会分兵去对付民兵组织的,到时候结局依旧是很惨。

然而关键是,完颜亮跟金兵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没时间了,金人部队集结完毕,正在南下路上,完颜亮突然就嗝屁了,死因非常的简单粗暴,就是被部下暗杀,好家伙,这是南宋玩了一出无间道,还是北金内部的权力斗争严重到这个程度了?

总之不管是无间道还是权力斗争,这一次南宋被彻底消灭的危机,就因为这一件乌龙事件而过去了,然后正式走上了这条路的辛弃疾也开始去联络南宋朝廷,希望建立合作御敌,有趣的是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伙都知道,辛弃疾写诗很有杀气,而这是因为他自己带兵打仗更有杀气,金兵里有叛徒,起义军也出了一个叛徒张安国,老大耿京人没了。

这肯定忍不了,然后辛弃疾带着不到百人的部队来了一次千里奔袭,硬是在万军丛中把张安国给抓了,并且交给了南宋朝廷,完成了这两年的军旅生涯之后,辛弃疾终于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故地,也就是南宋的地盘,在没有金人在压迫剥削汉人的地方,辛弃疾如释重负。

一开始呢,宋高宗对辛弃疾很满意,23岁的辛弃疾就已经被封官授爵,而他自己也写了大量军事分析跟言论,文中三句话不离打仗,收复失地、杀金贼都是辛弃疾写得最多的字眼,这些论调跟诗词在当时南宋朝廷传唱度特别广,然而随着高宗换孝宗,南宋朝廷对此事愈发的沉默了起来。

收复失地是辛弃疾一生中最热烈期盼的事情,也是政治热情的来源,朝廷的沉默让他倍受打击,再后来,大家认为他是出生于金地的金人,辛父还在金朝为官,尽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但不可避免的是,依旧越来越多的同僚关系开始排挤辛弃疾,领导不喜欢,同事不喜欢,辛弃疾的为官生涯逐渐黯淡,中晚年多首诗词都有着非常浓厚的郁郁不得志,但还是带着非常铁血的杀伐与意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为什么是梦回呢?因为只有梦里能回,南宋只谈和,不打仗,辛弃疾想打仗,被排挤。火焰与寒霜交集,辛弃疾内心非常痛苦,于是就有了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

因为只想谈和不想打,很害怕被威胁开战,南宋也并不是第1次出这么个事情了,抗金名将岳飞跟辛弃疾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还不是被朝廷的和谈大方向搞的七窍生烟,最后13道金牌被送了命。

南宋为何不想打?

讲到这里咱们要说一下南宋为什么不想打仗,而只想和谈?基本上南宋就没有什么主动进攻,全都是被动防守,然后防都防不了,就直接和谈割地赔款,防止对方再进一步,但这属实非常愚蠢,对方攻下了一个城,你们直接给钱让他别急着打下一个,然后消化完了这座城他们再下一城,你再赔款,实在愚不可及,南宋朝廷弱智到如此地步?

讲真,可能朝廷还真不算笨,而只是无奈之举,首先打是真的打不过,赔款割地都只是非常无奈的情况下进行的拖延之举,那么如此苟延残喘的行为,是否属于饮鸩止渴呢?还是说南宋曾经有计划下一步大棋来一波绝地翻盘?

金人名为金朝,但实际上算是宋朝第二,文化语言传统有很多都直接引用了宋朝,可以说虽然仗是金人打赢了,但是宋朝的文化攻势让金人变成了“宋人”,所以宋朝或许是打算让敌人认可己方,然后从内部崩溃,前提是宋朝撑的够久。

总之不管是因为什么情况导致,南宋在无数次的避战谈和中,割让了很多的土地跟物资,这是不争的事实,然后因此也让宋人们气得吐血,由于太过软弱,许多自己人都不再理解不再认可朝廷的做法,还想让敌人崩溃臣服自己,这属实有点智障了,因为从原始人时代开始,不管人类文化文明如何发展,从哪个方向发展,其内核永远都只有一个就是依附强者,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

从战术角度上来说,宋朝似乎并不知道不断的退让就是慢性自杀,有时候其实已经退无可退,无底线的退让,导致了失败的必然。

而战略角度,宋朝想用软实力瓦解对方,想法没错,但却不知道要软硬结合,把硬实力的辛弃疾之流给按下去了,最终人地皆失。

1.《老王历史闲谈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宋孝宗为何不敢重用?老父竟在金朝为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王历史闲谈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宋孝宗为何不敢重用?老父竟在金朝为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