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干纳谷地形如椭圆形碟子,是一个位居天山山脉褶皱带中的山间盆地,以中亚五国1%的土地面积养活了超过22%的人口,被誉为“聚宝盆”和“中亚明珠”。除以物产丰富著称以外,费尔干纳谷地还以犬牙交错的边界被世人熟知,即吉尔吉斯斯坦占据周围山地丘陵、乌兹别克斯坦拥有谷底、塔吉克斯坦控制了谷口。那么这种犬牙交错的界线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源于苏联在中亚进行的民族识别和民族划界,其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1924年10月,苏联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亚民族划界和组建新共和国及州的决议,即取消中亚原有的三个共和国,改为两个加盟共和国、两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其中,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吉尔吉斯斯坦)边界划定的依据是生活方式的区别,即农耕还是游牧。经考证,费尔干纳谷地的谷底是乌兹别克农民的定居地,故其因农耕属性被划入乌兹别克,而谷底周围的山地丘陵,则因为是吉尔吉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而被划入吉尔吉斯。

二是塔吉克自治共和国的升格。1929年塔吉克脱离乌兹别克,成为了苏联加盟共和国,此外,其还获得了费尔干纳谷地的出入口苦盏地区。而苏联之所以将塔吉克自治共和国升格,一是为安抚塔吉克民众,稳定边疆局势,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建立一个伊朗语系的加盟共和国,向周边国家投送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三是1936年隶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升格为了苏联加盟共和国。至此,费尔干纳谷地一分为三的格局基本成型。在这样的格局下,各方过得都不太舒服。

占据山地丘陵的吉尔吉斯斯坦只能在高处望洋兴叹,无奈地看着其他民族在肥沃的平原区耕作。拥有谷底的乌兹别克斯坦则因为失去苦盏,导致首都塔什干和费尔干纳谷地平原区之间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被切断了。而塔吉克斯坦则一直头疼于苦盏和首都杜尚别之间的陆路连接,因为苦盏和杜尚别之间隔着几乎难以逾越的天山山脉。

中亚是多民族汇聚的地区,长时间的迁徙、杂居和融合,使各民族之间的区别比较模糊,而且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中亚居民长久以来都不是以某个民族,而是以穆斯林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所以当地出现了种族突厥化和宗教伊斯兰化的趋势。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却逆势而为,用行政手段强行将区别不大的族群划分成不同的民族,并限定了他们之间边界。当然苏联此举的目的主要是以分而治之的方式,消除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家的可能性,以加强对中亚的控制和消除地区整合过程中的隐患。

在苏联时期,因为中亚各个加盟共和国均由苏联中央管辖,所以费尔干纳谷地中犬牙交错的界限并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是苏联解体和中亚各国纷纷独立后,原有的行政边界变成了不能轻易跨越的国界线,原本的友好关系也因为边界争端和越境通行等问题变得不太稳固。时至今日,涉及边界的议题仍是观察中亚各国之间关系的晴雨表。

1.《大明号地图 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苏联将谷底和谷口划给了不同的国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明号地图 分而治之的典型案例,苏联将谷底和谷口划给了不同的国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