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王朝到了后期,大多会出现积重难返的现象,明朝末年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嘉靖皇帝素来被认为是极其聪明的皇帝,可不管他多么聪明都不能否定一个事实,他的怠政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嘉靖一朝便民变不断,蒙古常年寇边,倭寇侵略东南沿海。不过嘉靖怠政还不是明后期最大的问题,好歹他没有忽视对继承人的教育,万历的怠政就不一样了。

万历怠政的起因是国本之争,而国本之争是因着他不喜欢长子朱常洛,更喜欢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自然,他也不会喜欢朱常洛的儿子,天启与崇祯从小饱受冷落。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能完成,天启十六岁登基的时候文化程度很低,被戏称“文盲天子”。崇祯倒是靠着后来的勤奋弥补了,文化程度能弥补,性格缺陷却是不能弥补的。

天启上位后过度纵容乳母客氏,并启用客氏相好的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崇祯由于小时候的环境,养成了猜忌多疑的性格,十七年换50个内阁大学士便是因此。可见,从万历厌恶朱常洛乃至国本之争时,明亡便已经注定了。皇帝怠政不是最大的问题,有一个好的继承人还是能弥补一二,可继承人出现问题那就是真的要亡了。

崇祯因为生得晚登基的也就晚,接手的是祖父糟蹋过一遍,哥哥又糟蹋一遍的王朝。更不幸的是遇上了连年的灾荒,农民没了活路就要造反,当年他老祖宗朱元璋不就是因为没活路才参加了起义军。只不过到崇祯这儿,被造反的成了朱家,造反者是他人。另一边后金不断侵扰,内外都燃起战火,可军费只有那么多。

用在清军身上就不能用在农民军身上,而李自成根据局势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迅速发展到百万之众,明王朝的军队,再也挡不住他。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二月初二度渡过黄河,一路攻向谎皇城,压根没有人能拦住。有的被歼灭,有的不战而降,还有的步步后退。

其实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有两个选择,一个如南宋王朝一般迁都。虽然说比较屈辱,但到底是苟活了下来,他当时是还有机会迁都的。第二个是答应李自成的条件,在攻入北京城之前,李自成曾与崇祯有过一次谈判。其中提出了三个条件,然而崇祯拒绝了,最终选择了身死殉国。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大顺军进入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有认为是太监曹化淳在当晚打开了外城西侧的广宁门,这才让农民军进入复兴门一代,不过此事尚存疑点。总而言之,在当天晚上,大顺军便攻破了外城。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从结果来看双方并未达成共识。

根据《小腆纪年附考》的记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分国王、犒赏军百万、不奉诏,仅仅三个条件,却十分苛刻。分国王一项,说是分封,事实上答应了就是将大顺摆在跟明朝等同的位置上。

而所谓的犒赏军百万与纳贡又有什么区别,不过名义上好听点罢了,这就相当于丢了一半的江山还要看别人脸色。大顺一个不高兴,还是会起兵反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不是没有过这样出尔反尔的先例。

在李自成之前,皇太极也曾跟崇祯有过谈判,提出的也是类似的条件。当时崇祯没答应,这次自然也不会答应,结局便成了大顺入城。崇祯在砍杀一众妃嫔公主后,自己上了景山,在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虽然说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但他保持了骨气,所谓君王死社稷。

或许明朝不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也不是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但明朝也有着自己特有的风骨和傲气。倘若各位对明史有兴趣,不妨看一下小编推荐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小编个人也读了好几遍。它不同于大部分历史书籍,语言相对来说较为风趣幽默,读来让人觉得历史原来并不无聊,那些模糊的历史人物都变得鲜活起来。

此书也将明朝十七位皇帝以及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都展示了出来,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颇多,绝对是一本读了还想再读的好书!喜欢明朝历史的别错过,点击上方链接便可购买!

参考资料:《明史》、《小腆纪年附考》

1.《有知社 李自成:答应我三个条件,我立马俯首称臣!崇祯:那朕还是死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知社 李自成:答应我三个条件,我立马俯首称臣!崇祯:那朕还是死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