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刘邦的心腹大臣,他不但有勇有谋,而且能忍凡人不能的侮辱。一些史书上记下过韩信曾受到过胯下之辱,这是许多的男性都不能容忍的,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脸面胜过一切,但是韩信还是咬咬牙将这口气咽了进去。

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可是刘邦的为人十分复杂,甚至出身也不如项羽,为什么韩信在当时会弃项羽而投奔处处不及项羽的刘邦呢?

一、胯下之辱

韩信年轻的时候,其实并不出众,他虽然是一个平民,心里却有着远大的志向。他坚信自己是有才能,有政治头脑的人,只是还没遇到名主。他的每天的生活也是庸庸碌碌,本就生性放纵,做事情也不讲究礼节。

韩信想做官,却未被推选为官吏,他想做商人,却没什么人脉为他提供资源。没办法,只能和老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导致在世人眼里他每天无所事事,没个正经做事的样子。在他母亲死后,韩信连丧葬的费用都没有,还要出去借钱才能让母亲安葬。

说来也奇怪,韩信在当时是不被人看好的,但偏偏有一个亭长认为他天资不凡,认为他以后一定能成就大事。可他的妻子却非常厌恶他,因为韩信总是去她家吃饭,没有任何的表示,一来二去的,她自然会有一些脸色。

韩信至此再也不去亭长家混吃混喝,一个屠户瞧不起他,不但出言侮辱,还让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人们都在等着韩信反击,没想到韩信真的低下身去,一点一点地从屠户的胯下爬了过去。

所有看到此情景的人在心里都瞧不起韩信,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后,韩信成了当地最有名的,也最胆小的无赖。或许,这也是他在日后会选择刘邦的原因之一,相比于项羽的英雄主义,刘邦的生平和行事作风都与他非常相像。他们都没有什么背景,在旁人的眼中都是市井无赖,但偏偏是他们,成就了一番雄图霸业。

二、沙场显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梁也带着兵士们北上。韩信得知后便投奔了项梁,心中想着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不久后,项梁战败,他又追随项羽。可惜的是项羽并没有重用他,即使他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项羽也都不采纳。

一个胸怀大志,又有头脑的人又怎么甘心在这乱世做一个无名小卒呢。在刘邦入了蜀地后,韩信离开了蜀国,归顺于刘邦。不过一开始他被分配到了做管理仓库的小官,并没有机会到权力追逐的核心。

直到夏侯婴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将他推荐给刘邦。刘邦也并未将他放到心上,直到萧何将韩信诚心推荐他。刘邦这才发现,他的麾下竟然有如此良将。

为什么韩信会被称为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呢,当然是因为他有过人的谋略和智慧。回顾他一生的战役,他击破楚军,派兵降伏燕国,又支援刘邦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骑兵,每一场战役,都是十分凶险。但他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化险为夷,从此威震天下。

在他成名之后还著有《韩信兵法》,其中的法则至今仍可沿用,打仗,不只打人,还要学会攻心,在这一点上,韩信可谓是一把好手。韩信能成为威名远播的将领,自然也有萧何的功劳。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没有萧何的月下追韩信,可能也就没有号称国士无双的名将韩信。不能不承认萧何的眼光极其深远,竟然一眼就看出了韩信过人的智慧。

萧何在汉军中可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要不是他对韩信另眼相看,刘邦也不会注意到韩信有如此的才能,也不会有车轮战项羽和四面楚歌,项羽也不会被围困在垓下。

项羽是何等威猛的人物,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最终,却葬在了自己曾不重视的部下的手里。不知在江东之时,这位西楚霸王面对向他蜂拥而来的士兵,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触。

三、一代英豪

三国里郭嘉临终前对曹操说过,司马懿这个人他看不透,此人深不可测,如果不能用就一定要把他杀掉。司马懿也的确是个厉害的人物,在后来助魏大赢三次胜仗。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人人都知道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的后代篡夺了曹家的江山。

可见一个皇帝如果有了功高盖主的部下一定要再三防范,事实上刘邦也是这么做的。历朝历代的帝王在获取了政权之后,目光都会放在曾建功立业的老臣身上,而此时的齐王韩信,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韩信追随刘邦,一方面是因为项羽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他看走了眼。他认为倚仗自己的才能,刘邦就会重用他,还会尊敬他。这一点就是他最大的错误,能成大事者,就算不心狠手辣,也一定会以自己为中心行事,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仅凭这一点,刘邦又怎么不会对他下手呢。

四、总结

无论是从兵法,还是战略布局上,历史上能等同于韩信的可谓寥寥。有一句谚语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只要给他士兵,无论多少他都能管得明明白白。世上多的是偏才,但能像韩信这样的全才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在韩信的墓前有一对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若没有萧何,韩信此生难有出头之日,可也是因为萧何,一代名将就此含恨离世。一个妇人在他最落魄的时候给他饭吃,让他有活着的机会建功立业,一个妇人让萧何诱骗他步入死局。

韩信的一生可谓是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但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除了天时地利,还一定要有人和,以及稍纵即逝的机遇。成功不是突然砸到头上的,而是在准备了良久之后,它才会姗姗来迟。

一时的荣辱与嘲笑,磨难与偏见都是暂时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生顺遂。虽然韩信的结局令人感叹,但他戎马一生,也终究没有辜负他的政治抱负和才华。在面对众多的非议的时候,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在柳暗花明时,自有伯乐在前方等候。

1.《读古博今 韩信当时为何要离开项羽,转而追随刘邦,有一点他看走眼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读古博今 韩信当时为何要离开项羽,转而追随刘邦,有一点他看走眼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