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削弱了异姓诸侯王,从“贯高案”开始

关键词:刘邦辱骂赵王张敖、贯高自杀

前因:刘邦辱骂赵王张敖

激怒赵国国相贯高,贯高密谋杀害刘邦。

▲刘邦 (西汉开国皇帝)

后果:贯高自杀

贯高被刘邦释放后,羞愧自杀。

▲贯高剧照(?-前198年)

过程始末

一、贯高坐牢

公元前198年,赵国国相贯高谋杀刘邦的事情被仇家告发,抓捕文书传到了邯郸。

抓捕名单上列的,都是当时赵国的知名人物,以赵王张敖、赵相贯高领衔,余下的则是一众被视作谋反的赵国群臣。长安的抓捕行动不是毫无根据的,以赵相贯高为首的十多个赵国大臣,确实曾想过对刘邦下手。

抓捕消息一到,众人心里都明白,等着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众人决定留个体面,以人臣的身份自刎,死在国境之内,而不是当个囚徒,去长安接受审判。

打断众人的是赵国国相贯高。在赵国众臣里,他年最长、德最高、位最尊、权最重,也最生气。他气的是众人思虑不周,陷君不义。如今赵王的囚车已经奔着长安去了,你们都死了,赵王的清白,谁能说的明白?

贯高越说越气,气到开骂,直到眼前十几个赵臣,终于放弃个人的尊严,决心咬紧牙关去长安的大牢,为赵王的清白作证,挽回赵国最后的一点体面。囚车里的贯高清楚记得,赵国君臣丢掉的体面,其实也来自一场谩骂。

▲张敖(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2年)

二、贯高独自受苦

两年前,刘邦从赵国路过,张敖为首的赵国君臣前来接驾。赵王张敖甚至亲自下厨,给刘邦做饭。可刘邦本色不改,还是要骂人。

刘邦把张敖喷了个狗血淋头。赵相贯高只有一个感觉,丢人丢到家门口了。面对刘邦的谩骂,赵国君臣很快发生了分歧。贯高希望挽回颜面,杀掉刘邦,把赵国的面子挣回来。

但张敖的看法不同,他在几年前娶了刘邦的长女鲁元公主,成了刘邦的女婿,更倾向于把谩骂解读成老丈人对女婿的不满,是偶发的家庭矛盾,而不是上升为汉赵间的政治冲突。

张敖是个聪明人,他清楚汉与赵的实力对比,就算骂声代表着汉与赵间的政治宣战,他也必须装糊涂,把那当作是长辈的牢骚和抱怨。张敖还对群臣追述赵国历史,说起刘邦对赵有恩,要不是他,张家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不过,贯高等人没听进去,他们决定不牵累张敖,独自发难。第二年,刘邦再次过赵,想在县中过夜,忽然一阵心悸,就随口问了句县名,手下人说叫“柏人”。刘邦觉得“柏人”二字很不吉利,听着像是胁迫人,不宿而去。贯高等人事先布置在此的杀手,忽然没了用处。

▲贯高受刑

三、威逼利诱下绝不承认

来到长安的贯高,觉得自己还有用处。他决心在死前澄清事实,护住张敖清白。面对长安狱吏的严刑,他只有一句话,谋反的事儿,赵王不知。

狱吏的鞭子在他身上起落,直到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体无完肤,问出来的,还是那句话。要撬开贯高的嘴,光打没用。

新派来问话的是贯高的老乡——中大夫泄公。泄公的问题是老问题,但贯高的说的多了些。他说谁会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我冒着夷三族的风险保护赵王,因为他清白。

话转眼被泄公传回来,刘邦佩服贯高是个硬汉,放张敖时,也把贯高放了。证明赵王清白的使命完成,出了狱的贯高却并不轻松,他用自杀偿还了篡杀汉皇的罪行。

▲中大夫泄公问询贯高

四、贯高以死亡名动天下

贯高以死亡名动天下,求仁得仁。跟着他来长安证明赵王无罪的大臣们,也一路声名鹊起。此后的近百年时间,他们的子孙出将入相,做的都是两千石以上的大官。

不过,刘邦隐秘的帝王心思,似乎没人注意。他在赵国怒骂张敖时,刚从平城之围脱困。此前,他被匈奴人围了整整七天。刘邦骂人的理由是充分的。赵国离平城不远,我让敌人堵了七天,差点没死。

你张敖窝家里头在想什么、做什么呢?我最难的时候你没表态,现在没事了,你亲自下厨端茶送饭,晚了!在刘邦的观察里,张敖对自己的好态度,是危机后的马后炮,是停摆过的假忠诚。

▲鲁元公主是刘邦唯一的女儿(?-前187年)

审问贯高时,吕皇后疼惜女婿,说看在鲁元公主份上,张敖不至于做出杀你这种过格的事儿。刘邦的怒气没绷住,随口反问道:要是张敖做了皇帝,还缺你女儿当媳妇么?!

贯高死后不久,张敖的王爵被刘邦削掉,他的新位置是宣平侯。在汉帝国的政治序列里,这个位子,将不再对皇帝构成任何威胁。

▲ 刘邦剧照

结论

刘邦削弱了异姓诸侯王,增强了同姓诸侯王的权力。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中国通史》

1.《will史志 刘邦削弱了异姓诸侯王,从“贯高案”开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will史志 刘邦削弱了异姓诸侯王,从“贯高案”开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