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初期,汉匈之间强弱之势未分之际,作为边境地区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飞将军李广在国家采取战略守势的情况下,凭借个人能力与残暴的匈奴掠夺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护了边境百姓的合法权益,至今仍被当地的人民群众所称道。

然而,在汉武帝转变对敌战略之后,众望所归的李广并没有取得大家所期望的优异战绩,反而因一次又一次的较低绩效被后进晚辈所轻视,最终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后代许多自以为明珠暗投者往往对李广的遭遇给予充分的同情,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凝聚了古今中外无数怀才不遇者的共同哀思。然而,他们往往没有搞清楚李广难封的前因后果,单纯的哀叹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思想单纯者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历史真谛产生不合时宜的质疑,起到了我们的敌人想起而起不到的实质上的破坏作用。

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在面对战争这样的双方或多方博弈时,相同或相近的策略会因对手选择的不同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李广难封的第一责任人是汉军的对手——匈奴。这是他们在条件限制之下的最优策略,在实力明显处于下风时,匈奴人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决定将成功的荣耀给予何人。对匈奴而言,选择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空降贵戚要明显好于选择李广这样根深蒂固的基层汉军将领,选择前者,未来还有变数,选择后者,也许就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后来,果然如他们所愿,同样是外戚的李广利,将卫青和霍去病的成果挥霍殆尽,狠狠地教训了有点飘的汉武帝,让他将消灭匈奴的荣耀留给了数百年之后同样是外戚的窦宪。

李广难封的第二个责任人是私心作祟的汉武帝,为了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放任不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长期存在,最终彻底寒了在基层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者的心,以至于后来李广利率众叛变时,没有任何有效的制约措施,这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好在汉武帝还有后悔的本钱,后来者未必就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最后,李广难封的责任人在于他自己,过分看重身外之物,过分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往往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当然,李广不是共产党员,这么要求他,有点苛求了。然而,对比之前的颜回和之后的冯异,境界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1.《傅强观 李广难封前因后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傅强观 李广难封前因后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