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开始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时代,南京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清朝的大门被打开了,清政府被迫开通了五个通商口岸。那时候不仅西方列强大肆掠夺物资,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照相技术,随着国门打开流入清朝内地,尤其是开通口岸的五个城市,照相馆如雨后春笋发展了起来,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清朝晚期的影像资料。

这张照片是清朝九门提督那桐的,那桐曾担任过清政府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重要职务,慈禧太后掌权期间,很多不平等条约就是有那桐这样的官员去协调办理的,不知道在他们签订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时,内心是怎样的波动。

那桐在历史上现有功绩记载,不过为人们所关注的是此人特别能吃,从体态上就能看出。传说一顿十个馒头还要加一碗猪肉和牛羊肉。看到这样的的照片我们自然想到一个词就是“脑满肥肠”,只管自己奢靡享乐,哪管国破家亡。

这是一个个新婚夫妇的照片,新娘穿戴喜庆,但从他紧皱的眉头能感受到,并没有丝毫幸福的感觉。而且右侧的新郎官,明显年龄也比她大很多。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人是可以有三妻四妾的。又或许这只是那人新纳的一个小妾?

在清朝,女人大多裹足,从很小的时候就饱受缠足的痛苦,是双脚严重变形,不仅如此还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这张照片是一名中年女性在向外国人展示他的小脚,不得不说,女性缠足不仅是对女性的歧视,更是那个年代腐朽落后思想的见证。

这是一个清朝学堂里孩子们在读书的情景。在清朝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是很难有机会接受正统的教育的,一般有钱人家开设私塾或学堂,聘请教书先生专门教孩子上学。到清朝后期,学堂经过多次改革,逐渐正规,也融入了很多先进思想。从这张照片里发现,这应该是一个正规的学堂,后面站着年轻的教书先生,手里拿着扇子。

在清朝,大多普通百姓家中的衣服都是自给自足,用自己纺织的布匹,自己裁剪做衣服。也有一些家庭手工作坊,织出一些棉布拿到市场上售卖,但大多形不成产业。这张照片中纺线的纺轮一直到解放后还有很多家庭在使用,可以说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

到光绪年间,大清朝就已经腐朽不堪了,王朝随时有崩塌的危险。这张照片中展示的光绪年间进出宫廷用的腰牌。是官员出入紫禁城的身份证明,腰牌统一由内务府办发,由侍卫负责核查。是不是略显简陋的腰牌出乎意料?

清朝读书人都是用毛笔写作的,这位面容情绪的男子一看就是个饱读诗书的秀才,手握着毛笔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读书人学习的情景。他身后长长的辫子异常整洁,案几考究,一看就是个官宦家中的子弟。即便是官宦家的孩子,也得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只是他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谋取更好的前途。

1.《谈文清风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脑满肠肥,宫廷用的腰牌略显简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谈文清风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脑满肠肥,宫廷用的腰牌略显简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