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削藩政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宋代的稳定
关键词:赵匡胤登基、设置县尉
前因
赵匡胤登基:赵匡胤称帝后,开始着手削除藩镇,稳定国家统一局面。
▲陈桥兵变后果
设置县尉:北宋设置县尉,将节度使镇将主管的盗贼、斗诉等事务划归县尉管理,削弱节度使权力。
▲县尉衙门过程始末
一、李筠和李重进的反叛
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刚满一年,为了削弱藩镇势力,赵匡胤问计于谋臣赵普。
赵匡胤对藩镇的密切关注,是从李筠和李重进的反叛开始的。李筠是后周名将,因为反对赵匡胤代周建宋,在前一年四月举兵,而李重进的身份更高,他是北周的皇室姻亲和顾命大臣。
两人的反叛虽然很快就被平定,但赵匡胤心里不踏实。赵匡胤认为,依靠军事力量对反抗者实现打击,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想要彻底消除唐末五代以来的乱世局面,国家必须有个可行的对策。
▲李筠叛乱二、赵普献策
赵匡胤决定找赵普出主意。见到赵普以后,赵匡胤发问说从唐末以来几十年,皇帝换了八个姓,天天都在打仗,到底问题出在哪儿?能不能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让国家长治久安?
赵普说其实没什么复杂的,都是因为地方藩镇的权力太大了。只要国家能够把藩镇的行政权限制住,把钱粮给它断掉,再把精兵给它收了,藩镇自然就不敢反叛,天下也就安定了。
赵匡胤觉得赵普说的没错,有了应对办法,开国君臣说干就干,他们先从限制藩镇权力入手。
没过多久,朝廷就给地方节镇派来了很多县令,说是要改善基层政治。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发现自己的属地也来了县令。新到的县令按理来说归自己管辖,符彦卿本人又是皇亲国戚,朝廷里派来人,无论于公于私,自己都该好好见上一面。
新来的县令叫周渭,原本的官职是右赞善大夫。他虽然被朝廷派到地方上来管理县城,但实际属于高级官员。周渭到底是来做样子,还是真有要事,符彦卿不是很清楚。
▲赵普画像三、周渭负责永济县
为了表示欢迎,符彦卿来到郊外迎接周渭。可周渭见了符彦卿,只是在马背上略微行礼,就径直去了驿馆。到了驿馆后,两人正式会面,周渭仍旧不卑不亢,和符彦卿略叙来意。
按常理说,周渭是符彦卿节镇下的县令,就算是朝廷特派的,也该归本地节度使管理。可周渭对符彦卿的态度,一点也不像上下级,搞得符彦卿有点糊涂。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
随着工作展开,周渭负责的永济县,行政事务不再跟节度使汇报,而是直接上报给朝廷。作为朝廷特派县令,周渭的做法具有表率意义,符彦卿辖区的县令都必须按照永济县的工作流程,将县务上报朝廷。
符彦卿才明白,周渭对自己那么硬气,原来是代表朝廷来回收权力的。符彦卿为了周渭的来意苦思冥想,远在安徽的忠正军节度使王审琦,早就看得明白。
王审琦的幕僚看见新来的县令不向节度使府汇报工作,就提建议说,不来汇报工作的,应该处理他。王审琦说五代的时候藩镇跋扈,如今天下太平,我怎么能胡作非为呢?
▲符彦卿剧照四、藩镇的势力被逐步削弱
不过,王审琦的觉悟不是最高的,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看见朝廷向藩镇派遣县令,给朝廷上书说,节度使的僚佐也该由朝廷委派。张永德的意见正中朝廷下怀,赵匡胤高兴的下诏褒奖。
朝廷向藩镇派遣县令的同时,收回财权和兵权的政策也在逐步开展。朝廷设立了转运使和通判,专门负责输送地方财物,而地方上的精兵也被选拔出来送到东京,加入了禁军行列。藩镇的势力被逐步削弱,朝廷的权威在逐步增强。但赵普没有想到,事情很快落到自己头上。
▲张永德(928年-1000年)数年之后,赵普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因为河阳靠近东京,为了防止赵普权力过大,赵匡胤把原本属于河阳节度使管辖的怀州分离出来,直接划归京城管辖。
赵普因为节度使的身份遭受皇帝顾虑,可他提出削弱藩镇的建议,也同时得到了再次认可。藩镇势力在削藩政策的影响下持续走低,北宋的统一和稳定得到了扎实的巩固。
▲繁荣稳定的北宋结论
削藩政策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护了宋代的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参考资料】《宋史·太祖本纪》《资治通鉴》《东都事略》
1.《唐宋颂 宋史:削藩政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宋代的稳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唐宋颂 宋史:削藩政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宋代的稳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