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在中国从古至今广为流传,民间的戏曲节目《霸王别姬》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就连西汉的史官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史记》,本来惜字如金的他对古代帝王们的描写都是三言两语带过,但偏偏对项羽却单独列出一个《项羽本纪》重点叙述,字间无不表达了对项羽英雄气概的崇敬和对其悲哀落幕的无尽惋惜。

这足见中国各阶层对项羽这个集无敌的英雄气概又忠厚重感情但最终因刚愎自用,而落得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的无尽痛惜之情。

英雄值得我们铭记,特别是像项羽这样的无敌英雄最后悲凉的落幕,他的无尽大英雄气概的人格魅力更是震撼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心灵。

而在西方,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3年之间,也有一位英雄无敌的大人物诞生,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他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在西方也作为无敌英雄,他的名字和故事上千年来在西方的民间和史书上流传不绝。

不同的是,亚历山大大帝是作为胜利的英雄而被铭记,而我们东方中国的西楚霸王则是作为一个失败的“悲情”英雄而被我们惋惜和铭记。

作为同样在那残酷的古代冷兵器战场上冲锋陷阵,纵横无敌的军事将领,很多人都根据历史描写臆测,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的马其顿长矛重骑兵团遇上西楚霸王的江东楚国剑士骑兵团,两者发生一次大碰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或者有些人干脆臆测让西楚霸王和亚历山大大帝来一次跨越时代跨越地域的单对单战斗,最后会是谁胜出?

这样的臆测,因为缺少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环境”,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也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容易因为自己的私人感情带入而陷入非理性、非客观的臆想之中。

但同样作为无敌英雄,西楚霸王最终落得被“小人”刘邦逼得自刎乌江而死,而亚历山大大帝则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这两人的差距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可以说两人“将帅之道”的大相径庭,才造成了两个无敌英雄一个悲凉落幕,而另一个称王称尊,独霸一方。

首先我们来讨论这两个无敌英雄的相同点,但这些所谓的相同点仔细比较下其实也有着些许差距。

其一,西楚霸王项羽和亚历山大大帝都拥有显赫的身世和良好的教育。

西楚霸王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士。他的家族是楚国军事世家,军事世家出身的项羽从小崇尚武力崇尚英勇。

他的祖父是楚国一代名将项燕,率领楚国败军,一举攻破秦国名将李信的20万大军,入两壁,杀了秦国七个都尉,军功赫赫。

他的叔父项良更是在楚国灭亡后,早早举起反秦大旗,成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一样拥有优秀的军事才能。

而作为楚国贵族中的军事世家,项羽早早便受到家族军事文化熏陶,从小便在军事指挥和个人武力上出类拔萃,很早便“力能扛鼎”,在同辈分的少年中无人能敌。

由于其楚国贵族的身份,在楚国故地非常有影响,这样是他以后能拥有一批誓死追随的楚国江东士卒依仗。

亚历山大大帝一样拥有显赫的身份。

他出生于公元前356年的马其顿首都派拉,其父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其母是希腊世界西方蛮国伊庇鲁斯公主奥林匹亚丝,甚至当时的记载传说他是宙斯之子。

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皇族家庭,从小便接受了皇家最严苛的军事、政治和学识教育,虽然身材矮小,不如西楚霸王项羽那样身高8尺,但长得非常匀称,线条硬朗,练就了一身西方剑术。

亚历山大大帝出生在古希腊文艺鼎盛时期,曾经跟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学习,性格的养成对他后期执掌百万马其顿军队横扫亚欧非,成功开创亚历山大帝国有着很大影响。

其实从西楚霸王的身世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身世上看,表面上两人出身都是显赫,但仔细查看简历,我们还是很容易发现不同 :

西楚霸王项羽出身在没落的楚国贵族家庭,此时的楚国已经被实力强大的秦国吞并;亚历山大大帝出生在一个蒸蒸日上的马其顿帝国的皇宫,作为皇族太子,亚历山大大帝比西楚霸王项羽“幸福”很多。

正是因为出生在同为贵族却分为“没落贵族”和“强盛贵族”的家庭环境,西楚霸王从小跟着家族人反抗秦国暴政,一心想报灭国之仇,所以乎,他的性格和学识培养上就有些欠缺,没能跟随一些学者大家学习。

这也造成了其性格缺点在随着军事胜利和权力增大后不断放大,以后的失败和此性格培养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强盛贵族”,其出生虽然有些国内政变和一些军事斗争的发生,但总体算是在皇宫的和平环境下长大,能跟着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大师学习,其学识和性格培养上就要优秀的多,从小养成了坚忍和节制的性格。

但总得来说,不管是项羽还是亚历山大,两人都拥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相对良好的教育。只是在细节比较方面,显然亚历山大大帝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更占优势,这也是处在乱世中的项羽所不能比的。

其二,西楚霸王项羽和亚历山大大帝都拥有强大的军事指挥能力。

要谈项羽的军事指挥能力,就不得不说他指挥的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皇帝胡亥派遣秦上将军章邯率领秦国大军击败了楚地的反秦义军首领项梁,也就是项羽的叔父,并渡过黄河,和增援的秦朝王离军20万合兵一处,在击败赵国军队后包围了巨鹿。

赵王赵歇无奈向楚怀王求援,但楚怀王及各路诸侯都害怕秦军的强大,不敢轻易出兵。在赵王及使臣百般请求下,后来楚国派出上将宋义率领一部军队北上以解巨鹿之围。但宋义此人,亦是胆识不足,谋略难成,不敢轻易和秦军开战。

年轻气盛的鲁公项羽作为次将在屡次请求宋义发兵攻秦都被拒绝。家仇国恨和解决盟友道义的驱使下,项羽直接斩下宋义的头颅,代其为上将军,统御楚军。

夺权后的项羽立即率领大军到达巨鹿南岸黄河边上,准备强攻秦军,解巨鹿之围。面对秦军的强大,项羽为了激励楚国士卒奋勇杀敌,命令士卒破釜沉舟,表明自己不胜则死的决心。

楚国士卒士气大振,各个以一当十,大破数量占据绝对上风的秦军主力,斩杀王离等主将。这就是项羽指挥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后,项羽又经过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基本都取得完胜。

巨鹿之战是一次起义军以少胜多的重要战斗,项羽的出色指挥直接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样的军事指挥能力可谓十分出色,无人能及。

而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非常强悍。

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父亲腓力二世率军远征拜占庭,留下16岁的亚历山大主持国政。

但其父刚走不久,马其顿帝国的北方边境便出现叛乱。作为王子的亚历山大,马上组织军队进行平叛。

16岁的亚历山大生平第一次指挥大规模战斗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天赋,亲自指挥军队大败叛军,攻取了叛军的城邦。

公元前338年,希腊城邦爆发了发对马其顿帝国统治的大叛乱,一场决定希腊命运的战争展开了,这就是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作为联军左翼总指挥的亚历山大才18岁。他一直冷静而沉着,静若处子。在发现战机后,立即变得动若脱兔,指挥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军缝隙,全歼了底比斯圣队,从背后发动对叛军联军的致命一击,最终喀罗尼亚战役胜利。

此后,在亚历山大正式继承王位后,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征伐,取得胜利。后来又相继征服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

在对外发动的征服战争中,其指挥的四大战役无不是教科书般的天才指挥。

但正像本文前面介绍西楚霸王项羽和亚历山大大帝显赫的家室和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样,大体相同却又在细节上不同。西楚霸王和亚历山大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都非常优秀,但同样在细节上存在着差异。

西楚霸王项羽的军事致胜的方式以强行武力进攻的方式获胜的次数比较多,而亚历山大大帝指挥的战斗则以谋略致胜的次数比较较多,只有在极其不利的困境下,亚历山大才会选择与敌人进行纯武力上的对决。

造成这样的情况,应该跟项羽和亚历山大双方的个人武力有很大的关系。

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描写项羽:“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为人豪气,不拘细节,秦始皇东巡会稽,围观者赞叹不已,独项羽不屑道:‘彼可取而代之’。”

身高一米八以上,力气大的吓人,能把上百斤的大鼎举起来,这就是项羽的个人武力。

《项羽本纪 》中描写项羽进行的东城之战 ,这样描写: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描写,更是把项羽的个人武力推到极致:一匹战马载着项羽在围困数重的汉军中冲杀,凡是项羽所到之处,汉军某有敢与其拼杀者,都如惊吓的兔子般溃散而去。那个赤泉候,因为被项羽大喝吓到,连人带马吓得跑出去数里地还惊魂未定。这就是我们西楚霸王的盖世武力最明了的描述。

而西方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个人武力其实很少着墨的,基本都是叙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在征伐大战中如何以谋致胜,以奇致胜,以险致胜,很少甚至基本没有描写在战斗中亚历山大亲自如我们的西楚霸王项羽般以个人武力在混战中拼杀敌军。

其实从亚历山大大帝的简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其个人武力一般的证据。比如描写亚历山大大帝时,只说他身体敏捷,体力充沛,但普遍描写的是其身高可能不足一米六。

要知道,西方人因为饮食习惯和气候的原因,普遍比东方人高大一些,但其不足一米六的身高恐怕在西方算是“小矮子了”,就算其剑术修习的再强大,在绝对力量上也根本不战上风。

但“浓缩的都是精华的”,亚历山大虽然个人武力比不得我们的西楚霸王,但是人家最终依赖智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而空有一身武力的项羽却只落得个身边美人虞姬自刎殉情,自己被逼得乌江自刎的悲凉解决,跟亚历山大大帝的宏图霸业比起来,何其可悲哉!

西楚霸王与亚历山大大帝大体相同,但又细节不同的军事才能,最终还是在个人最后结局上起到重大影响作用。

说完了西楚霸王项羽与亚历山大大帝大体相同但细节上又有所不同的地方,那么他们的主要差距到底在哪呢?为何项羽最终的结局会比亚历山大大帝相差甚远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亚历山大大帝比西楚霸王更具理性的特征,不会为某一件事或者某个人而不计后果的进行行动,说白了也就是项羽有很多“莽夫”性情 ,而亚历山大大帝却是更具理性思考的“智帅”。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明显少于秦军军队人数的楚军进行死磕,勉强取得胜利,这本是体现项羽优秀指挥才能的战例。

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项羽急迫希望出兵攻击楚军,最大的动机其实不是解救赵王歇这些诸侯盟友,而是出于秦军杀死自己祖父项燕和叔父项梁的仇恨,还有秦军使自己沦为亡国之人的仇恨。

这样的仇恨把项羽冲昏了头脑,只想冲上去斩杀自己的仇人,虽然进行了基本的谋略部署,但最终还是让士卒以破釜沉舟的死志,逼迫士卒跟秦军进行纯武力的战斗。但最终结果还是好的,项羽取得了胜利。

另外一个说明项羽“莽夫”性格的例子就是项羽以胜利之师率兵进入秦国领地后,为了泄愤,为了报复秦人给自己造成家仇国恨之仇,竟然放任士兵对手无寸铁的秦人实施烧杀抢掠。

他根本不在乎去笼络人心,收取民心民意,只在乎自己的快意恩仇,甚至把自己的快意建立在跟他“家仇国恨”的毫不相干的秦人身上,断绝了称王关中的民意基础。

还有项羽攻打齐国后,又是因为一些私人恩仇,而放纵兵士抢掠齐地百姓,完全不在乎自己的以后的政治统治基础,此等行为,不是“莽夫”又是什么?

而亚历山大大帝却跟西楚霸王是决然不同的,他能以十分理性的态度处理自己的事务,而决然不会像项羽那般放纵自己的情绪,让非理性的快感支配自己的决策。

在16岁时平叛底比斯的战役中,年轻的亚历山大带领军队迅速击败叛军,打到了支持叛军的老巢城市。

但亚历山大并未因为仇恨和愤怒而下令士卒不分青红皂白的屠城,而是把城内的百姓进行迁徙,只有对顽固的叛军才进行斩杀。在进行了百姓迁徙后,为了不使叛军死灰复燃,才下令摧毁底比斯。

在征服波斯的过程中,亚历山大统治的马其顿帝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数不清的士兵战死,国内很多人成为孤儿寡妇。本应对不同文化的敌对国实行严酷统治,但亚历山大大帝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怀柔政策,将波斯人看作与马其顿人等同,严令士兵禁止劫掠平民。

而后征服埃及也一样,征服印度更是如此,每每征服一地,不管征服时付出多大的代价,自身付出多大的伤亡,他都能理性对待,尊重当地习俗,对当地百姓采取怀柔政策 。

所以乎,埃及人称亚历山大大帝是天神,波斯人称他是王中之王,希腊人尊称他为盟主,而印度人称呼他为领主,被征服的地方很少会出现叛乱。

这完全不同于我们的西楚霸王,一味的快意恩仇,弄得最后除了誓死追随自己的江东楚国亲信,他们竟然完全找不到支持他的势力,甚至很多诸侯都欲要除之而后快。

所以说,说项羽是“莽夫”一点也不为过,和亚历山大比,错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着天大的差距,这一点注定了其军事失败的命运。

其次,项羽比起亚历山大没有成熟的政治手腕。

在楚汉争霸时期,本来陈平、韩信、彭越、英布,张良等绝世谋士良将都是项羽手下,如果项羽有像刘邦一样的政治手腕,施以公正的褒奖和惩处,断然不会造成自己的良将谋士反而成为自己的敌人的情况发生,更不会让自己推举的傀儡楚王最后到了能架空自己兵权的地步,要不是楚王还要靠项羽打仗,估计派人做掉项羽都是有可能的。

比起出身皇族,从小在各个城邦中纵横捭阖的亚历山大来说,项羽政治手腕相差太多。

亚历山大大帝可以轻易地笼络到良将和各个城邦帮自己出兵出钱打仗,甚至在战争不利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叛乱,这就是政治手腕,是能力的体现。

最后,西楚霸王太感情用事,比起亚历山大大帝的理性冷酷处事相差太多。

众所周知,当手中的权力越大,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采取果决和公平的措施才行,不然容易出现感情用事,威胁自己的统治。

但我们的西楚霸王显然是感情用事的极端。有一点成绩就刚愎自用,听信一点谗言,就感情激愤,赶走了自己的唯一得力谋士亚父范增;鸿门宴上,更是因为一点些许的个人感情,放走了日后自己的最大敌人刘邦,以至于最后落得被刘邦逼死乌江的下场。

与之相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当自己的“亲波斯”政策被众人抵触甚至准备哗变时,他并没有因此而暴怒万分,而是以自己的理性和冷酷的处事方式,压服他们;当手下将领卡桑德嘲笑自己接受波斯人的跪拜礼,挑衅自己的权威,亚历山大也会冷酷的抓着其头发往墙上撞来予以惩戒,而不是一杀了之。

总而言之,东方的西楚霸王项羽和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相比,虽然有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两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决定了西楚霸王的凄凉结局,也决定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宏图霸业。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单凭武力,亚历山大大帝恐怕不是西楚霸王的一合之敌;但如果两人凭借综合能力过招,西楚霸王估计也不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对手。

1.《崖柏411 西楚霸王项羽VS亚历山大大帝:同样是无敌英雄,孰强孰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崖柏411 西楚霸王项羽VS亚历山大大帝:同样是无敌英雄,孰强孰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