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落榜举子周培公,因为兜里没钱,只能偷偷在破庙里睡觉。

没钱吃饭,他便卖字为生,隔三差五的,受卖豆腐脑的小姑娘接济豆腐脑,饥一餐饱一餐的,眼看着快饿死了。

这时候,少年康熙皇帝正好微服出巡,上演了一出千里马遇到伯乐的好戏。

落榜举子周培公得遇明主,开始大展宏图抱负。

他帮助康熙一举平掉三藩,成为康熙手下又一重臣。

为了表现周培公谋略厉害,还让周培公和图海带着一万家奴,平掉察哈尔王数万骑兵,劝降拥有八万精兵的王辅臣。

当然,一到功高震主的时候,又要上演兔死狗烹的戏码,周培公被康熙贬到盛京,在天寒地冻中郁郁不得志。

忠臣和明君的人设不能变啊,忠臣周培公就算被贬,也心系朝廷,为明君绘制千里江山地图。

明君就算贬了忠臣,也不能忘了忠臣,明君还要说,都是朝廷里的奸臣谗言诬告,自己受了欺骗。

为了让明君成了真明君,康熙要重新启用周培公,再续一段佳话,可惜忠臣病死了。

上边这段剧情,看得我心潮澎湃,又泪流满面,实在好一段良禽择木而栖,太感人了。结果,全都是小说还电视剧编的。

历史上的周培公,原名叫周昌,字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小时候家里来了两股土匪。

第一股叫李自成起义军,把他爹弄死了。第二股叫张献忠起义军,过了几年把他妈又逼死了。

周培公成了孤儿,还好在家里还有人照顾,读书识字,考中秀才,成了诸生,诸生就是再怎么考也考不上,省里弄个学校给你培训。

周培公一看这不是办法,扔下老婆孩子,去北边京城谋生了。

周培公由于多少有点功名和学问,巴结个权贵,竟然进了皇宫当差,他在皇宫干什么呢?搞史学研究。

具体点就是历史记录员,负责《实录》的誊写工作。

《实录》就相当于备忘录,专门记载皇帝和大臣的活动,比如每天皇帝接见了谁,都说了什么,皇帝上朝时跟大臣讨论了啥国家大事儿,都要一一记录下来。

后来,赶上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叛乱,周培公心中大喜,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他辞去国史馆的工作,进入军中。

你问我怎么知道周培公心中大喜的,他写了诗。

这时候,康熙命令图海带着一万家奴去平察哈尔王数万骑兵。

没错,历史上,康熙缺少兵马,是图海建议他启用上万家奴的,至于孝庄太后有没有掺和我就不知道了。

图海平了察哈尔王后,康熙接着让他去平王辅臣。

此时,周培公在一个叫吴丹的将军的幕府里,吴丹归图海统领,图海听说周培公很有谋略,横刀夺爱,从吴丹那里把周培公调到自己幕府里了。

周培公和图海才真正是千里马和伯乐,在此之前,康熙都不知道有周培公这号人。

打王辅臣的时候,图海跟部将和幕僚们商量怎么办?有人建议用大炮轰了平凉城。图海不愿意,说老百姓是无辜的。

这时候周培公说,他有几个老乡在平凉城,是王辅臣的手下,愿意去劝降王辅臣。

这么大的事儿,图海一个人决定不了,便写了个折子给康熙,让周培公带着去京城,由康熙亲自定夺。

周培公又回到北京,见了康熙,这是周培公第一次见康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见康熙。

康熙看了折子,又听了周培公的计划,同意了。

周培公马不停蹄又赶回甘肃,他回禀图海后,单枪匹马进了平凉城。

不得不说,周培公确实有胆有识,敢一个人去千军万马的敌军老窝。

王辅臣也不是傻子,算得上老奸巨猾,他不能凭周培公空口无凭的一番言语,就相信图海,得谈判。

就这样,周培公开始在平凉城内外两地频繁周折来回,这一番劝降,可费了周培公不少唾沫,不过,王辅臣最后还是降了。

周培公梦想的建功立业终于达成,在康熙那里也赢得有才华有计谋的美名。

平定三藩后,论功行赏,图海向康熙大力推荐周培公,还要康熙把周培公的母亲封为诰命夫人,周培公也表示,要以朝廷的名义厚葬他的父母,康熙一高兴,全都准奏。

后来,周培公又跟着图海西征,不知道打谁,反正跟着图海又去打了一仗,打完仗,周培公在军中就没啥大作用了。

图海再次向康熙推荐周培公,让周培公去朝廷里当官。

结果,康熙大笔一挥,把周培公封为山东布政使参议道。

有人脑袋懵了,啥是布政使,啥是参议道?

布政使好理解,明朝就有了,明清两个朝代,一个省最大的官是巡抚或者总督,巡抚下面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巡抚或总督相当于省长或书记,一个省里所有事儿基本都管,巡抚之下的布政使,相当于专管财税和行政的常务副省长,按察使相当于公安厅长。

这布政使参议道,就是布政使的副手,参议道这个官职,专管布政使手底下具体某一件事儿。

比如管河道的,粮道的,收税的,或者某几个州县的道的,各种具体的活都有一个参议道管,相当于具体分管某件事的副省长。

周培公被分管到登莱道,就是今天的烟台和威海,这俩地方是山东沿海地区,就地图上山东半岛突出来的那块,这下明白了,周培公管的是海防。

说白了,周培公就是管理烟台和威海这片区域海防的道台大人。

结果,周培公在这个地方干了三年,就跟同事发生矛盾,辞官回家了。

周培公跟谁发生了矛盾呢?当地的总兵官。

有人又说了,总兵,总兵,整天听这个名字,这到底是个啥官?

总兵官明朝就已有,打仗的时候,朝廷空降一个总兵,带领一个区域的几乎所有兵力,它上边,最多就有个总制、总督、督师这种朝廷空降的钦差大臣,其实总兵官也是空降带兵的,只不过明朝老是空降这那的,后来总兵官反而下去了。

到了清朝,总兵就多了,一开始有83个,凡地方上的兵马,主要是绿营兵,不分州县,能编成一个营的兵力的,都有个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周培公是海防道台,是地方行政官员,为了搞海防,怎么也得跟当地的绿营兵打交道,要不然没有兵,你还搞什么海防?光靠道台府或者当地府衙的兵,能干什么?

那么,周培公就得跟当地的总兵官打交道,谁知道,两人尿不到一个夜壶里去。

周培公想,自己好歹是跟着大将军图海平过三藩的人,受不了这个气,知识分子嘛,酸臭味也比较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周培公一气之下,回老家湖北荆门了。这一年周培公44岁,已经人过中年。

周培公回老家以后,也没闲着,除写点诗文,教育儿孙,整天就琢磨朝廷大事儿。

后来康熙要打准格尔蒙古部的噶尔丹,周培公还给康熙写折子,分析当时的局势,教康熙怎么打怎么打。

康熙这时候也人到中年了,已经不再是平三藩时的小年轻,根本不搭理周培公这茬,甚至,有可能都忘记周培公是哪棵葱了,周培公献上的计策没有一点回音。

由于这时候他的伯乐图海已经去世,没人向朝廷举荐他,就这样,周培公失去再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周培公没法当官,只能在家含饴弄孙,以写诗为乐,最后病死在家里。

有人就说了,你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周培公再次被康熙启用,还当了盛京提督,最后死于任上。

首先我要说,清朝就没有盛京提督这个官职,周培公又怎么当的盛京提督?

提督这个官,凡涉及到军队的,在清朝一般只管绿营兵,清朝皇帝会把汉人为主的绿营兵安放在他们老家盛京?开什么玩笑?

实际上,盛京最大的官,是盛京将军,管理着这里包括军事在内的所有大小事务,直到清朝灭亡前夕,满清朝廷才改盛京将军为盛京巡抚。

其次,盛京作为清朝的留都,号称满清的龙兴之地,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东三省都是封禁不准开垦的,何况盛京?

所以,除了发配到那里的各种罪犯,那里都是旗人或他们的包衣。

康熙会派一个汉人做他老家的军事长官?

如果仔细去查查,清朝几十个盛京将军,除了清末有一两个汉军旗人当过,剩下的全都是正宗的满清贵胄或蒙古八旗的。

第三,周培公也就在平三藩的时候劝降过王辅臣,此外没立过什么大功劳,他更加没有过带兵攻城掠阵的表现,其实没什么资格做提督这种级别的军事主官的。

有人研究过周培公的诗作,他确实是死在老家湖北荆门。

1.《西堤说文史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劝降王辅臣真的,被康熙贬到盛京假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堤说文史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劝降王辅臣真的,被康熙贬到盛京假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