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西晋结束后,天下陷入了南北势力割据的分裂状态,此后的百余年时间内,南北方都曾出现英才试图完成统一,双方以长江为界你来我往,从经济和文化角度,南方似乎都要比北方先进,但最终统一的历史任务却是由北方的政权完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与北方民族与社会的复杂有关。

一、东汉以来中原王朝的沉疴:门阀林立与大族割据

秦汉之间的交替,是由一群布衣完成的,通过分析汉朝开国元勋的身份可以发现,这批人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权力的再分配非常彻底,因而西汉是充满能量的一个王朝,虽然开国时期国力衰微,还频频遭受北境匈奴的骚扰,但不过百年时间,他便完成了中原统一与国力强盛两个任务。

但是西汉中后期开始,土地兼并的现象逐渐严重,可以说西汉之后的每一次乱世的根源,都是豪族割据造成的。但是无论是结束新莽的刘秀,亦或是结束三国的西晋,他们都不再拥有汉高祖那样的纯粹,扶植他们登上权力巅峰的都是地方豪族或是世家,无论是刘秀还是司马家族,他们在得势后都选择了纵容这些大族,这就导致了世家豪族在百余年间不断的发展。

永嘉之乱后,一大部分汉人渡过长江来到南方,随着他们来到南方的不仅仅是财富与制度,同时还有世家掌控政治的传统,这些南渡的侨姓世族拉拢了本就在江南的吴姓士族,共同掌握朝局,甚至还出现了臣子擅权,皇帝常年作为傀儡的情况。

《晋书》记载:“王与马,共天下。”

在北方,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政权虽然频繁轮替,且各个胡族部落轮番登上历史舞台,但盘踞在北方的豪族却是岿然不动,坐拥家族财富,且始终在朝中有一席之地。

二、从十六国到北朝:民族融合与土地再分配

北方的统一要从拓拔鲜卑建立的北魏开始说起,这支史诗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曹魏时便活跃在北方大陆,韬光养晦多年后最终掌握了整个北国。有关北魏冯太后所领导的太和改制,不能简单地从民族融合入手,如果细究其中的权力变换,便可以看出冯太后的政治智慧并非只是朝堂上的勾心斗角。

作为游牧民族,鲜卑过往的决策并不是单一的有一个家族决定的,而是有贵族们共同决议,北魏建立后,虽然建立了帝制,但是贵族藩王的势力依旧不可小觑。除此之外还有上文所提到的,留在北方的豪族,或合法或非法地占据着大量的土地与人口。

北魏改革的过程,便是将鲜卑贵族的政治权利分配给汉人,汉人大族的土地人口分配给鲜卑贵族的过程,双方的实力都潜移默化的被削弱,皇权才能巩固。促成这一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胡汉矛盾,但改革的结果不仅仅促成了汉人与胡族的和解,更是削弱了世族的力量除此之外,胡人之间的内部矛盾亦是阴差阳错的释放了一大批人口。北魏统治末期,鲜卑皇帝与贵族都骄奢淫逸,而在北境镇守边疆的其余胡族地位低下,被长期的压迫。

这种其余胡族与鲜卑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最终便促成了所谓的六镇起义。这次起义最终因为义军兵力分散、将领才干缺失而失败,但是战乱却打破了原有的庄园经济。许多原来依附在大地主庄园内部的劳动力阴差阳错的被释放出来,许多的土地回归国有,国家的税收因而得以提升。再加上后来北周的皇帝大多雄才大略,加深了太和改制的力度,北朝的国力得以提升。

与此同时的南朝,还处于一种脆弱的繁荣当中,更优渥的耕作气候与相对稳定的世道使得国家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大族的势力却扎根至帝国深处,人民与贵族都沉醉在佛教与享乐当中无法自拔。制度的腐朽、皇帝的无能与大族的擅权使得南方根本无力抵抗北方军队的入侵,北方稍微集结人马,统治便迅速瓦解了。

结语

遍览南北朝的历史,便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居安思危这句话的深意,北朝一开始风雨飘摇,但是政治家们却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显神通,重整山河,南方始终在安稳与富庶当中,却逐渐变得孱弱。同时要认识到,虽然十六国的历史是混乱的,但是它却对日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晋书》

1.《绝代历史分享 胡汉矛盾:北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根本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绝代历史分享 胡汉矛盾:北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根本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