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锐,字蓄之,生于北宋祥符五年(1012年),先祖居吴兴,仕吴越钱氏。至太平兴国四年(978年),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沈锐的曾祖父不愿跟随钱氏至汴京(今开封),而是带着一家人迁居广德城南。
北宋早期,广德地方对教育不够重视,“初,广德人未知学”,甚至嘲笑读书人,“桐川之俗,初不趋学,读书者,辄笑之。”直到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发展教育,请三位名士执教,广德学风才渐盛,擢第者相继。沈氏本为吴越官宦家族,历代重视学业,即使迁居广德,也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沈锐小时候又赶上了范仲淹所开创的地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时期,从小就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尚气节,遍读子史百家,涉猎经星卜志。还善诗文,好饮酒,好客且谈吐不凡,十里八乡的人都见而敬之。沈锐生有三儿三女,他不顾乡俗陋习,秉承重教家风,毅然送子读书,其中二子沈凭文彩熠熠,并于熙宁六年考中进士。
沈锐晚年学佛,常解其理,早已洞察人生。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的某天,他曾对儿子们感叹道:“人生一世,如夜托逆旅,方六七十则鸡唱之时也。睡余飞梦不旋,顷而觉则又行而之彼矣。”二个月后,沈锐病故于家,终年六十二岁。
关于沈凭的记载,历来不多,现存最早的嘉靖《广德州志》云:“沈凭,余中榜,官至奉议郎。”寥寥数十字,后世历代州志记载均如此。北宋后期名臣和学者陆游的祖父陆佃,曾称赞沈凭“有文行”,并说他是“吾游之贤者也”,可见沈凭很有文采,有贤者之风。
沈凭在考中进士之前,还曾拜读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门下。治平三年(1066年),王安石闲居金陵(今南京)设学官教学,沈凭闻讯前往,成为王安石早期的得意门生,并与王子雱(王安石子)、陆佃、龚原、蔡猿、徐君平等交游,渐成“王安石新学”(荊公学派)的一员。
元祐五年(1090年),沈凭在福州,与知府柯述等人交游,乌石山天香台至今仍保留有他们的题刻,现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摩崖题刻全文为:“元祐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府帅温陵柯公率东阳陈恺、朱崧、胡章,莆阳郑令卿、陈觉民、许国,括苍叶之表,会稽高彖、关景山,建安熊浚明,桐川沈凭,温陵许毂、杨璞、王裕民,同游神光寺,会于道山亭。”
另外,《广德州志》记载熙宁六年与沈凭同期考取进士的还有沈冲,官至朝散郎,笔者怀疑两人为堂兄弟,“凭”字古代为“憑”,与“冲”字形旁一致,极有可能为一个家族。
沈氏迁居广德后的五十余年间,先后诞生了五位进士,也算得上广德一个文化世家。除了熙宁六年余中榜的沈凭和沈冲外,还有政和二年(1112年)莫俦榜沈伾、宣和六年(1124年)沈晦榜沈虚中和沈傃,共计五位进士。
沈伾和沈傃,州志均未载历官,据笔者多年搜罗,沈傃曾于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至十一年二月任严州州学教授,期间与郡守董棻、严州人喻彦先编辑《严陵集》,“州学教授沈君傃与诸生广求备录,时以见遗,乃为整比而详”,终成九卷。另外,笔者怀疑两人也是兄弟。而沈虚中,更是累官至礼部尚书。
张超,安徽广德人,地方文史研究者。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档案学会档案文化研究委员会研究员、省级非遗项目祠山张渤传说传承人、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广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1.《徐厚冰工作室 王安石的得意门生广德人沈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徐厚冰工作室 王安石的得意门生广德人沈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