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三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先是趁宋襄公不备,在盂地劫持了宋襄公,而后又在鲁僖公的请求下将宋襄公释放。

被释放的宋襄公听说公子目夷已经即位成为宋国国君,便想要投奔卫国,谁知此时目夷派来使者,请求宋襄公回国即位,并向宋襄公请求说道:“臣之所以摄政君位,只是为了替国君守卫宋国,宋国是国君的宋国,如今国君不入宋国,又准备去哪里呢?”

这位使者前来,不仅是为目夷传话,而且还带来了宋国国君的车马仪仗,奉迎宋襄公回国即位。宋襄公回国之后,目夷退出君位,仍然以臣子身份侍奉宋襄公。

宋襄公回国之后,想起前事种种,越想越气。他本欲称霸诸侯,却没想到被楚国戏弄一番。每每想到此处,他便痛心疾首,对楚成王的怨恨深入骨髓。每想一次,他的恨便增加一分。

除了怨恨楚国劫持之外,宋襄公还怨恨楚成王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盟主之位。这盟主之位本是他的,却被楚成王抢了过去,之所以能够被楚国抢去,则完全是因为郑文公的倡议,正是因为郑文公的倡议,诸侯才奉楚国为盟主。

搞不了楚国,我还不能收拾你郑国吗?

第二年的春天,也就是盂地会盟的第二年,郑文公前往楚国,朝见楚成王。宋襄公听闻大怒,当下便让公子目夷与世子防守宋国,自己亲自带领全国之兵讨伐郑国。目夷劝谏道:“楚郑两国刚刚结盟,宋国如若攻打郑国,则楚国一定救援,此行恐怕不能取胜,不如先修明内政,日后再议出兵之事!”司马公孙固听说宋襄公要出兵攻郑,也前来劝谏。

宋襄公听完目夷的话之后,他没有回答,因为目夷说的是对的,如果硬碰硬,宋国的确不是楚国的助手。话虽如此,但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可当公孙固也来劝他不要出兵时,宋襄公却生气了,他呵斥说道:“既然司马不愿去,那就让寡人一个人去吧!”公孙固听罢,不敢再多发一言,遂随宋襄公出兵伐郑。

郑文公得到消息后,急忙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召集群臣商议说道:“郑国臣服我国很久,此次应当救援。”成得臣听罢,上前一步,拱手说道:“救郑不如伐宋!”

“嗯?”楚成王有些疑惑!

“宋君之前被我国擒获,国都也被我国围困,宋人早已害怕我国。如今宋君不自量力,以大军伐郑,大军既出,其国内必然空虚。如若此时咱们趁其空虚,率大军攻伐,必定可以以逸待劳,既可解围郑国,也可打败宋国,一举两得!”

楚成王点点头,同意了成得臣的计谋,他命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率军攻伐宋国。而此时宋襄公正与郑国对峙,听闻楚军来攻,便将宋军开往泓水以南对抗楚军。

而楚军此时则在泓水以北,与宋军隔河相望。成得臣安定军队之后,便让人往宋襄公处下战书约定作战日期。公孙固劝宋襄公固守为本,只需挡住楚军即可,不必与楚交战,但宋襄公始终忘不了称霸中原,他对公孙固说:“当初齐桓公兴兵伐楚,从而奠定了自己的霸业,今日与楚作战,我怎么能退缩呢?”

公孙固再次请求说道:“天下抛弃商已经很久了,您现在想要复兴,恐怕不能成功啊!况且楚军兵强马盛,我们凭什么取胜呢?”

宋国是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而建立的诸侯国。正因为如此,公孙固才说上天已经抛弃商很久了!公孙固的话以上天为由,企图用天命劝阻宋襄公与楚作战。

但宋襄公仿佛是突然患了选择听觉障碍,对于公孙固的天命,他没有听进去半点,但对于楚宋之间的力量对比,他倒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楚国虽然兵马众多,但他们仁义不足。而我虽然兵马不多,但我仁义有余,当初武王只凭借几万人,就战胜了几十万殷商士卒,完全是凭借仁义!如果今日我逃跑了,那就是用有道去逃避无道,即便这样可以取胜,那我也是生不如死啊!”

宋襄公的这番言论很有趣,光凭仁义就可战胜虎狼之师吗?除此之外,他举的例子也很有意思,宋国是商王朝的后代,而他举的例子恰恰是武王伐纣,攻灭商朝的义举。

就算是商的祖先想要保佑此战宋国取胜,听到这番话之后,恐怕也会倒向楚国吧!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宋襄公爽快的接受了成得臣的挑战书,并约定双方在泓阳交战。

这场战争,将决定了宋襄公能否成为诸侯霸主,如果他能战胜楚国,那么他将成为名正言顺的霸主。为了地位与荣耀,宋襄公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1.《八斗带你看历史大人物 春秋大人物之楚庄王:第五章 被激怒的宋襄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八斗带你看历史大人物 春秋大人物之楚庄王:第五章 被激怒的宋襄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