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许昌人来说,新的街巷散发出现代气息,而老街则印刻着人文历史。

说到许昌人的记忆,东大街是始终无法绕开的话题。如今的东大街车水马龙、商铺林立,是市区装饰材料门店比较集中的街道;而在民国时期,东大街上住的大多是官绅名士。徐家院、孔家院、葛公馆等分布在这条街道上。

让我们一起再次走上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去聆听它那布满年轮的故事。

清初时叫道德坊街

6月10日午后,骄阳似火。记者沿许都路向西穿过古香古色的东城门,开始追寻东大街的“前世今生”。

进入东大街,记者看到路上车水马龙,两侧是各类装修材料、五金百货门店,一派繁华、祥和的景象。

作为许昌老城区的主干道之一,东大街曾和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共同构成老城区的交通要道。旧时,人们自东向西经过护城河,进入东城门就到了东大街。

其实,东大街是一条有历史的街道。据史料记载,东大街在明代称承恩街,清初为道德坊街,原与西大街、南大街相交。清同治年间取“中间天平,天下太平”之意,将道德坊街西段改称天平街。

与东大街类似的还有北大街,其在明代称道德街,清初为承恩坊街。清同治年间,取“心怀安宁,安居乐业”之意,改承恩坊街南段为安怀街。

翻开1933年版的《许昌县志》,我们可以看到一张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街巷图。彼时,完整的城墙、护城河护佑着一方百姓。除了城墙和护城河,许昌城还有四座高大的城门。连接东城门与西城门的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自东向西分为东门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西门大街。

“明清时期,许昌东城门外设有瓮门。”在东大街居住的周宏德告诉记者,他今年87岁了,他们家世代在东大街居住。原来东城门上有石匾额,上书“东联江汉”;东瓮门则为“阳和门”。

古时城门的命名,通常与城市定位、周边环境、区域空间相联系,同时与中央政权统治思想遥相呼应。因此,城门的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军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

在一张拍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黑白照片上,记者看到有一群戴着礼帽的群众在东大街围观一则布告。拱形的城门上“东大街”三个字清晰可见,旁边还摆放着一架梯子。

街上居住者多为达官贵人

在周宏德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东大街东段北侧一胡同内的孔家院旧址。青砖灰瓦的老房子废弃多时,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派。在老人的印象中,以前曾经住在这里的徐立吾、孔绍周有权有势。

“徐立吾是民国时期许昌城有名的大绅士。他主要是经营烟草、五金、百货,还当过当时许昌商会的会长。”提起徐立吾,周宏德打开了“话匣子”。然后,周宏德指着建安区武装部家属院的位置,说:“这一大片原来都是徐立吾的宅院。”

1933年,北大学生贺仲莲回到许昌开展革命活动,以其父贺升平之名,联合朱又廉、周锦堂、徐立吾等创办了私立灞陵中学。

接着,周宏德又给记者讲起了葛公馆的故事。

“葛公馆在东大街上,光房舍就有100多间。”周宏德说,当年威震武林的曹振谱在许昌教拳时,就住在葛公馆,其位置在今聚奎街东侧不远处的一个胡同口附近。

相关资料显示,葛公馆建于清咸丰年间,有房舍上百间,占地一顷。1950年,这里的房屋被卖出一部分,所得捐给国家,用于支援抗美援朝。

如今,在市儿童医院旧址东侧还能看到一处建于上百年前的老房子。这处老房子的昔日主人姓王,曾与外国人合伙做煤油生意发了家,在城中东大街、烟行街、西关等处购置多处房产。后来,其家道中落,老房子被卖并数易其主。在曹魏古城建设过程中,这处老房子被保留下来。

其实,周宏德的讲述在李季安先生曾撰写的一篇《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中得到了印证。《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这样写道:“东大街西段路北有商务会,商务会西面为许昌头号绅士徐立吾的宅第,也是其迎送许昌军政大员的处所。东大街东段路北有省商会会长孔绍周的宅第;路南有4座插花大门楼,房主葛新如曾经聘请河北振远镖局总镖头曹振谱在此设立武馆。”

知名书店曾在东大街设分店

东大街除了是旧时官绅名士的聚居地外,还是一处“文化高地”。

20世纪30年代,许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书店。那时的书店都是自己印书自己发行。

第一家来许昌开设分店的是上海商务印书馆。这家分店最初设在东大街的马家胡同里,连个门面都没有,主要经营中小学教科书的批发和零售。

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分店在南大街中段设立门市部,售本版图书(出版社根据出版规划确定出版的图书),兼售钢笔、墨水、练习本、印台等西式文具。

商务印书馆许昌分店出售的本版图书颇为齐全,如《万有文库》《四部丛刊》《大学丛书》《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文学研究会丛书》《百科小丛书》和各种词典。

当时,小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商务版的《国音学生字汇》,中学生几乎人手一册《模范英汉字典》。

聚奎街口曾是许昌市第一食品厂所在地。市档案局的相关档案资料显示:1977年,许昌市第一食品厂改造糖果车间,引进新设备,研制了新产品。1980年以后,共生产11种软糖、10种硬糖、13种高档糖果。如今,这里早已成了商业房和家属院。

随着岁月的流逝,东大街早已变了模样。在如今市档案局收藏的多幅老照片中,记者看到昔日的东大街并不宽敞,两侧是低矮、破旧的瓦房。从东大派出所向东,路南一带也是如此,街头电线凌乱,没有种植行道树。居民家里种植的是桐树。而今,这里道路两侧是楼房,金枝槐成了行道树。

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东大街上往日的尘烟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发展、商机无限的现代气息。

也许,这就是许昌,一座古城经历着现代化蜕变,而我们身处时代的洪流中。

(许昌晨报记者 张铮)

1.《一孔看中原 许昌东大街:旧时官绅名士的聚居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孔看中原 许昌东大街:旧时官绅名士的聚居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