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朝阳区左家庄的一个小区里,经常见到一位年近七旬的大婶在打扫卫生,起初大家都以为她是环卫处派来的保洁员,后来经过核实才知道,这位大婶并不是环卫处的工作人员,她是在义务为小区居民做保洁。

这位大婶叫马凤玲,她是陕北人,丈夫是北京知青,儿子就住在那个小区,她和丈夫还生活在延安,这次进京是应儿子儿媳的邀请来北京小住的。

马凤玲的丈夫叫郑国庆,是1969年3月份到陕北插队落户的,他在陕北的马家湾大队第三生产小队生活了十多年,考上大学才离开了农村。说起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郑国庆感慨万千,他说他的婚姻曾经遭到过父母的强烈反对,最后生了娃娃才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祝福。他说他和陕北婆姨生活的很幸福,夫妻俩几乎没吵过嘴。还有陕北老乡的关爱和热情帮助,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郑国庆是1952年10月1日出生的,他的父母就给他起了国庆这个名字。郑国庆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作为北京知青,他原本要去内蒙古建设兵团贡献青春的,可他的同学孙小丽说陕北好,那里是革命老区,那里牛羊满坡遍地庄稼,还说陕北风光赛江南。为了满足孙小丽的心愿,郑国庆去了陕北农村,成了插队知青。郑国庆和孙小丽是以情侣的身份,一起去陕北插队落户的。

孙小丽是郑国庆的初中同学,她俩曾同桌一年,两人关系很好,他俩早有恋爱迹象,在班级已不是什么秘密。孙小丽还给郑国庆写过我爱你的纸条,被一名顽皮的同学当众宣读,弄的郑国庆尴尬了好久。

陕北的马家湾大队虽然离延安不远,可那里的耕地贫瘠,沟壑纵横,社员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吃糠咽菜是常有的事情。郑国庆他们被分派在马家湾大队第三生产小队,十多名北京知青临时分散开借住在了老乡家中,队里把从公社粮站领回的知青们的口粮交到老乡家,知青们和老乡一起搭伙吃饭。

郑国庆和两名男知青临时借住在马队长家,他们三名男知青和马队长家的大小子马成成同睡一铺土炕。当年马成成也是十六岁,和知青们的年龄差不多。马成成还有一个妹妹,叫马凤玲,当年十四岁,长得很漂亮,据说是马家湾大队的一枝花。孙小丽和两名女知青住在了小队会计家,也和他家搭伙一块吃饭。看看陕北的贫穷和落后,孙小丽哭了,她说后悔到这样的鬼地方来插队,去兵团可能会好一些。

在老乡家里一住就是两年多,到了1971年秋后,各小队才为知青们新打了窑洞,成立了知青点,郑国庆他们统一搬到了新打的窑洞里,大家也开始在一起吃饭了。在老乡家借住的时间里,知青们和老乡家相处的都很好,他们之间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说别人,单说郑国庆,他在马队长家居住期间,空闲时间就教马成成和马凤玲识字写字,也常帮着挑水打柴,马队长的婆姨经常给他们做好吃的,平时马队长家舍不得吃的鸡蛋,也都煮熟了送给郑国庆他们。郑国庆也舍不得吃煮鸡蛋,他会想方设法送给孙小丽。有一次马凤玲去她姨姨家拿回两个甜瓜,马凤玲偷偷送给郑国庆一个,郑国庆又偷偷送给了孙小丽。

1972年秋后,马家湾大队小学恢复上课,马队长到大队书记那里求情,大队书记答应让郑国庆去小学当老师。郑国庆竟然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民办教师名额让给了孙小丽。为这事,马队长挺不高兴的,马凤玲也说郑国庆是个糊脑松(陕北方言糊涂虫),这么好个差事咋能随便让给旁人。

第二年秋天,马家湾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名额(全公社就两个名额),因为郑国庆领头办了农民夜校,还为队里的农业生产提出过好的建议,大队书记决定让郑国庆去上大学,并把报名表、政审表和体检表都交给了郑国庆。说句实话,上大学一直是郑国庆的理想,他做梦都想去上大学,这么好的事情突然落到自己头上,郑国庆心里有多高兴有多激动真得是难以言表。

就在郑国庆高兴得手舞足蹈时,孙小丽从学校跑了回来,她泪眼婆娑地看着郑国庆,说非常渴望去上大学。对于孙小丽的这个要求,郑国庆也很为难,他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答应了孙小丽的要求,在报名表上填上了孙小丽的名字。大队书记得知郑国庆把大学名额给了孙小丽,他很生气,指着郑国庆的鼻子说:“你这个糊脑松,这个名额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来的,金贵得很,咋能随便让给旁人哩。”

就这样,孙小丽成了马家湾大队第一个工农兵大学生,高高兴兴跨进了大学的校门。郑国庆替代孙小丽,到学校当了小学老师。

一年后,郑国庆收到了孙小丽的绝情信,她说她父母不同意他俩在一起,希望郑国庆忘了她,找一个比她更好的对象。郑国庆虽然也想过会有这一天,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了,他还真的难以接受。一向坚强乐观的郑国庆没有承受住这个打击,他病倒了。

知青电视剧剧照图片

得知郑国庆病倒的原因,一同插队的知青们和乡亲们都很同情郑国庆,都说孙小丽这个人太不地道,不会有啥好下场。马队长的婆姨得知郑国庆病了,天天给他送好吃的,还宽慰他说:“这样的女子不厚道,不要也罢。”马凤玲也来安慰郑国庆,还笑着开玩笑:“国庆哥,不要难受嘛,孙小丽心不善良长得也不好看,让哦妈给你介绍一个咱陕北婆姨,会唱信天游还会疼人,比她孙小丽强十成。”

很快,郑国庆就从失恋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想想这几年为孙小丽的付出,再想想孙小丽的任性和自私,郑国庆觉得没什么可留恋的,更不值得自己痛苦,他重新振作起来,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学校的娃娃们身上。

因为刚来陕北时在马队长家借住了两年多,郑国庆对马凤玲有了很深的了解,那时他就对马凤玲不反感。自从和孙小丽分手后,马凤玲又经常来找郑国庆拉谈,给他送好吃的,给他宽心,渐渐的,郑国庆从心里喜欢上了马凤玲。马凤玲也很喜欢郑国庆,只是她觉得自己是个农村女子,又没多少文化,她觉得自己配不上郑国庆。

转眼到了1977年春天,在马家湾大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招工的招工,招干的招干,已有三分之二的人先后离开了马家湾大队。这期间,郑国庆也有两次机会可以离开马家湾大队,可他舍不得学校的娃娃们,他也深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一直没离开。郑国庆没离开的马家湾大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和马凤玲坠入了爱河,已经分不开了。郑国庆给他父母写信告诉了他和马凤玲恋爱的事,没想到他的父母都坚决反对,还说出了没有这个儿子的狠心话。

那年秋天,在父母的极力反对下,郑国庆和马凤玲结婚了,第二年初秋,马凤玲生下了一对龙凤胎,两个娃娃健康活泼,可惹人喜爱了。第二年夏天,郑国庆考上了延安师范学院,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

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马凤玲哽咽着对郑国庆说:“你考上了大学,不会不要哦和娃娃了吧?”“看你想哪去了,你以为我是孙小丽呀,上了大学就抛弃爱人,我要那样做,天打雷劈。”郑国庆一本正经当着妻子的面发下了毒誓,马凤玲用手堵住郑国庆嘴,泪流满面。

开学前,郑国庆带着他的陕北婆姨和两个娃娃回到了北京,他的父母抱着两个可爱的宝宝泪如雨下。看父母哭了,郑国庆笑着跟他父母说:“爸!妈!你们要是不喜欢凤玲,我就和她离婚,让她抱着两个娃娃回陕北,反正我考上大学了,毕业后就成了国家干部,再找个对象也不困难。”“你要敢有这种想法,看我不让你爸把你的腿打折!凤玲这么漂亮的女人,你打着灯笼也找不到。”郑国庆的母亲狠狠训斥了儿子一顿,一手抱着孙子,一手把马凤玲揽了过来。

大学毕业后,郑国庆留在了延安,成了一名公办教师。1984年春天,马凤玲被招工到县供销社,第三年就调到了延安,他们一家四口终于团圆了。

1998年,郑国庆的儿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他的闺女考上了延安大学。大学毕业后,郑国庆的儿子留在了北京,她的闺女在延安结婚成家了,一双儿女生活得都很幸福。马凤玲对公婆特别孝顺,常接他们到延安小住。

2012年10月份,郑国庆光荣退休。退休后的第二年,郑国庆邀请了当年在马家湾大队一起插队的同学们到延安游玩,还带领大家回到马家湾看望了乡亲们。十几名同学中除了孙小丽,其他人全都齐聚第二故乡。原来,孙小丽的生活并不幸福,2008年离异后一直一个人生活,她和大家几乎没怎么联系。

邢仪老师知青油画作品

目前,郑国庆和他婆姨还在北京的儿子家,他们是五一节前两天应儿子儿媳邀请来到的北京,计划七月初回延安。因为郑国庆的婆姨忙碌惯了,到哪她都闲不住,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情景。这次进京,郑国庆又和当年一起插队的朋友们聚在了一起,大家已经约定好了,今年九月份陕北再聚。大家都说,第二故乡永远都有他们的牵挂。

作者:草根作家

1.《草根故事茶社 知青岁月:在陕北插队时被女友抛弃,漂亮的陕北女子成了他的婆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草根故事茶社 知青岁月:在陕北插队时被女友抛弃,漂亮的陕北女子成了他的婆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