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考试,和现代的高考制度有不少相似之处,都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较量。不管是今天的高考还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都是非常严格,对舞弊行为严厉打击,现代的严重舞弊者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古代更有掉脑袋的风险,但这仍然阻止不了前仆后继的作弊者。

古代人的作弊手段很多,可以说现代人的作弊手法,除了需要用到电子产品的,基本都是古人玩剩下的。科举考试中作弊手法主要有三种:夹带、代考、泄题。有收藏家收藏一本微型书,长仅有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上面却写了十多万字,字才一毫米,是用老鼠胡须做的鼠毫笔写成的,这便是古代士子夹带的作弊工具。还有人把《四书》、《五经》数万字抄写在坎肩上,穿进考场。

因为古代没有照片也没有身份证件,因此代考也很常见,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便是代考高手,传说温庭筠曾经在一场考试中为八个人代考,并且全部高中,然而自己却一直没有考中进士。至于泄题便需要收买考官,这是一项风险很高的舞弊行为,因为牵涉到行贿受贿,处罚也是极其严厉的,清朝便有不少考官因此掉了脑袋,比如雍正年间,被腰斩后连写七个惨字的俞鸿图。

后来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舞弊方法,这种方法表面看上去冠冕堂皇,根本用不着夹带之类的低级手段,那便是考生在开考之前,拜到主考官门下,成为考官的门生,这样主考官在批阅试卷时,便可以额外照顾,当然主考官也不是什么考生都收,还要参考他们的文章、籍贯。而考生高中状元、进士之后,自然也会回报自己的老师,考生、考官互相抱团,这边形成了结党现象,如楚党、浙党、齐党等。

这种舞弊现象本身,严重影响朝廷选拔人才,由此带来的结党行为,更是扰乱朝纲。朝廷对此事的解决方法完全就是鸵鸟式的,那就是规定考生在考中之后,需要拜主考官为师。这样一来提前拜师不再有必要,反正早晚都要成为师徒,因为拜师引发的舞弊现象减少。但结党行为并没有受到限制,官员只要当一次主考官,就可以收获数十名前途无量的门生,因此他们也成为结党时的中流砥柱。一直到清朝,这种由科举考试带来的结党行为也无法禁止,只能对主考官做出限制,那就是任用名气大、名声好,但手里没有多少实权的知名大儒担任主考官,对结党现象稍加限制。

1.《米兰守望 古代的“高考”科举中怎样作弊?有种作弊手段堪称阳谋皇帝也无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米兰守望 古代的“高考”科举中怎样作弊?有种作弊手段堪称阳谋皇帝也无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