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罗贯中曾在《三国演义》中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点出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周期。自始皇帝一统六合之后,中华大地上两千年来虽然纷争不断,统一却是永恒的主旋律。
然而历史上有三个朝代,却是因偏安一隅而显名青史。不过这三个朝代受到的评价各有差距,国运实力更是云泥之别。这三个朝代便是广为人知的东晋、南宋和南明。
这三个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败退南方之后的产物,为何国运和实力却天差地别。这其中自然是有着多层次的原因,今天我们先从两个阶级来进行分析,看看为什么南明会如此不堪。
士大夫和流民这两个群体,一直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他们就是当时社会的两极,分别代表着权贵与贫贱、压迫与受压迫、稳定与动乱、精英与愚氓。
士大夫一词的起源十分久远,早在周朝就已经作为官职出现了,后来就被引申为皇权之外的统治阶级的统称。士大夫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政治能力,在古代的国家政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流民就更好理解了,当阶级出现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兼并剥削。古代小农经济社会里失去土地,那就意味着失去一切。这些人没法通过种地养活自己,只能四处流窜寻找活路。
在科举制和印刷术造纸术出现之前,贵族地主才有资格和财力去拜师学习,出身贫寒的人想学习知识可谓难于登天。因此所谓士大夫长期都是贵族地主们才能担任,而他们自身的阶级也就决定了他们只会代表贵族地主的利益。
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士大夫阶层想要攫取利益必然要兼并土地。于是掌握了权势的贵族地主们土地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的流民自然也越来越多。这两个群体天然就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有着根本利益的矛盾。
古代封建王朝覆灭衰落有着千奇百怪的原因,但是刨根问底终究少不了这两个群体的影子。王朝末期往往豪强兼并最为严重,中央朝廷对地方的难以控制,一旦遇到天灾流民群体就会暴增,农民起义也就不远了。
一、东晋何以维持百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说起东晋大家想到的就是名士风流和那句著名的“王与马,共天下”。曹丕的九品中正制经过百年发展,到东晋时早已根深蒂固。那是真正以血脉为依据评定高下的时代,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
东晋的门阀分为南渡的北方世家和南方本地氏族,两者之间互相鄙视斗争不断。加之当时南方的气候条件和物产与中原地区相比也相差无几,这些士大夫在南方就能获取足够的利益,自然是毫无北伐的想法。
幸而当时的北方更加不堪,自淝水之战后整个北方更是崩裂成十几个小割据势力。他们的人口土地能够自我维持已经算是不错了,根本无力南下。故而祖狄、桓温、刘裕等豪杰挥师北上,自是气吞万里如虎。
而东晋的底层农民们在战乱之下自然是难以生存,逃至南方之后还要继续被士大夫们剥削压迫。按照正常的发展,农民起义的爆发指日可待。然而士族门阀为了利益,又一次利用了这群可怜的流民。
东晋时期五斗米教传播甚广,甚至连皇帝都是其信徒。而在古代社会一种宗教有如此影响力必然会滋生野心,推行五斗米教的孙泰就是这样的野心家。
孙泰出身南方士族,本就身居高位,又借着五斗米教为自己积蓄力量。随着东晋内部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孙泰自觉时机已至准备起兵反叛。野心勃勃的孙泰刚要动手,便被人举报,直接被诛杀。
孙泰的侄子孙恩并没有因此退缩,他联合自己的亲家,出身范阳卢氏的卢循一起发动叛乱。他们用五斗米教控制着那些向往美好生活的流民,用流民的力量满足自己的权欲。随着刘裕击败卢循,这场荒唐的邪教动乱宣告失败。
东晋能有百年国祚,除了当时北方势力过于孱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家门阀与底层人民的奇怪羁绊。当时经过多次战乱,人口锐减,整体上不存在缺少耕地的情况。
在门阀最为势大的东晋,底层农民想要温饱只能依附于这些剥削者门下,成为部曲或农奴。自耕农也可以靠着种地勉强糊口,社会整体还算安定。本来可能爆发的农民起义,也在野心家的利用下损失了力量。
二、南宋何以偏安
和东晋不同的是,南宋面临的北方对手更加强大野蛮。但是金国军队以骑兵为主,难以追击至秦岭淮河以南。而宋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已经与北方无异,所以赵构政府逃至南方很快就能立足。
南宋建立之后,江南地区的富饶和繁华顿时让赵构迷失其中,一心只想苟且于此做个大地主。上行下效,追随于赵构左右的士大夫们也大多忙于兼并敛财。主张北伐的文臣武将个个下场凄凉。岳飞即便连战连捷也落得个莫须有之罪。
在对金国称臣求得苟安后,金国与南宋同时开始了政权内部的腐化堕落。金国面临着中原文化政治制度对部落文明的冲击,加上北方草原迅速崛起的蒙古人,很快就亡国灭种。
而南宋政权内部的情况也相差仿佛,由于士大夫不用纳税,国库的巨额钱粮就落在了底层人民的头上。加上花样繁多的杂税,很多农民甚至不敢生育。村里乡间的水塘沟渠里尽是溺死的婴儿,即便如此士大夫们也不愿舍弃一点点利益改善民生。
毕竟士大夫们是铁打的士大夫,而南宋赵家不过是流水的皇帝。想要改善局势的贾似道发起了新政,很快就遭到了士大夫集团的疯狂反扑。贾似道被害死后,这些投降元朝的士大夫对其大肆编排,污为奸佞,让元世祖忽必烈都于心不忍,出言反驳。
三、南明有多么不堪
李自成入北京后,失势的明朝统治者们也如前人一样选择南遁。这些士大夫们本就是起于江南,那种局势下扶起一个朱家皇帝易如反掌。然后就操控着皇帝,敛财、兼并、攫取利益。
然而古代王朝是非常讲究正统的,这样的朝廷自然不能让人信服。而朱家的子子孙孙恰好数量众多,于是就出现了几个势力自称正统,江南一隅天子成群的荒唐景象。
士大夫们只顾着互相攻讦、敛财害民,因为他们清楚即便是清军打过来了,自己依旧能活得滋润。所以南明小政权的早期政策极度愚蠢,居然想联合清军扫灭起义军。
而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当时的流民军势力极大,活不下去了大不了就参与其中。他们根本不愿意再被这些老爷们剥削压迫了,毕竟不管谁当权,生活也不会再糟糕了。
总结:如此一个缺乏正当性的割据政权自然不会长命,即便有李定国这样出身流民却深明大义的名将,也无力挽大厦之倾。因为南明朝廷从上到下就没有共同的利益,它的出现不过是士大夫们攫取利益的副产物。
1.《小生趣谈历史 从士大夫和流民阶层看,为什么南明不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延续百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生趣谈历史 从士大夫和流民阶层看,为什么南明不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延续百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