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说起高考,就把它等同于古代科举。

其实,这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高考是个教育制度,科举是个选官制度。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就算是现在的“高考状元”也不能和古代的状元相提并论。

古代的状元是全国的状元,高考的状元只不过是某某省的状元。

认真比对起来,高考其实只相当于科举时代的乡试。

高考状元也只是个乡试解元,不过是个举人中的第一名。

距离状元还差这一个名次呢。

不过话说回来,科举却是是高考的祖宗。

毕竟隋朝创立考试制度的时候,还没有高考这一说呢。

这篇文章,我只有在高考结束才敢发

科举

算算时间,中国人已经被考试折磨了一千多年。

是个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

长达一千年的考试历史,把中国人锻炼成了最擅长考试的民族。

在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夺冠的身影。

据说有不少美国人参加SAT(相当于美国的高考),都要先到中国参加英语培训。

没办法,我们太会考试了。

同样,我们擅长的还有另一项技能——作弊。

这也不奇怪,相比十年苦读,作弊确实是一大捷径。

因此,作弊和反作弊从有科举开始,就不断打拉锯战。

科举都废除了,作弊却流传了下来。

现在每年都有高考学生作弊的新闻。

不是用了小猿搜题,就是又出现考题泄露。

其实这些招数都不新鲜,中国古人的作弊那才叫作弊。

古人作弊主要有这几种作弊的方法。

青铜:怀藏

听着陌生,其实就是夹带。

这是技术含量最低的手法,也是历久不衰的作弊手法。

不过古人的夹带手段貌似比现在高明好多。

我们都当过学生,现在考试夹带,无非是在草稿纸里写点知识点,或者是在衣服里藏点小抄。

其实这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科举和高考不同,高考两天就完了,科举前后要考9天。

而且在9天的时间里,考生不允许迈出考场一步。

那时候的考场和现在不一样,说是考场,其实是一个隔间(学名叫做号房)。

这篇文章,我只有在高考结束才敢发

号房

考生在号房里考试,外面有士兵手持兵刃站岗,就像看犯人一样。

只要进了号房,不交卷子绝对不能出来。

9天时间,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说句不地道的话,这种考场和猪圈差不多。

考生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己解决,这就为夹带创造了条件。

因此有不少人就把小抄塞在馒头里,或者藏在笔管里、藏在蜡烛里。

故宫就收藏着一件作弊马褂,作弊者把四书五经密密麻麻地抄在马褂上。

这篇文章,我只有在高考结束才敢发

作弊衣服

据说工序极难 ,光制作就得花个三年时间。

费这么大功夫,也不知道那哥们儿最终带进去了没有。

当然这都是比较低级的做法,一开始还有点用。

但到了后来,这点小心思实在瞒不过朝廷。

于是安检也越来越严格。

入场时,得把食物全部切开,文具也要一一过滤。

后来有考生被逼急了,竟然将马桶做成夹层的。

你想啊,臭烘烘的马桶,谁会仔细检查,这一招确实够恶心。

大部分夹带都是夹带一些关键字,在考试的时候给自己个提示就行。

可架不住有人实在不爱学习,因此就得把考试内容全篇摘录。

那会儿考题也狭窄,只考个四书五经。

全部抄下来也没多少字。

这就诞生了第二大作弊手段——缩写。

白银:缩写

前面说的作弊衣服就是缩写的一种。

妙则妙矣,可和缩写本相比还是笨拙了许多。

我国曾经发现了一本小册子,不过火柴盒大小,上下两册居然写下11万字!

这篇文章,我只有在高考结束才敢发

作弊专用小书

书小,字更小。

一粒米就能盖住6个字,而且这字一般笔写不了,得用特制的鼠毫笔。

这哥们的眼神也确实好使,搁我这样的近视眼那可就白瞎了。

古代科举是大罪,一旦被抓就地充军也不为过。

有些考生就“创造性”地用乌贼汁来写小抄。

因为乌贼汁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这样就达到了阅后即焚的效果。

即使被抓住了,也没有证据。

当然,这些办法你能想得到,朝廷也能想得到。

你又是夹带又是缩写,带不进去总是白搭。

朝廷后来干脆规定,考试前先沐浴净身拜孔子。

其实沐浴净身是幌子,搜查才是真的。

这边考生在洗澡,那边早就把随身物品检查一遍了。

结果又有考生把小抄塞在直肠里,真不知道到时候怎么取出来。

黄金:场外求助

夹带、缩写虽然巧妙,但还得靠自己。

有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科举却开着场外求助热线。

最早是场外射箭。

人在里面考试,外面雇着神射手朝着考场射箭,箭头上自然绑着答案。

还有一种是飞鸽传书。

平时就训练好信鸽,考试的时候用信鸽来传递答案,神不知鬼不觉。

后来朝廷也发现了,派出了巡考。

专门绕着考场外面转圈,就防着你射箭。

至于信鸽,要么就地射杀,要么就在考场外面敲锣打鼓放鞭炮。

这做法和现在的无线电监测有得一拼。

这篇文章,我只有在高考结束才敢发

高考无线电监测

铂金:替考

有句话说:入试非正身,十之三四。

就是说是个考生里,三四个都不是本人。

朝廷就对考生进行详细的档案记录。

年龄、身高、长相、肤色甚至口音都写入档案。

甚至对照考生历次考试的笔记。

但是没有照相机身份证的古代,身份核实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三李四王麻子,全靠一张嘴来验明正身。

这就没办法从根源上杜绝替考。

这就产生了职业替考,今天叫做枪手。

说起最牛替考,首推唐朝大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极有才华,毕竟能写入中国学语文课本的也就那么几人。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能写出这等文字的如何能不是才子?

可惜温庭筠性格太刚,和当朝权贵不对付。

因此温庭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考到后来,温庭筠也不想做官了,倒是喜欢上了替考。

温庭筠替考随缘,不拿钱,也没有指定的雇主。

谁离他近,他就帮谁答题。

后来竟然出现了一种怪事,温庭筠附近的考生纷纷上榜,唯独他原地不动。

简直是考场吉祥物。

考官也为温庭筠发了疯,只有他在考场,考官就严阵以待。

最猛的一次,考官让温庭筠单独考试,他就在温庭筠身边监考。

没想到即使如此,温庭筠还替八个考生答了卷子。

这等神通,也确实让人跪了。

钻石:收买考官

以上几种作弊手段虽然花式多样,但还是属于低级手法。

充其量也不过是“我要上榜”,要达到“榜要上我”的境界,还得祭出最后一招——收买考官。

只要把考官拿下,什么名次不是随便排?

从唐朝开始,就有收买考官的事情。

当然,不是直接买考题,那样风险太大。

最开始是留下名字,考官在评卷时,自然会多加照顾。

后宋朝开始了糊名法。

其实就是把考生的名字密封,这个做法也一直传了下来。

名字密封了,又有人想出了新的办法。

认笔迹,或者在试卷上做个记号。

后来宋朝又颁布了誊抄法。

把所有考生的试卷誊抄一遍,任你什么笔迹、什么记号统统白搭。

可又有考生发现了漏洞,于是,又出现了新的作弊手段。

先和考官商量好一句暗语,然后写在作文里。

考官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下子朝廷没招了,你能改笔迹,总不能改试卷内容吧。

能做的也只能是加大处罚力度。

纵观整个科举史,作弊永远是严惩的对象。

一旦被抓,成绩作废是轻的,终身禁考也不算重。

充军、发配、处死也是常有的事。

可还是禁止不住广大考生作弊的行为。

没办法,作弊风险大,但收益也高。

一旦成功,足足可以少奋斗10年,这也许就是作弊流传至今的原因吧。

1.《刀笔小吏张押司 这篇文章,我只有在高考结束才敢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刀笔小吏张押司 这篇文章,我只有在高考结束才敢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