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巴蜀地区兴修水利,著名的如都江堰,这是在蜀郡守李冰的带领下兴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巴蜀地区在都江堰未修之前,经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原因是岷江水从陡峭的上游经过地势平坦的成都平原时,江水夹带的泥沙石子沉、积,堵塞河道,遇到雨季则泛滥,雨季之后又发生干旱。都江堰的设计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自修建后,“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地沃野千里,号位‘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都江堰惠及蜀地两千多年,为蜀地赢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秦昭王吞并巴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秦国本土与蜀地的联系,派人修桟道千里于蜀汉。

秦国数代君主的经营

巴蜀地区的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巴蜀地区的开发使蜀地的粮食产量迅猛增加,加之栈道的修建,使蜀地粮食输送也变得极为便利,巴蜀地区成为了秦统一六国提供粮食兵源的后方基地。巴蜀归秦,使秦国日益强盛并且国力大大超过其他六国,即“蜀既属秦,秦益强富厚轻诸侯”。宋人郭允蹈在其所著的《蜀鉴》一书中说:“秦并六国,自蜀始……秦既取蜀取汉中,又取黔中,则断楚人之右臂,而楚之势孤矣。劫质怀王,操纵予夺,无不如意,于是灭六雄而一天下,岂偶然哉,由得蜀故也。”

巴蜀农区归秦是秦形成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的物质基础。秦国农业区“依次包括了稻作、旱作以及半农半牧等不同生产类型,……它不仅满足了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多样性要求,而且有利于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科技的积累……使秦富天下十倍。”这种核心农业生产区的扩大,必然使秦的粮食生产更上一个台阶,其富天下十倍亦可视为其粮食储备为山东六国的十倍。这也使得秦军的粮食补给充足。秦国解决了粮食供应,秦军主帅便可从容实施自己的军事策略,战不胜,则围城、则对峙,秦军从此不再惧怕持久的消耗战。

严格的仓储制度保障秦军粮食供应

在我国古代,粮食收获之后,不会直接供给给军队,需要对其囤积,也就是储存起来。这就涉及到了国家的仓禀制度。关于粮食的储存我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了。商周时期就有相关的储存粮食的场所出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墨子从国家存亡、人民安危的战略高度论述了粮食储备的必要性。《礼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可以看出,统治者对粮食的储存问题是极其重视的,并且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

春秋战国之际,征伐战争频繁,社会制度变革剧烈。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粮食产量的增加。《睡虎地云梦秦简》中多次出现“万石一积,十万石一积”的记载,这说明秦国境内建有许多粮仓,而且规模巨大。战国之际,秦国境内的粮食储存问题至关重要,仓储制度对于粮食保存意义重大。合理且严格的仓储制度可以使粮食得到妥善保存,减少损耗,在战争发生时,能够及时将仓储粮食运往战场。蔡万进先生曾指出

秦国仓储粮食的分配共有五大项:

(—)出给官禄(二)供应军粮(三)发放刑徒口粮(四)用于驿站传食、牛马饲料(五)遗粮为种。秦国仓储粮食的支出虽然有五大类,但是侧重点不同。如“秦国粮食分配重政治、军事而轻视社会方面”。商鞅变法后,秦国强盛,遂志在兼并天下,对山东诸国用兵频繁,对于粮食的军事性消耗大增。所以在粮仓支出项中供应军粮应是其最大支出。而要保障秦军粮食供应,就必须确保粮食在存储阶段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耗,严格管理制度,防止官吏营私舞弊造成粮食亏空。本节便着重对秦国粮仓的管理进行探讨。

秦简中所见防止粮食损耗的若干规定

秦国政府通过开源,多方面保障粮食生产,才使得秦国境内出现了“两万石一积”、“十万石一积”的粮仓。粮食的数量如此巨大,需要修建相应的仓库来进行储存,如果存储不当,便会造成粮食的大量损耗,这在以法治著称的秦国是绝对不允许的。出土秦简中有许多关于因管理不当造成粮食损耗的惩处。睡虎地秦简《效律》规定:“仓漏朽禾粟,及积禾粟而败之,其不可食者,不盈百石以下,谇官啬夫;百石以到千石,赀官嗇夫一甲;过千石以上,赀官啬夫二甲;令官啬夫、冗吏共偿败禾粟。禾粟虽败而尚可食也,程之,以其耗石数论负之。”

从这条律文可以看出,仓储的粮食如果受潮而不能食用,根据粮食损失的数量的不同,对负责的官吏针对粮食损耗的数量要处于不同程度的刑罚。《效率》另一条又说:“入禾及发漏仓,必令长吏相杂以见之。”可以看出秦统治者以律法的形式来强制官员加强对粮食的储存,尤其注意防止粮食雨淋以致发霉变质的。《田律》规定:“未、芻稾徹(撤)木荐,辄上石数县廷。勿用,复以荐蓋。”在粮、草从仓中全部移空的时候,撤下的木头和草垫不要移作它用,要再用它来垫盖粮草。“这说明,战国时期秦国粮仓是普遍采用底部放木头和草垫来解决防潮湿问题的。”

《法律答问》曰:“仓鼠穴几何而当论谇廷行事鼠穴三以上赀一盾,二以下淬。鼷穴三当一鼠穴。”粮仓内出现鼠穴,便要处罚相关吏员,说明政府是注意防范鼠害的,老鼠啃食粮食是危害极大的。“□禀人捕鼠”,这里的“禀人”是里耶秦简中负责粮仓中粮食支出的吏,有专人从事捕鼠,说明鼠害的防治为秦政府所重视,故专设律文。且每个粮仓出现几个鼠穴应受何刑罚,都有明文规定,并且做相应的处理。可以看出秦律中的相关规定对粮食的储存办法相当严苛,并且对官吏的处罚力度也在我国古代相当罕见,这说明粮食的储存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

秦粮仓管理

除了注意防止因潮湿、鼠害等造成的粮食损耗,秦粮仓管理还注意防火,防盗等。如规定“闭门辄靡其火”,“毋敢以火入藏府”,“毋火,乃闭门户”,粮仓内及其附近都严禁火种,因为粮食属易燃物,因此对火种的管理极为严格,“粮仓一般都建在远离农舍的地方”。此外为了防止一个粮仓失火而殃及其他粮仓,仓与仓之间都相隔若干间距。为了防盗,采取“有实官高其垣墙。它垣属焉者,独高其置芻瘡及仓茅盖者”的措施,通过加高粮仓的围墙来达到防盗,另外还养狗来巡视粮仓,“用犬者,畜犬期足。”粮仓用狗巡护,蓄养数量以够用为准。

结束语:

此外还要严闭仓门,门缝不能容下手指或用以撬动门栓的工具,即“户关不致,容指若抉”。否则,吏员就要被罚一甲。“秦律对于粮仓管理人员不遵守法令而致使舱内粮食被盗、霉烂、失火的,对其官吏严惩不贷,轻者谇之,重者‘赀’、‘偿’并罚,其上级主管官员令、丞也有责任。严明有效的保卫制度,保证了粮食的完好无损。”通过严格的规定,减少粮食储存环节的损耗,而又采取多种措施使粮食增产,通过开源与节流使得军队的粮食供给量既充足又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秦军的战斗力与战斗意志。

1.《数学说历史 秦国粮仓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数学说历史 秦国粮仓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