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任性让人叹息
网上说提起一座城,想起一个人。
如果提起襄阳,我会想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
如果提起襄阳,我会想起最先隆中隐居,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
如果提起襄阳,我还会想起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孟浩然。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南郊岘山脚下的一户地主家庭,家境殷实。孟老爹给儿子取名浩然,“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寄望儿子长大后一身浩然正气。
孟家虽然吃穿不愁,财务自由,但说到底还是个农民,社会地位并不高。孟老爹文化水平有限,已经一把年纪,他将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年幼的小浩然身上。
孟老爹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似乎只有孩子考取功名,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就可以光耀门楣,扬眉吐气,成为人上人。
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李显的老妈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唐,李显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
第二年春天(公元706年),17岁的孟浩然以第一名的成绩轻易通过襄阳县试,只要通过再通过后半年州府级别的遴选,便有了去长安参加中央考试的机会。
以孟浩然的才华,去长安考个进士还是很有可能的。
孟老爹经常跟朋友喝酒时,聊到神童儿子时很自豪。
当时大唐帝国高层并不稳定,争权夺利,暗流涌动。一年前的宰相张柬之等李唐忠臣为唐中宗李显复辟立下大功。但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韦皇后和武三思为了打倒政敌,诬陷82岁的张柬之谋反,誓要整死这个拯救李唐江山的老人。
李显感念张柬之的功劳,并没有处死,最后流放边地。
年迈的老人经不起折腾,没多久一命呜呼。年幼的孟浩然听到这个消息后,对朝政很失望。忠良之士不得善终,奸佞小人却高居庙堂。
孟浩然很生气,腐败的朝廷不值得为其卖命,决定罢考。
他的这个举动对于唐帝国来说一丝毫的影响都没有。但对于孟家,却炸了锅。
孟老爹先是大发雷霆。
后来无论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没用,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儿子竟然这么任性,毫不顾忌父母的感受。
孟浩然仍然倔强的说:学不致仕,我读书不是用来考功名的。
孟浩然离家出走,一头扎进鹿门山过起隐居生活,失望的孟老爹淌下两行浑浊的老泪,父子关系恶化。
隐居生活是舒适惬意的,当别人清晨打着哈欠准备上班时,孟浩然则是一觉睡到自然醒,伸伸懒腰,有鸟语花香和春雨绵绵,真是神仙过得生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首《春晓》反映了他此时的心境,这是一个十七八岁少年对生活,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
有如此美妙的生活状态,怎么能少得了爱情呢!
孟浩然相识了一位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荆州姑娘,名叫韩襄客。靠着绝伦的音乐技术在襄阳已经当红,金雀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很顺利的这对青年才俊就在一起了。
当孟老爹听说儿子和这位韩姑娘谈恋爱以后,气的喷出一口老血。孟老爹觉得唱歌的姑娘就是青楼里的妓女,他这样的淳朴之家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女人当儿媳,更何况歌女还会影响儿子的学业,他对儿子考取功名的事还没死心。
他命令儿子和韩姑娘绝交。
但这时处在热恋时期的孟浩然怎么可能割舍这段感情。
门第观念很深的孟老爹不可能接受韩姑娘,自己家里绝对不能办酒席。叛逆的少年选择私奔,在韩姑娘家里拜堂成亲,20岁的年纪最纯真的是爱情,在情投意合的佳人眼里,你就是我的全部,没有夹杂任何东西。
在荆州岳父家的生活是愉快轻松的,新婚甜如蜜。
但快乐是短暂的,半年后韩姑娘怀孕了,眼看肚子越来越大,孟浩然不得不回襄阳试图说服父母。孟老爹知道儿子瞒着他在荆州和歌女结婚后,气的晕了过去,但醒来后还是和以前一样固执,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他现在对这个儿子几乎失望透顶。
父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先是学业,后是婚姻。孟浩然没有说服老爹,又回到鹿门山隐居,经常和鹿门寺的和尚谈经论道,为以后归隐生活做了铺垫。
这个少年过田园生活的同时,其实对中央的政治角逐也在关注。
710年,韦皇后想模仿她的婆婆武则天,也想过把女皇帝瘾。于是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了丈夫唐中宗李显,扶持李显小儿子李重茂当傀儡,导致失去人心。李显的四弟相王李旦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后并铲除其党羽。
皇位被李旦坐了,是为唐睿宗。
李显庶长子谯王李重福因为早年被韦后诬陷,被贬均州(今丹江口),听说李旦父子发动政变铲除韦后一党,自己作为先皇李显的庶长子,如果能除掉四伯父李旦,那大唐天子就是他了,密谋在东都洛阳起兵。
21岁的孟浩然因为文采过人已经名响荆楚,自然受到李重福的拉拢。毫无社会经验的孟浩然竟然半推半就的上了李重福没有刹车的公汽,不久李重福兵败投河自杀,被捞上来碎尸,其心腹张灵均,郑愔被诛灭三族,李旦下令全国通缉李重福同党。
听到这个消息后,孟浩然吓得一路西逃,从襄阳逃到四川峨眉山中隐姓埋名。
在四川藏匿一年后,听到朝廷已经赦免了很多李重福谋反案中的吃瓜群众,孟浩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离开四川,前往荆州,已经一年多没看到心爱的妻子了,不知男女的孩子应该都有一岁多了吧。
面对消瘦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孟浩然突然心里隐隐作痛,他父亲一直不接受这对可怜的母子,自己更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孟浩然也明白,其实也有办法能让父亲接受妻子,那就是自己考上进士,入朝为官,名分这事在这光宗耀祖的事情面前就不是事了。所以以后孟浩然的隐居生活,一边想入仕,一边想自由,一生在为这两件事而纠结。
孟浩然26岁那年,孟老爹带着对儿子的失望离开了人世,原来父亲至死都没能原谅自己。人生最难免不如意,人生就怕来不及。想起从他出生起,父亲对自己的从希望到失望,抱憾而终。
孟浩然自责,懊悔……
他还在荆州的妻儿还没见过父亲,就再没机会得到父亲的认可了。
父亲的去世给了孟浩然巨大的打击,他怀疑自己的人生观是不是真的错了
为了弥补年少的轻狂任性,他发誓一定要入朝为官,光宗耀祖,九泉之下的父亲才能瞑目。
唐朝时要当官只能有三条途径。
第一,科举,就是大多数学子入仕通道,寒窗苦读后考中进士。
第二,干谒,就是得到位高权重的大臣向皇帝推荐。
第三,祖荫,正三品以上高官退休后,国家可以给子孙一个名额,分配六七品之类的小官。
孟浩然没有当高官的爸爸,自己又不愿意考试,只得通过干谒来谋取功名。
干谒那时候在文坛还是很流行的,唐朝是诗的国度,文人呈现自己最上乘的作品给同样喜欢诗歌的达官显贵,从而得到推荐。诗仙李白和诗佛王维后来都是通过干谒进入公门。李白的豪放的《蜀道难》征服了当朝宰相贺知章,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才被唐玄宗征召进宫入职翰林院。文才和音乐造诣同样绝伦逸群的王维经常被邀请在长安上流社会王公贵族的家庭宴会,春风得意,更是靠俊秀的脸庞获得了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欢心才得以高中状元,最后做到监察御史。
孟浩然守孝期满后,宰相张九龄恰好在湖北视察地方工作,于是孟浩然给张九龄写了一首干谒诗,希望得到举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缉,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前两句赞美了灵秀湖北的自然风光,后两句含蓄的表达了想得到张丞相的举荐。
张九龄何等聪明之人,一读便明白孟浩然入仕的渴望,作为诗人他也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华,回京后立马向唐玄宗推荐,但没有结果。
心灰意冷的孟浩然动身前往吴越,说走就走的旅行,有钱任性。
旅游三年,漂泊三载,一个深秋的夜晚,望着平静的湖水,他突然想家了,想起襄阳的庄园,想到年迈的母亲和翘首以盼的妻儿。
不能再这么颓废下去了,孟浩然当晚收拾好行李回家。
一回家就遇到在襄阳等他多日的另外一个疯子李白,这个比孟浩然小了一轮的年轻人把他视为偶像。
因为此时的孟浩然已经名满天下的文坛巨星,淡泊名利,文才斐然却甘愿归隐。
李白初见孟浩然就勇敢表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崇拜你的风流,你的任性,你的学不致仕。
孟浩然叹了一口气说:那是年轻时候的我,小老弟,你现在不懂我呀,你以后会懂的。
年迈的母亲变卖一些田产换成金条孟浩然前往长安准备考个功名,他心里很沉重。
40岁的孟浩然进京赶考,结果也许在孟浩然的意料之中,他落榜了,因为平时恬静自然惯了,根本不注重时事政治,他并没有在意。
长安比洛阳还要繁华,这是第一次去京城。孟浩然虽然没有考中,但深交了跟他一样崇拜东晋陶渊明的王维,王维此时已经是朝廷高官。没想到官场还有跟他一样性情淡泊之人。
王维带着孟浩然参加京城达官显贵组织的诗文大赛,孟浩然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征服了现场所有文人骚客,名响京城。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孟浩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落榜的孟浩然准备回襄阳老家继续过他的田园生活,好友王维邀请他去办公室喝茶送行。
俩人正高谈阔论,仰慕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一声“皇上驾到”惊破了两人的趣谈,同样有文艺细胞的唐玄宗突然驾到,可能是想找王维聊聊诗词和音乐。
孟浩然虽然名满天下,但是属于没有一官半职的社会闲散人员,竟然跑到国家高级干部的办公室来喝茶谈人生谈理想,再说没有征召是没有资格面见皇帝的,这罪名可不轻。
情急之下,孟浩然爬到桌子下面躲藏,唐玄宗进来看到两个茶杯,王维不敢隐瞒,如实回答。
这是孟浩然进入仕途最好的机会,唐玄宗早就听过孟浩然的大名了。
唐玄宗心情很好,问:孟老师最近有什么作品,读来给朕听听。
王维焦急的揪了下好友的衣袖低声说:快读你那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快呀。
孟浩然却不紧不慢地读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旁边的王维吓得汗流浃背,孟浩然读完后反而有了一种解脱的轻松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终于能做真实的自己了。
玄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撂下一句:卿不求仕,朕未尝负卿,奈何诬我。
气的拂袖而去。
王维满脸同情的劝好友:你呀你,真不是当官的料。
孟浩然就是这么任性,真性情。
惹怒了唐玄宗,孟浩然的求仕之路彻底被自己断绝,没有人敢再推荐他而惹怒皇帝。
孟浩然回到襄阳后,从此断绝了入仕的愿望,自由自在的做起了农民。
田园好风光,洒脱孟襄阳,成为了中国田园诗人的代表。
孟浩然最后一次任性,结束了他的生命。
740年,孟浩然51岁,故友王昌龄遇赦还朝,路过襄阳。
可当时他已经生病,背后长一毒疮,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不能饮酒,不能吃鱼虾。
故友重逢,对自己的身体不管不顾,依然和好友开怀畅饮,一盆油焖大虾过后,孟浩然毒疮发作去世了。
孟浩然的一生过得很纠结,左脑想入仕,右脑想自由。
一生都在为父亲的期盼和自己的内心想要的生活做斗争。
人是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动物,感性的孟浩然把陶渊明当作偶像,理性的孟浩然却想着当官。
孟浩然的矛盾的根本还是道家追求的清静无为和儒家尊崇的忠君爱国的矛盾。
孟浩然的这种人生态度是对是错,我们不能评价,一个人的信仰受很多种因素左右,信仰不同,选择不同。
1.《冀县一散人 盛唐的躺平大师孟浩然的任性的一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冀县一散人 盛唐的躺平大师孟浩然的任性的一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413.html